关于2017年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 中国市场趋势前瞻

关于2017年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 中国市场趋势前瞻
2016年12月29日 08:15 科尔尼管理咨询

中国经济在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中度过了2016年,尤其是新经济、新动能表现抢眼,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比例持续加大。

2017年,随着全球政经不稳定因素增加,反全球化的民粹主义风潮在世界各地抬头,如何把握经济大趋势、识别新商业机会,以继续获得可预期的稳步增长?在此,我们访问了科尔尼公司多位同事,请他们就2017年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创新力量进行展望和解读,为企业提供富有远见的策略建议。

陆浩文 Thomas Luedi

科尔尼公司合伙人,亚太区能源及化工事业部

许健 Jian Xu

科尔尼公司合伙人,大中华区汽车事业部负责人

刘晓明 Xiaoming Liu

科尔尼公司董事

【经济趋势】

2017年中国经济将如何继续上行?

陆浩文:

2016年,中国经济在很多方面都好于预期。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了大宗商品的增长和价格的回升。量化宽松政策刺激了大规模贷款,主要放贷对象为国有企业,用于提高产能、改善基础设施,投资海外并购。

但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中国重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情况完全没有缓解,甚至不减反增,国有部门盈利能力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出口额同比下降,但贸易差额尚在可控制范围内,同时人民币的持续贬值也缓解了出口下降造成的影响。

2017年,不利因素将明显增加。

房价飞涨导致需求放缓。此外,2016年房地产建设活动增加,房地产库存再次攀升,因此预计2017年房地产建设活动将有所减少,这将对钢铁、水泥和各种基础材料的需求增长和价格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很多银行推动债转股计划,但2017年中国仍可能有大量国有企业面临困境,这会对银行业系统带来压力。

随着不利的全球贸易政策的增加,中国出口环境面临的挑战将进一步加剧。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

中产阶级的崛起预计将带动消费增长,消费品行业的数字化趋势将持续为消费者导向型价值链创造更多有吸引力的增长机会。

此外,国内的技术发展将打开新的市场,打造新的中国领先企业,如汽车技术(电动汽车)和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

境外并购将继续积极增长,但会受到东道国日益敌对的环境阻碍。

因此,2017年中国实际GDP增长将下降至6%左右。

许健 & 刘晓明:

2017年,中国的汽车行业仍将保持增长,增速预计会低于今年的增速,与GDP增速相似。

中国的汽车消费将继续向中大型汽车方向发展,MPV、SUV和Crossover型产品增速会显著高于一般轿车的增速。

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将继续向好,表现在市场份额增加,平均产品价格上升,品牌力上升,而且中国汽车企业将大力发展其高端品牌,以满足消费力提升的需求,并将与合资品牌展开直接竞争。

汽车产品的智能化技术、配置、功能将会更加普及。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继续增长,但是市场绝对份额仍会较小。

【创新机会】

中国的创新力量会在哪些更细分领域发生?

陆浩文:

创新仍将呈现蓬勃之势,带动大多数行业转型——

消费品行业首当其冲。数字化和在线媒体将改变产品的互动、购买和销售方式。此外,未来中国还将新增5000万互联网用户,会进一步推动这一前所未有的转型浪潮。

微信和支付宝等平台将不断壮大,提供全面的一站式购物体验,整合大多数常用产品和服务。

产品创新对汽车市场的影响最大,很多国内电动汽车制造商将推出自主车型,销售电动汽车。

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将使用数字化能力提升供应链效率,提高自动化水平和总体生产力。

许健 & 刘晓明:

在汽车领域——

服务: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将会是一个创新点,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技术:智能驾驶技术、新能源技术、网联技术将是未来的技术创新点。尤其是智能驾驶技术的创新将更加快速。

产品:基于数字化技术,产品和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将会不断涌现,所以产品设计过程将越来越融入服务过程中的发现。

【竞争优势】

未来5年中国企业能否与全球同行比肩或超越?

陆浩文: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发展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参与全球竞争。他们以增长最快的国内市场为主,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这样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更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

此外,更多的中国企业将参与海外并购,不仅为进入国际市场,更重要的是为了引进国外的技术、产品和专业知识,使这些技术、产品和专业 知识与国内需求增长机会紧密结合。

但是2017年,中国企业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领先企业将推动产业整合,与主要竞争对手合并。而很多亏损的本土企业将面临破产。

许健 & 刘晓明:

创新服务方面,中国将会与全球品牌更加接近。大众化汽车产品,尤其是HMI(人机界面)相关功能,也将接近或超越同级市场的海外品牌。

核心技术积累不足和质量可靠性不高仍将是中国自主品牌的软肋。

中国车企在运营方还有待做得更细、更强,尤其是釆购、研发、生产和供应链管理。

延伸阅读

面临拐点的劳动力市场

全球关键趋势之一

为什么民粹主义在全球抬头

全球关键趋势之二

为什么消费者将减少在实物世界购物了

全球关键趋势之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