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审委频出否决牌严保IPO质量 暂停真的能救市?

发审委频出否决牌严保IPO质量 暂停真的能救市?
2017年06月04日 11:11 巨丰投顾

今年以来,A股两极分化愈加明显:部分蓝筹股迭创新高,部分小市值个股一路阴跌。面对着跌跌不休的大盘,从散户到一些专家都在大声呼吁暂停IPO。

不过有分析指出如果现在真的暂停IPO,只能解决目前散户手中的下跌股,而解决不了整个市场的问题。

IPO发行放缓?5月被否率14.06%

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7家企业IPO申请被否。其中,5月共计审核64家企业,9家被否,被否率为14.06%,较4月的12%小幅上升。业内人士分析,未来IPO审核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有两方面:一是严防企业欺诈发行、虚假披露等“带病过会”行为,二是严查业绩操控行为。

被发审委否决的企业,我们能从证监会发布的公告中看到。实际上,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情况,比如,有的企业在安排上发审会之前就已经被否决了。

这一点,有接近监管层的人士曾这样表示:通过审核机制产生的实际否决率在三成左右,远高于发审会的否决率。

据了解,监管层为了防止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对拟上市企业质量进行了全流程审核把控,从申报企业名单中抽签选出部分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到反馈意见的落实环节,再到发审会上从严把关,多项举措压缩了“带病上会”、“带病过会”的空间,部分企业在现场检查压力和初审会提出问题后主动撤回。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以来,已经有40家企业终止审查。而在上述40家终止审查的企业中,盛京银行和迈奇化学还在2月24日被抽中接受现场检查。

发审委频出“否决牌” 确保IPO提速不降质

大家想必都已经注意到了,今年以来,在对首发申请企业的审核过程中,发审委打出的“否决牌”数量明显增多。

梳理发现,前述27家被否企业在持续盈利、规范运行、信息披露方面受到发审委询问的次数最多。

在持续盈利能力方面,发审委询问的内容包括盈利来源集中、业绩大幅波动、盈利质量不高、经营模式重大变化、核心竞争力缺失、原材料供应受限等。

以最近被否的浙江时代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发审委要求公司进一步说明所处的行业地位和行业经营环境是否已经或者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是否对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2017年经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的风险,相关信息和风险是否已充分披露。

例如,震裕科技、华光焊接、日丰电缆、华龙讯达、思华科技、欧维姆和新水源景等企业因为业绩下滑或持续盈利能力存疑被否。

业内人士指出,部分IPO申请被否是监管部门严格履行职责的体现,是保护我国股市中小投资者的积极举措,这也意味着新股发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和有效执行。

分析:暂停IPO真的能救市?

正是此次IPO的扩容,降低了IPO的稀缺性。目前每周平均10只的新股发行,给A股市场带来了冲击。主流市场开始谈论价值投资,市场关注起了茅台、格力等股,而不是乐视。

因为随着IPO的扩容,很多无价值可言的股票开始下跌。有许多散户买到的就是这种股票。而有些群体需要限制新股来维持自己股票的稀有性,好抬高股价套现。现在只有IPO暂停,自己手里的垃圾股才会受到关注。

随着新股发行的增加,创业板和中小板诸多上市公司市盈率开始下降,这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保护。由于长期以来IPO稀缺,上出现了许多造富神话,但很少有人反思,而是痛骂上市公司甚至是监管层。

如果现在真的暂停IPO,只能解决目前散户手中的下跌股,而解决不了整个市场的问题。只有用增大供给的方式让垃圾股不再那么值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司越烂股价越会被炒的情况。更多的供给必然带来更多的竞争,而竞争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监管。

(综合自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牛熊实验室等)

散户都在看,如何实现股本翻倍?答案就在巨丰投资微信号(fenghuacaijing)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