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批人要暴富!联通混改超7000人身价将暴涨

又有一批人要暴富!联通混改超7000人身价将暴涨
2017年08月21日 19:42 巨丰投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聚股票微信(jugupiao),爆款栏目“实战定制”免费限时抢订中。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已久的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在经历了“发布又撤下”的变动之后,终于有了尘埃落地的趋势。

国内互联网的半壁江山都将参与联通混改当中,令人惊叹!

有一种“造富”叫联通混改

8月16日,中国联通发布公告,披露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展事宜。公告中提及:拟向核心员工首期授予不超过约8.48亿股限制性股票。此后,有关公告被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撤下,随即联通停牌。

8月20日,中国联通再发公告,披露中国证监会同意混改事项作为个案处理。几乎同时,中国证监会也发布了内容类似的通告。也就是说,在监管层面,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事宜的技术障碍,已经基本清除。

21日(周一),中国联通A股和港股齐复牌,A股开盘即涨停。同时,涉及此次联通定增的A股公司苏宁云商、用友网络、网宿科技、宜通世纪等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联通是混改龙头,其混改方案力度之大,“严重”超预期。联通方案出来后,发改委又推出新一批混改名单,其中包括中粮集团和中国黄金集团。

联通的方案引进了腾讯,百度,阿里,京东这四个互联网巨头,俗称(BATJ)。这感觉就跟美国的Sprint-Nextel(第三大移动运营商)突然被谷歌、Facebook、亚马逊、Netflix集体入股!

联通模式或成混改标杆

问题来了,为什么此次八杆子都打不着的公司都这么关心联通的混改呢?又为什么说联通混改具有标杆意义?

先弄清楚一个概念:混改。混改特指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此次混改,联通作为央企,各个中央级部门参与了顶层设计,甚至连证监会的再融资新规都要给他开辟绿色通道。联通的混改方案,代表了高层对混改的力度、模式、敏感问题的态度,特别是涉及到国资持股比例、员工股权激励等关键问题。

有了联通的样板戏,其他央企、地方国企也就有章可寻,不用担心被扣上贱卖国有资产的帽子。之前国企改革进度一直低于预期,就是因为大家怕踩到红线。

此次联通的混改方案最大、最有料的点在哪里?

联通混改引进民营资本

联通混改的“朋友圈”阵容豪华,尤其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以及京东等四大互联网巨头集体入局。

据了解,联通通过向战略投资者定增发行90.37亿股,募集资金约617.25亿,联通集团向结构基金以协议转让19亿股,总金额129.75亿。也就是这合计109亿股的认购价每股6.83元。

有意思的是,BTAJ之间明争暗斗是公开的秘密,四家同时成为一家公司的“盟友”恐怕还是头一遭。在BTAJ四大互联网企业中,市值4300亿的阿里认购的份额还没有京东多,京东算是腾讯系的,所以这次参与最深的还是腾讯系。

交易完成后,联通集团对中国联通A股的持股比例将从原来的63.7%降低到36.7%。将超过35%的股权比例让渡给民营企业,这也被视为最大亮点。

联通混改“造富”超7000人

另外,根据方案,联通将向核心员工授予8.48亿股限制性股票,价格是每股3.79。说白了就这个就给员工发福利啊。

据巨丰财经了解,联通首期实施限制性股权激励的对象,最多不超过7550人,他们将获得中国联通内地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限制性股票激励的主要范围为“核心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

超过7000人的限制性股权激励规模,在此前国有企业及其下属上市公司中,可不多见。

预计交易完成后,联通集团合计持有公司约 36.67%股份,战略投资者合35.19%,核心员工持股2.7%,剩下的是公众持股。

谁将是下一个联通?

循着联通混改的范式,我们发现具备以下特征的国企,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联通。

首先,惨淡经营。表现在具体数据上,就是ROE(净资产收益率)比较低。2016年,联通的ROE(扣非后)只有0.2%,而上市公司ROE是7.8%,广东国企平均ROE是6.4%。联通的盈利能力,即拖了上市公司的后腿,也比不上其他国企兄弟,不改你改谁?

其次,在股权机构里,国资占比较高。国资股权比重高了,才有混改的必要。比如中国联通,混改前母公司联通集团持股比例占到63%,这样才有降低的空间。

最后,其所在行业,要对民资有吸引力。像中国联通的电信行业,以前是国资垄断的,民资再有钱也进不来。现在有这么一个混改的契机,BATJ们纷纷慷慨解囊,且不论是不是投名状的份子钱,至少在行业协同上,互联网大佬们这笔钱出的名正言顺。

(来源:巨丰财经综合)

主力资金再次入场抄底, 火速关注“聚股票微信(jugupiao)”抢夺8月“超跌红牛”股票池!爆款栏目“实战定制”免费限时抢订中。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