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停止刷手机的“伪学习”,看看这些大佬是怎么做的

快停止刷手机的“伪学习”,看看这些大佬是怎么做的
2017年08月06日 14:15 第一药店财智

你还在通过刷手机学习吗?

据统计,目前每个手机用户每天刷朋友圈、刷微博、看今日头条、发朋友圈所花的时间最少为2.4小时,换言之,一个月在这些事情上花去的时间是72小时——3天3夜。

你知道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吗?

看似读了成千上万的文章,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3天3夜能够读多少本经典?如果我们给自己的知识记一笔账,就会发现,我们简直就是个“穷光蛋”。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非常焦虑,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够获得更多更多的知识。

因为,你只是在“伪装学习”。

各位商界“大佬”,一定不会让自己陷入这种知识索取的焦虑状态。

在线上知识付费琳琅满目的今天,你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足够经典、足够成体系的思想。

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

思想家尼采说,自己从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而很多人却把生命浪费在琐碎的知识上,硬生生的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大佬,一定要读最最经典的读物。因为这些经典是千千万万个聪明的脑袋帮我们世世代代筛选下来的,能够流传到今日,必有其过人之处。

人啊,大可不必去追随热门书单,读好几部经典,便已足够。

马云的包里长期放着一本《道德经》;

李嘉诚的座右铭来自《易经》;

曹德旺硕大的办公桌上没有电脑,只有电话、文件和一本《金刚经》;

白象食品集团董事长姚忠良,读《致良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你所不知道的大佬读书史。

曹德旺:

如果要离开人世,我只带走这个

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今年71了,他在2016胡润百富榜排名第282位,总财富110亿;2016胡润慈善榜排名第85位,捐赠1750万。

难能可贵的是,71岁的曹德旺如今每天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任务——阅读两小时,曹德旺硕大的办公桌上没有电脑,只有电话、文件和一本《金刚经》。他曾说过,如果要离开人世,唯一带走的便是这本《金刚经》。

《金刚经》可以给企业家什么启示?很简单,首先便是做人的道理。

《金刚经》一开始说:“如是我闻,一世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曹德旺的解读:“和尚去化缘,应该说富人的家里饭肯定好吃,穷人家里的饭不够吃,而且不好吃。那他应该到富人家里去,他不是这样的,因为他的任务是布道,要把均等的机会送到家家户户。”

这件事情,到底是和尚求人给他施粥,还是百姓在施舍的时候感谢和尚给他一个机会?这里是分不清的。因此你做慈善或者帮别人的时候,你要积功德,如果没有别人的需要,可能你也积不成。

他另一本反复阅读的经典是《曾国藩》,曹德旺更是将书中的“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十二字特地让人表了下来并挂在了自己办公室的墙上。 

所有的著作对他有非常大的影响。天下几十亿、几百亿册的书,都只为了证明“道”的存在。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它融化在空气里,看不到。

曹德旺建议,企业家不仅仅要去看《金刚经》,更要去读大量的经典,并从中悟到道理。“我虽然读了很多书,见了很多事,但还只是皮毛而已。”曹德旺说。

当和尚遇到钻石:

赚钱也是最深刻的修行

麦克尔·罗奇是一名经历奇特的美国人。他1952年出生,以优等成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此后他前往印度,成为一名受戒的佛教僧人,然后潜心钻研佛法25年,并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格西(佛学博士)学位的美国人。

当他回到美国后,他把自己在《金刚经》中领悟到的空性运用到自己的商业经营上,贷款和朋友创立安鼎国际钻石公司,该公司以5万美元的资金起家,1998年后安鼎已经是一家年营业额超过2亿美元的全球大公司。

本来,他已是一名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企业家,但这时他却全身而退,开始专职于教授佛学、著书、演讲,同时也研究梵文、藏文以及俄文,他的翻译著作等身。

有“佛商”之称的麦克尔,把他的商界体验写成《当和尚遇到钻石》(The Diamond Cutter)一书,一上市就博得好评。这本书被不断翻印,并先后译成25种语言。

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最爱的一本书就是《金刚经》,它改变了我一生。”

《金刚经》对他的企业有什么启示?

比如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一直处于长期亏损状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要把获得的利润多多分给那些帮助你创造利润的人,绝对不取不义之财。

记住,你分享利润的多寡,不是问题的重点;你愿意去分享的心(这是一颗非常有力的“好种子”)才是整件事的关键。

姚忠良:排名前20的商学院都去上过

白象食品集团董事长姚忠良曾系统地学习王阳明“致良知”。他觉得自己的变化简直可以用“重生”来形容。一开始,他总是听到“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但并不知道这力量在哪里。在系统地开展学习后,他的心境发生了巨变。

劳其筋骨学习,苦其心志做事,放下一切静思。

姚忠良认为,学习阳明先生的思想精髓,不仅是看书,更是落到实处。戒烟、戒酒、减肥……从根本上解决自身亚健康问题。虽然很痛苦,也很吃力,但这正是学习的真谛。“静思”的练习,让他对自己企业管理的过往有了深刻的反省和梳理。

曾经的他对西方管理的一套非常认同,世界各地的商学院排名前20的几乎都去上过。可是学来学去,发现自己该出的问题照样出,西方的管理管的是制度和流程,而在中国,管理得管人,怎样才能“管”好人呢?

他偶然接触了稻盛和夫的“有道有术”“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后来逐步了解到稻盛和夫的跟——“孔孟之道及阳明心学”就是在中国啊!

我们自己反而将自己忘记了。

阳明先生的心法告诉我们:看书是学习,做事也是学习;看书是修心,做事也是修心。而凡是做企业管理的人,都应该系统地学习“如何修心”。

李嘉诚:座右铭来源于《易经》

李嘉诚不足三十岁时所拥有的资产,已足够一家人一世不用工作。

为何仍然如此拼命的工作?

李嘉诚的座右铭,只有一句说话:“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既有不屈不挠的坚强精神,又要有宽厚仁爱,有包容万物的胸怀。

这句出自《易经》的话,李嘉诚信了大半辈子。

上半生的李嘉诚坚信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努力奋斗,百折不挠,从无到有。被港媒称为“超人”。

当企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又记着“厚德载物”的胸怀,一直投身各大慈善事业,尤其是医疗和教育方面,光是汕头大学,他就陆续投资了近12亿元,而至现在每年仍要1.2亿的经费。

李嘉诚非常喜欢读《易经》,《易经》曾被误解为一本算命的书,其实,它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

李嘉诚在谈到他的管理艺术时,总是强调要注重自我管理。他认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企业之前,首先必须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然后在此基础上,将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为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

李嘉诚的企业管理理念的核心是:自我管理,即以自我为中心,加强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修养,而后延伸至企业管理之中。

也就是儒学所说的“内圣外王”。

所谓“内圣”,就是李嘉诚所指的企业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企业管理者对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而“外王”就是企业管理上的具体——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易经》的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治人”必先“治己”,由“内圣”而“外王”,从而成功地进行企业管理。

马云:这本书一直没换过

有一本书,很薄很不起眼,一共只有5000字,却是不少企业家、文化人的挚爱。他们反复读,天天读,每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马云的工作包里总是放着几本书,别的书换得很快,而其中一本书一直没换过,他的车里也常常放着这本小书。

网易创始人丁磊也曾推荐这本书,“上善若水”,这四个字说的多好啊。要出世不入世,享受自然,反对“瞎折腾”。

这本小书,就是老子的《道德经》。

马云喜欢读无注解的原版,这样不会影响自己的判断。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开幕式点火仪式时,其中一根“冰柱”没有升起,在全球一片骂声中,组委会修改了闭幕式的内容,让小丑上台“修好”了“冰柱”,结果全世界都原谅了勇于承认错误的加拿大人。

马云在家看了闭幕式后突然说:“我明白老子说的‘大盈若缺’了,如果开幕式上没有发生意外,表面上看很完美,而结果谁也记不住这次点火。”

马云有一次看《道德经》时突然很兴奋地说:“哎呀!这哪是我在读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读我,而且他读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这跟“郭象注庄子”有些相似了。

马云有一次说:“2000多年对一个人来说太久了,但对一个物种来说却是一刹那。2000年来知识大爆炸,但智慧还是那些智慧,古圣人完全能够解读今天的人心。”

《易经》《圣经》《金刚经》《孙子兵法》《传习录》《心经》《道德经》《当和尚遇到钻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需要特地去读什么热门书单,读这些经典就足够了,因为这是一代代聪明的脑袋帮我们选择好而留存下来的精华。

同样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经典,是有相当难度的,但这是值得经历的,预示着丰厚回报、让我们享受认知乐趣和智力快感的磨难。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过: 世界上没有什么纯而又纯的商业真理,所谓商业真理,只是把那些古老的真理认真地、全身心地运用在你的商业行为当中。

本文转自 良师雅集

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

◆ ◆ ◆ ◆ ◆ 

投稿联系:

775048654@qq.com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