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大宝天天见”的大宝已经不是国货了吗?

你知道“大宝天天见”的大宝已经不是国货了吗?
2016年09月05日 12:05 消费者报道

对于女生们的瓶瓶罐罐

男生们向来是嗤之以鼻的

“我一瓶大宝就搞定了”

相比于国内外众多大牌

家里的长辈觉得老牌更可靠

比如说10多块一瓶的大宝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10多块一瓶的大宝有点low,但是你不能否认,它确实是护肤界中白菜又好用的经典之作。而且不管你是用过还是没用过,只要说起大宝,脑海内都会浮现那句洗脑似的广告词,“大宝天天见”。

但你知道吗?这家在中国叱咤多年的老国货其实早已外嫁他国,成为美国强生旗下的一员了。从市场份额17.79%到市场份额不足1%,从国产“一哥”到外嫁强生,到底大宝哪里做错了?

从负债280万到年营业额1亿

“大宝”系列的护肤品于1985年在北京市三露厂诞生,到今天已然是第31个年头了。

始建于1957年的北京市三露厂是北京市政府为安置残疾人就业而设立的国有残疾福利性质的工业企业。“大宝”产品研发之前,这个残疾人占一半以上的小厂连年亏损,负债达280万元。

1985年5月,三露化妆品(粉刺露、亮肤露、增白露)的发明人武宝信接任北京三露厂厂长,也把护肤产品生产技术带到了北京三露厂。

但由于与石家庄三露厂产生了商标纠纷,北京三露厂只好重新注册商标,“大宝”品牌也因此正式诞生,而大宝的“宝”正是取自武宝信名字中的宝。

1988年,大宝的全年营业额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大宝用了紧紧四年的时间帮助一个负债达280万元的福利工厂成长为一个亿元级化妆品企业。

准确定位,攻占低端市场

1989年,武宝信辞去了大宝化妆品厂厂长一职。仅隔一年,在1990年,大宝陷入一场经营危机,工厂资金困难,滞销化妆品在库房大量堆积。上级管理单位紧急任命当时北京橡胶五金厂的厂长杜斌接下重担。

杜斌上任后,对大宝的品牌定位、产品研发和销售等方面进行改革,将大宝定位为“老百姓用得起的化妆品”。也就是在这一年,大宝首次在中国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用于护肤领域,经典单品SOD蜜上市。1990年由此成为大宝的转折年。

更重要的是,大宝在早期通过大面积轰炸式的电视广告向消费者不断强调其产品的男女老少皆宜,在消费者脑中深深根植下“适用于任何皮肤”的印象。

从1993年开始,大宝就在央视上大力投放广告,“大宝天天见”的广告词变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

就连多多妈对黄磊的第一印象都是“大宝代言人”,可见大宝广告投放的力度之大。

可以说,90代的几版经典广告共同塑造出了大宝的亲切印象,帮助大宝迅速攻占下一部分家庭群体。

除了广告,大宝SOD蜜的价位与其“老百姓用得起的化妆品”的定位十分吻合,至今仍维持在16.9元/100ml左右,折扣季更是低至10元左右,在中国大批工薪阶层消费人群中很受欢迎。

在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全国人均化妆品年消费不足10元的上世纪90年代,大宝借此迅速打开市场,自1997年连续8年保持全国护肤品市场销量第一。

成也低端,败也低端

但当时间迈入二十一世纪,当国外一众化妆品品牌大批涌入,大宝开始失去了往日的风光。

从2004年开始,大宝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在2003年至2005年两年间,虽然大宝年销售额一直在7亿-8亿徘徊,但在护肤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由17.79%下降至1%。

而阻挡大宝继续前进的原因之一就是昔日亲民、低端的战略定位。

从产品上来说,大宝过于依赖单一品种,缺乏创新。十年如一的价格背后是始终不变的产品配方。从大宝SOD蜜的材料表上,我们可以看出确实非常注重“天然”,化学成分并不算多。

水+矿油(油脂溶解)+甘油(保湿润滑)+SOD(抗氧化)的主要成分并不复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始终沿用90年代的配方,毫无创新和进步,没有太先进的萃取技术,也没有很好植物体系萃取。

作为消费者,我们只能自我安慰:作为一瓶十几块的护肤品,能够保湿润肤已经够了,但除了性价比,大宝好像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点了。

而且,大宝太过依赖SOD系列的产品,虽然也有开发多种护肤、美妆类产品,但是宣发渠道上并没有做好,消费者有印象的仍然还是平民化的SOD蜜。比如说,你听说过大宝的洗发水吗?

从价格和市场渠道上说,“高销量伴随的低利润”已经成为了大宝不得不反思的问题之一。大宝内部数据显示,到2015年,经典单品SOD蜜售出共计18亿瓶,大宝公司年销量达1.6亿瓶。SOD蜜已卖出18亿瓶,大宝年销量达1.6亿瓶。

但是这样庞大的数据并没有给大宝带来丰富的利润。大宝为了攻占市场曾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销售经理可以获取销售回款额的2%,而销售排名较后的经理就会被末位淘汰。虽然这样的机制可以帮助大宝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但是却也导致了大宝的重销量而轻利润、轻市场培育。

同时,还导致了“杀价”和“窜货”的现象,经销商通过压低价格的方式来吸引异地的批发商,从而导致市场管理混乱的现象。

外嫁强生,出路何在?

2008年8月,大宝最终以23亿元高价外嫁强生,而大宝当时的审计资产总额仅6.45亿元,净资产4.59亿元。

当大宝外嫁强生,从国货转变为外资之后,似乎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变化。强生收购大宝之后,缩减了大宝原有的部分产品线。除了停止研发新品外,被收购前在央视二套大量投放的广告也减少了投放频次。

可以说,大宝品牌并没有被强生集体重视,甚至被边缘化。但幸运地的是,并没有像昔日的小护士、美加净一样被收购或租用之后便被封杀,只是继续不温不火地往前走。

如今的大宝还保持着一定的品牌独立性,产品包装上也没有被刻意地加上强生的标志,这也是一部分消费者还以为大宝仍是国货的原因。只是大宝要继续往前走,并不能依靠强生这一大靠山,而只能通过自主创新和努力地前进。

面对膨胀的市场,品牌是会老化的,老国货总不能依靠情怀一直走下去,而它们的前路在哪,我们都需要深思。

编辑:消道长

微博:@消费者报道

媒体转载、投稿、合作请联系官方邮箱:1047002730@qq.com

国货,到底应该怎么样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