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高层和前国家统计局局长眼中的人民币焦虑:7是底么?

银监会高层和前国家统计局局长眼中的人民币焦虑:7是底么?
2016年11月21日 00:15 观点

人民币从何时突破6%的强升值预期,到何时跌破7%的贬值预期,中间不过一年半的时间。许多人甚至银行高管,也搞不明白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币曾经是何等的强势,长期保持升值压力,并持续不断的升值,现在为什么又开始贬值?并不断地出现贬值压力?其实讲人民币的焦虑,实际上也就是谈这些问题。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给出了很有说服力的答案,人民币和美元汇率,强弱逆转的背后,是两个经济体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1到3年的短周期中,人民币汇率仍将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做出这个预测的背后更重要是各国的经济对币值的一个支撑,环顾未来,全球发展的大格局我认为一定是美强欧弱,美强日弱。”

于学军的观点,得到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的回应——观察一个国家的货币要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双重角度去看。内部因素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基本面是否强劲,是否景气,决定这个国家货币是否能够强势。弱势的经济自然就伴随了弱势的人民币。

原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也表示,经济见底的时候就是货币见底的时候,这个可能也是汇率的特征,它天然具有它的外部性。

至于人民币的底在哪?作为前央行官员,管涛的观察是,没有办法预判具体的水平在哪里,现在看来央行好像还是比较淡定的,看到人民币连破几个重要的技术关口,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有一个预设的目标要去捍卫,要去影响这个市场的走向,这个我不太清楚。

文章:于学军:未来1到3年人民币汇率仍将面临贬值压力

来源:凤凰财经

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20日下午的“人民币的焦虑”主旨演讲上大胆做出预测,未来的1到3年的短周期中,人民币汇率仍将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

他表示,做出这个预测的背后更重要是各国的经济对币值的一个支撑,环顾未来,全球发展的大格局一定是美强欧弱,美强日弱。美联储的基准利率回调到4%到5%,应当极为合理。而要实现这一点,预计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怎么也有2到3年的时间。

以下为演讲实录:

于学军: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很高兴来参加凤凰财经峰会,这一节题目叫人民币的焦虑,我感觉这个题目很有意思,我就以这个题目谈一些个人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一些看法。

现在谈这个问题绝对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人民币未来走势如何?或市场定位怎么样?不仅备受市场关注,而且现在事实上老百姓都很关心。我现在就经常收到一些人的提问,他们关心现在要不要把家里的钱换成美元,或者人民币资产现在到底如何保值增值?当然了,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之所以提出要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实际上也是为了人民币资产的保值增值。

实际上差不多近一年的时间,许多人甚至我们一些银行的高管,也搞不明白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币曾经是何等的强势,长期保持升值压力,并持续不断的升值,现在为什么又开始贬值?并不断地出现贬值压力?其实讲人民币的焦虑,实际上也就是谈这些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还是从人民币何时出现贬值讲起。

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贬值始于2014年2月,但主要集中在3月,当时累计贬值了约3%。那个时候,官方及主流媒体都认为人民币贬值是一个暂时现象,长期看人民币仍将面临升值压力,我却不同意这种看法。我从一开始就认为此次人民币出现的贬值现象,与金融危机之后发生的几次短暂贬值不同,是一种长期的趋势性改变,即意味着过去长期以来人民币存在的升值现象已经开始走到尽头。刚才讲的这段话都是当时的原文,当时这个题目叫做“始于2014年2月出现的人民币贬值并非短期现象,而是重要的转折点,预计未来一到三年的短周期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1:6到1:6.5之间波动(参见文末)”这个是当时的标题。都有据可考。

现在看来,当时讲的这个拐点是极其准确的。当时判断人民币汇率在未来一到三年中,应该1:6到1:6.5之间波动,大部分时间也不出上下。因为在中国今年10月1日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即SDR之前,人民币的上限就是1:6.6,比我两年半前讲的6.5这个上限仅仅是高了一点。现在出现的一个贬值是在10月10号以后加入SDR之后才风云突变,出现了持续贬值的现象,现在已经跌破1美元兑6.7、6.8元人民币。但愿在明年3月份之前,不要跌破7。这样看我当年的判断基本上还可以说八九不离十。

讲到这里,大家一定想提一个问题,当时几乎没有人敢做出这样的判断,你的依据和理由是什么?未来人民币的走势如何呢?这又回到我们开始讲的主题。其实当时在我看来,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自2005年7月人民币第二次汇改以来,至2013年末已累计升值约35%。当时1美元基本上大概接近6,马上要破6了,当时大家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是何时破6的问题。

但随着中国物价水平、劳动力成本、以及环境、资源成本的大幅度提升,中国的制造比较成本优势已受到各方的显著挤压,中国的出口还是出现困难局面。根据这种情况,所以我当时讲,单从贸易条件及商品比价来看,人民币汇率实际上从已无多大的升值空间,甚至还有可能存在币值高估现象。近几年常出国和做外贸生意的厂商有个共同的感觉,国内用人民币购物,其比价远不及美元在美国购物更便宜,更合算。这是当时的原文。

另一方面美国的情况呢。美国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后,经过多年不断调整,经济正在稳定下来并开始走强,失业率持续下降到一个正常水平,当时已开始讨论美联储QE政策的退出问题,这使美元出现明显的反弹趋势,这是2014年上半年的情况。所以,金融危机前后美元指数长期持续在80点上下的历史低位,随着美元走强,从80点反弹到恢复到正常水平的100点上下,有约25%的上升空间,这就对人民币形成实质性的贬值压力。

现在来看,这两年来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美元指数于2014年就快速回升到95点左右,并于2015年摸高到100点,以后又回到95点上下徘徊,前几天再次突破100点。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事件或节点不得不提及,一个就是2014年12月美联储正式宣布彻底告别QE政策,第二就是2015年12月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首次提高联邦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种趋势现在仍在持续当中,原来预计美联储今年会加息3到4次,或是2到3次,现在均未能实现。现在看来12月第二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大,但现在又受到美国大选的影响,增加了新的变数。但是不管怎么样,从历史经验来看,美联储正常的基准利率应该维持在5%到6%,现在随着现代电子信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经济一体化,历史的经验也不一定完全会恢复或者是适用。但我认为,美联储的基准利率回调到4%到5%,应当极为合理。而要实现这一点,预计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我觉得怎么也有2到3年的时间。

所以,这里我再大胆做一个预测,未来1到3年的短周期中,人民币汇率仍将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做出这个预测的背后更重要是各国的经济对币值的一个支撑,环顾未来,全球发展的大格局我认为一定是美强欧弱,美强日弱。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2015年中国就制定了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汇率政策或机制,今年的10月1号又被IMF纳入SDR货币篮子,那为什么非要与美元做比较或拿美元说事?这个问题在于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它在全球储备货币当中大约占了2/3,全球石油、黄金等主要的大宗商品均以美元计价为主,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同样的是以美元为主,我们不以美元为主,又能以哪种货币离衡量呢?以俄罗斯的卢布来计量分析,又有什么意义呢?那只能是一个地区性或者两国间的衡量指标,不能赋予全球性意义。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年均增长率应在6.5%以上,这比美国经济的增长率只高不低。表面看中国的经济表现强劲,对人民币汇率应该走强才是,但是我认为这里的问题是,中国今年前三季度虽然GDP均增长6.7%,但是外贸进出口却是下降的。而衡量人民币汇率的强弱,现阶段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正是外贸进出口。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之所以还能维持符合预期的较高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的拉动。这类投资很难带动外资进入中国,所以对人民币的汇率的支撑作用实际上并不是很大。

限于时间不能就广泛的问题展开讨论我就先讲到这儿,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地方批评质证谢谢大家!

曾瀞漪:感谢于主席,您说三个月之后不会跌破7是不是?

于学军:但愿,这是我的愿望。

邱晓华:弱势经济自然伴随弱势人民币 明年大概率破7

2016-11-20 16:28:08

来源:凤凰财经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在20日下午的“人民币的焦虑”圆桌论坛上表示,观察一个国家的货币要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双重角度去看。内部因素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基本面是否强劲,是否景气,决定这个国家货币是否能够强势。弱势的经济自然就伴随了弱势的人民币。

他表示,眼下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没有消除,因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没有恢复到常态,我们可以预期这种经济下行的周期还会持续,未来两年,人民币依然存在贬值的压力,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至于到底会贬值多少?他认为,上一轮人民币的升值周期大致升了36%左右,这一轮的贬值周期有可能吃掉2/3。换句话说现在已经吃掉1/3,可能还要再吃1/3,这样就到2018年,有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走势。今年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致守住7这样一个底线,明年破7的概率大幅度的上升,到后年继续进行新一轮的还是延续这样一种贬值趋势。

以下是发言实录:

邱晓华:谢谢胡玲,谢谢大家,我先把我的观点说完,后面还有几位重量级人物,回顾人民币的变化趋势,大致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这样几个回合,首先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汇率是一个叫做冻结的汇率,所以一直维持在2块以内的这样一个低水平上面,1997年之后开启了第一轮的正式的外汇改革,所以人民币一下子大幅度贬值8.7块,这是人民币有史以来的一次的最大的贬值,2004年之后,人民币进入了新一轮的改革,这次改革它不是贬值,这次改革是开启人民币升值的这样一个通道。所以到去年8月11号之前,人民币一直升升,一度接近6块,当成为了主要经济体里面最值钱的一个货币,可惜的是8月11号,新一轮的货币的改革把一场升值的梦也给断送了,因此从那个点开始到现在,人民币汇率又贬了超过10%了,现在已经接近6.9块了,这样一种变化趋势大家肯定是很担心,人民币到底未来的前途如何。

我想观察一个国家的货币要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双重角度去看,内部因素来看,应当说一个国家经济基本面是否强劲,是否景气,决定这个国家货币是否能够强势。那么我们看看这几轮的改革,其实它就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当人民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面,当然那个时候政府是严格管制的,中国对外经济的比重也很低,参与国际的交流的分量也很小,所以那个时候政府一声冻结,人民币就固定汇率制,所以那个时候保持强制,它跟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关系。但是开启市场化改革之后,它跟经济的基本面就有关系了,所以第一轮的改革就是因为中国经济在经济经历改革之初的强势发展之后,进入第一次的经济的调整,那个时候叫做治理整顿的一个新阶段。所以弱势的经济自然就伴随了弱势的人民币。

从2004年开始,也就是新世纪开始,人民币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人民币快速的上涨,基本面表现出很强势的态势,所以人民币自然成为一个强势的货币,那从2001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转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调整的阵痛在去年应当说充分的表现出来。因此人民币也就相应的表现出了它的相对的弱势,我想这是基本面决定一个国家的货币的强弱,这是我们首先要看到的。因为基本面之所以决定是因为基本面它背后跟政府的政策面,跟市场的信心面是息息相关的,当你的经济的基本面不是那么强劲的时候,政府的政策可能就偏向刺激需求,通过放松需求的管制来提升市场的流动性,来恢复市场缺失以后政府应当去做的一些市场需求的恢复的工作。所以它会带来的就是货币的相对的宽松。当然,货币的相对宽松就意味着这个货币本身就潜伏着不值钱的可能性,那基本面经济景气的时候,那政府当然是要保持一定相对偏紧的宏观经济,偏紧的宏观政策就意味着货币相应的收缩,因此币值就有提升,我想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道理。

当然,中国的经济和国际又是不可分,所以谈论货币的时候,我想也自然从外部因素腾一下,外部因素我想首当其冲当然是整个世界经济的基本面,这是一个我们需要观察的最大因素,2008年之后,整个世界经济基本面不景气了,自然也会传导到中国来,也会传染到中国来,中国和世界已经不可分割,那种过去认为中国可以脱钩,就可以独善其身,可以一枝独秀的局面,我想今天不会再有了,因为今天中国已经深度的融入到世界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所以世界经济不景气,当然也会影响到中国,这是第一个。

第二那就是先要看龙头老大美国整个的政策走向和经济走向,美元是否强势,当然对人民币也会有直接的影响,大家看到从去年开始,美元进入了新一轮的加息周期,尽管这一轮的加息周期是一个弱周期,也就是说美联储它不会像往常那样一年就是不间断不定期的加息,它说了半天,它还不是在去年底加一次息,在今年是用嘴巴来引导市场,但是我想加息这个周期开启,它也不会停下来,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在今年12月份美联储还是被迫在象征性意义上它还是会加息的,因此这种外部的美元的加息,当然给人民币就是自然会形成一种贬值的压力。所以内外两个因素的存在再加上有些意外的因素,比如说一些国家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一些国家采取货币贬值政策,当然也会影响我们。但是不管怎么说,眼下人民币汇率的走向跟内部和外部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从内部来看,眼下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没有消除,因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没有恢复到常态,我们可以预期这种经济下行的周期还会持续,从短周期来看,已经看到了经济筑底起稳的现象,如果明年、后年再有两年的时间,我想这一轮经济的下行估计会逐步的告一段落,从2018年开始之后,估计中国经济会走上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周期,因此这个时候给人民币带来的影响应当说就是稳定的影响,这个周期没有到之前我想未来两年人民币依然存在着贬值的可能性。

胡玲:下行的趋势。您认为什么样的一个区间是可以接受的?

邱晓华:反正未来两年,人民币依然存在贬值的压力,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胡玲:但到底贬多少,您目前不做预判,或者不做公开的区间的给出?

邱晓华:如果上一轮的升值人民币的周期大致升了36%左右,刚才于主席说35%多,我想这一轮的贬值周期有可能吃掉2/3,换句话说现在已经吃掉1/3,可能还要再吃1/3,这样就到2018年,对重有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走势,今年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致守住7这样一个底线,明年破7的概念大幅度的上升,到后年继续进行新一轮的还是延续这样一种贬值趋势。

包不同微信seeureye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