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美国哈佛一个亿,他的商业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

捐赠美国哈佛一个亿,他的商业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
2017年06月19日 20:15 观点

潘石屹

他因为给美国捐款一亿美元,引起国内轰动,小三为他生下一个女儿?非你莫属遭遇灭灯?他的商业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是时候说一说了....

如果什么事情你都在乎,你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他的商业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做了很多场人不敢做的事。

他给人感觉鬼子进村。

他被人津津乐道的是他那土洋结合的婚姻。

他捐赠美国哈佛一个亿。

他是著名地产商,SOHO中国的董事长,公司掌管着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领域的开发业务。

他,就是潘石屹,一个传奇一样的人物。

他1963年11月14日 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潘集寨村。父亲被打成“右派”,爷爷曾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军官。1977年秋天,其父获平反,全家从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搬往甘肃清水县城。

1982年,从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原国家石油部工作。1984年,石油管道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

1987年,辞职下海到深圳、海南,后到北京,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1989年,随同一位老板(牟其中)来到海南省。

1990年,同冯仑、王功权、张民耕在海南省合伙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前身)1991年8月,成立万通公司,高息借贷1000多万元炒房地产,在海南省第二波经济热潮中半年多赚取一千多万元。

1992年,与合伙人在北京共同创立北京万通有限责任公司。同年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出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包括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大厦、北京万通理想世界(现新城国际)。

1993年,在一次向购买北京华远项目的过程中潘石屹结识了当时的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当时初来北京乍到的潘石屹向任志强学习了“七通一平”等房地产知识。两人后来结交成为挚友。

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女士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自公司创建以来两人共同开发了一系列商业地产项目。

2001年1月初,以前卫头光形象出现的SOHO现代城的广告大范围出现,同时一本银灰色封皮、长达100多页的SOHO现代城楼书,以大量的照片、漫画与插图讲解SOHO现代城的三个空间,“有点前卫、有点另类”的风格引起市场的关注,SOHO一词开始被广泛提及。

2002年潘石屹先生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的普遍关注和热门报道,其中有时代周刊、CNN、CCTV、华尔街日报以及南华早报等等。时代周刊曾在2002年11月刊中这样报道潘石屹“房地产商潘石屹给中国一贯单调的公寓和写字楼带来了明快的色彩潘石屹的楼盘在品位上已国际化。”

2007年10月8日 SOHO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2014年7月23日,潘石屹和妻子张欣参观Facebook,在参观后,潘石屹微博直言“这么大的老板连个单独的办公室都没有,和年轻的电脑工程师们挤在一起”,同时微博中Facebook办公室像学校。同年7月24日,潘石屹夫妇美国参观苹果公司,苹果CEO库克亲自接待并讲解他们新的办公楼,潘石屹称有一技术可以在国内采用,开车到停车场时,苹果手机上马上弹出能停的最近的车位。

潘石屹也是中国网络时代与大众传媒最早的拥趸之一。他成功地利用其个人博客和微博推广SOHO品牌建立起个人形象,在十多个主流门户网站上落户,只新浪一家网站的浏览量就达数千万、微博粉丝达一千多万。他还通过网聊以及众多重要的会议(如:世界经济论坛、亚洲企业领袖协会、博鳌亚洲论坛等)上的发言,分享他的见闻及观点,生动地向公众宣讲行业趋势以及更广泛的社会话题。

潘石屹的商业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那土洋结合的婚姻。爱人张欣是一个有着15年国外生活经历的对哲学和人文极感兴趣的女人,而潘石屹未出过国,不但一句英语不会说,还满口甘肃天水口音,谈恋爱时,张欣在香港给潘石屹写的都是汉字情书。

她与潘石屹从相识到结婚只用了半年。婚后一年,潘石屹离开万通,他爱人立即从高盛公司辞职。但这对夫妇一开始并不是黄金搭档,公司刚开始成立,潘石屹期望的是张欣的资本运作能力;而张欣的兴趣却在用她在剑桥学到的社会经济学理论来改造一个中国化公司。这种立场分歧构成了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商人潘石屹与一个受过高等名校教育的知识分子张欣长达两年的情感冲突。

他的成功得益于并非偶然,他一步一步的走过来。

他“把西红柿卖一个水果价”的本事一直是房地产从业人员急于探究的秘诀。在媒体的眼里,潘石屹是一个“是非不断的叛逆者”,他在举手投足间似乎都透露出另类。而潘石屹和张欣夫妻的成功,更被看作是我国新时期新政策下成长起来的“超级成功”的典范,从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儒商的新面孔。

潘石屹的创业轨迹和所有的营销案例,正是得益于有意无意间实践的“蓝海战略”,因此能在生生不息的蓝海里,左右逢源,发展壮大。

“蓝海战略”的精髓在于价值创新。“蓝海战略”认为创造蓝色海洋,取决于不以竞争对手为标竿的完全不同的策略逻辑与价值创新上,这是“蓝海战略”的基石。而价值创新体现在潘石屹项目运作的方方面面。

潘石屹的蓝海战略之一只为少数人盖房子

房地产的定位是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投资。如果定位准确,不利的位置反而可能变得有利;反之,黄金地段的项目也可能成为烂尾楼。

聪明的潘石屹十分注重观察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人们生活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更注重从这些变化和趋势中演绎出人们对房子功能的需求,从而开发出迎合前卫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创出“无人竞争”的蓝色海域。

潘石屹一直强调自己生产的房子不同于市场上纯粹的写字楼或者普通公寓。当更多的人把市场定位在大众的住宅项目或者小众的高档项目的时候,潘石屹却坚持给那些处于发展阶段的“创造阶层”盖房子。

潘石屹

初期的潘石屹有着三次让他刻苦铭心的经历。

第一次:没钱买铅笔被罚站

上小学的时候,潘石屹因为没有铅笔,被老师驱赶罚站在教室的门外。潘石屹并不是忘记带了,而是家里无钱买米下锅,哪还有钱买铅笔。学校的热心老师潘林玉借给了他老妈一毛钱,在村上的供销社买了三支铅笔,又借了供销社的削铅笔刀,削好了一支,这才让潘石屹重回到教室,老妈含泪吩咐说:“儿子,你有了这么多的铅笔,今后要好好学习。”

潘石屹发迹后,在北京住着500多平米的大宅,为了还那欠下十几年的一毛钱人情债务,把不惑之年的潘林玉老师带到北京家中,陪吃、陪喝、陪玩、陪讲了许多天。

第二次:饥饿得发誓要当厨师

潘石屹上初中时,全国上下粮食紧缺,学校微量的伙食供应跟不上潘石屹速长身体的需要,肚子几乎是天天闹着饥荒,饿得前肚皮贴着后肚皮,肚子里不时地发出咕咕的饥饿声。潘石屹每每路过学校的食堂门口时,食香扑鼻,肚子饥饿难当,就觉得里面的厨师是全世界最好的职业,天天待在厨房里,好赖能吃饱,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当厨师。

整个中学,潘石屹的梦里不断重复着饥饿难熬的情景。直到现在,潘石屹还会在梦中重现中学时凄惨饥饿的情景,在破庙式的学校里,突然捡到了几张菜票,迫不及待地跑到食堂买馒头大啃。起床后,枕头是湿漉漉的,因为在梦中流着口水。

第三次:没有路费回家过年

1990年春节前夕,潘石屹在海口,海岛上很凄凉,内地人都回大陆了。大年三十到了,兜里所剩无几,已经凑不足回家过年的路费。潘石屹和同事祝军在一个大排档一边吃着河粉,一边盘算着这年怎么过。祝军建议说,干脆两个人扒火车,不花一分钱,看能不能各自回到天水和南京的老家。潘石屹拒绝了,是因为北方的天气太冷,搞不好,可能会冻死在货车厢里。之后,祝军骑着单车去看她170公里外的女朋友,把潘石屹甩下,潘石屹一个人想方设法地要看到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看到一半被驱了出来,过了一个最孤独的春节。

这是个真实的事。之所以要这么强调,是因为整个事件有点荒诞剧的感觉。

上周末,著名房地产商潘石屹带小孩去一个小区上课。小孩在上课,他在小区里跑步,据说是完成每天一万步的计划。但后面接着发生的事,完全出乎潘石屹的预料。

如今,潘石屹的脸不亚于“四大天王”,小跑几步,立刻就被认出来了。但待遇与明星不同,来的不是索要签名的“粉丝”,相反,整个小区如临大敌:“房地产商来了!”、“潘石屹来了!”、“要拆我们家的房子了!”这些信息在小区内通过电话、短信等各种渠道快速传播着。

原因很简单,一个敏感的人跑到敏感的地区,整个地区就会异常敏感起来。潘石屹跑步的小区是一个“小产权小区”,几天前政府刚贴出公告,要拆迁他们的房子。潘石屹的到来,不亚于给小区的紧张情绪火上浇油。于是他们组织起来:有“领导小组”,有负责收集文件资料的,有专门负责去政府请愿的,有专门负责谈判的。正在跑步的潘石屹,不知不觉间就陷入了一场“人民战争”的漩涡。

当“领导小组”组长收拾好一切,出现在潘石屹面前的时候,老潘有点怕了,反复解释他没有任何拆房子的意思,只是陪小孩到小区来上课的。到这个时候,异常紧张的小区才解除了“警报”,明白是一场误会。老潘在自己的博客里说:“走出这个小区,想起来都后怕,有点被当成了‘鬼子进村’的感觉。”

潘石屹给美国哈佛捐款一亿美元一度引起了公愤。提出质疑大多从潘石屹所赚的钱有没有原罪(曾涉及到潘石屹、任志强与琼民源十亿股权消失案),潘石屹不爱中国爱美国,为什么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暴发横财?甚至美国人也对这一太不可思义的事件质疑潘石屹是否有清白的问题与意识形态目的。当然,也有网友认为,潘石屹赚的钱多那是人家的本事,爱捐谁捐谁,等等。

抛开“原罪”这里不讨论,依据现有法律上的财产关系,潘石屹的这个钱,是他房地产公司给他赚的钱,在外汇管理规定允许的情况下做出处置。

我在这里要说的是,至今不论是中国人也好,美国人也好,世界上所有的人至今都未曾想到的另一个问题,即潘石屹所捐这一亿美元,到底是由谁生产出来的价值,如果依据所有制的财产关系,而不是依据现有法律上的财产关系来做判断。

各行各界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

“ 潘石屹这个人物现在在圈里圈外都红透了。他有一种魅力,无论是什么领域,只要他想去玩,仿佛都能成功,从SOHO的概念,到拍电影、出书,再到现在干脆正式进军“电视主持圈” ,潘石屹是越玩越时尚,越活越潇洒。同时,他的主业也毫不含糊,SOHO系列楼盘一直是京城名盘,多年销售额也位于北京前列。” —— 《华夏经纬》

“在中国房地产界,潘石屹无疑是个另类。他一次次处于是非的漩涡,一次次不按常理出牌,因此为世人瞩目。不破不立,潘石屹无疑也最具备创新能力,在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潘石屹的每一个建筑作品都以城市标志性符号引领这个城市的建筑潮流。基于其对商业独到理解,他不单纯追求开发规模和营业额,更注重建筑的长远价值,强调要做中国的、当代的建筑。因此他所开发的每一个项目都在商业上取得空前成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潘先生有点像中国新生代企业家中的模范——或者说资本主义时代的活雷锋。” —— 《南华早报》。

关于他的事情有很多很多,有好的有坏的,一个公众人物不可避免会收到各行各界的攻击抹黑,乔布斯事件、年度门神事件、关注雾霾、小三育女、泄露中标信息门、扬尘门、房姐事件、侵吞国有资产。有许许多多的事都在围绕着他。但是不管怎么说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他也有犯错的时候,但是到底这些事情是真是假我们也不得而知,我们只是站在一个观众的角度去看问题。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我非常喜欢他说的几句话。

1.我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不管做什么行业,只要纯粹就好,人就怕不纯粹。

2.不赚钱的商人是不道德的,不赚钱你就只能确保自己的生活,不能给员工好的工资福利待遇,不能给国家上缴利税,不能给客户带来实惠。

3.如果什么事情你都在乎,你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4.我们还是坚持原则,财务部不做一分钱的假账,不偷税漏税。咱们安心地做生意。现在中国市场环境这么好,只要稍微勤奋一点,挣的钱比你挖空心思偷税漏税高得多。

5.实际上谈到中国房地产业的风险,我觉得第一不偷税漏税,第二不行贿受贿,就没有太大的风险。

他还是他,他是一个传奇,他是一座高山,等着人去超越。

金石道微信baobutong333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