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道德沦丧,浙大教授买保健品被骗40万

骗子道德沦丧,浙大教授买保健品被骗40万
2017年10月13日 18:44 观点

作者 Lisa 来源卡农小世界

作者:Lisa

编辑丨整理:小师妹

当你老了莫文蔚 - 当你老了

1

最近,微博上一则“浙大教授沉迷买保健品19年:终看清套路,出书揭暴利乱象”引起大家的广泛的关注,热点不仅仅是因为她出书揭暴利乱象,而更重要的一点——她曾是浙大心理学退休的老教授。

图一为截图

读过书,而且还是心理学的老教授必定对这种“套路”看得非常清楚吧?而此消息一爆出,网友们纷纷表示:

黄教授今年87岁,是一名浙江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在过去的19年间,她曾沉迷于保健品,先后花费40余万元,一度成为多个保健品公司争相拉拢的“重点对象”。

那为什么这样一位既有学识又有见识的教授会被人骗呢?

黄教授最初接触保健品,是因为她被确诊患了糖尿病。那时候,就想早点把病治好,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吃4款保健品。

直到2010年老伴患病离世,她的孤独感和恐惧感越发强烈,也进一步加深了她对保健品的依赖。

由于经济条件不错,只要有保健品公司的业务员推荐,几乎所有的产品她都会购买,总价值大概在40万。

而且她在住院期间,不断有保健品公司的业务员到医院探望,有的送水果,有的则会煲好汤送过来,甚至有人连内裤都帮着洗了。

她说,越是熟悉的业务员坑她的钱就越多。

图为黄教授

她开始反思这十多年来在保健品行业经历的种种,也掌握了一些规律发现:打亲情牌是他们最常用的套路。

在一次讲座上,一位经理当众讲述了她年幼丧亲的故事,并跪在台上哭着喊老人们“爸爸妈妈”。很多人为她流下热泪,并上台拥抱她。那天,一份5000元的产品她卖了一百多份。

2

看完了这段文字,我不禁陷入沉思。

这个社会为什么不断有人击中某个群体的弱点,来做一些招摇拐骗的事情。前有我们推过的男博士网上征婚,6天被骗7400多元,自曝全程聊天记录。后有中老年人被保健品“套路”,纷纷都被洗脑。

有人说,老年人为什么容易上当?因为他们的生活确实太孤单了。他们关注健康,希望手里财富增值,可他们找不到问的地方。

我们每天太忙,忙于做实验,忙于工作,没法与他们沟通。

这时候来了个健康顾问,一口一个爷爷奶奶的叫着,愿意听你说家里的事,关心你的心肝脾肺肾,用他们自己的理论解释你的所有困惑,并提出相当中肯的建议。

这样我肯定会上当,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关心我帮助我的人,我肯定最大限度的信任他。如果他是骗子,我上当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看看你们身边的老人,几乎个个都有智能手机。

有的是儿女退下来的旧款,有的还是专门给买的新款,三星苹果都有,都不便宜,但有几个老人会用智能手机的?没有几个人会耐心地去教老人用智能机,基本上都是丢给他让他自己去玩。

3

我们哄孩子,知道要多交流。养宠物也知道要多交流。怎么到了爹妈这儿就不知道要交流了呢?

诚然,成年人压力大,确实比较累。但我们对老人疏于交流,骗子们就有了机会。他们就是利用成年人的缺失来对老年人下手的。

黄教授买保健品起因是因为老伴儿的离世,她当时的心情一定很低落吧。我们知道没有长生不老的药品,也许他们只是害怕自己身体不好了,会给你们添麻烦,害怕你们会嫌弃。

他们害怕自己老了,怕不够时间看你的黑发变成白发。 

人在外地读书,距离父母又远了。

一个人在食堂吃饭,渴望和父母坐在一桌吃饭,替他们盛米饭,聊家常。

走了很多路之后才发现,那条回家的路已远去了。

所以趁我们还年轻,常回家看看。

即使不能常回家,请拨通父母的电话。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