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之北上广深哪里的房价风险最小

大数据之北上广深哪里的房价风险最小
2016年08月19日 08:36 观点

包不同:文章是14年的老文章但不得不佩服当时作者的见识,他说完没多久深圳房价就开始迈入宇宙的征途。然后我们一起回顾下作者思考问题的逻辑,管中窥豹一睹高人远见!

自去年10月以来,我曾率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做了几个判断:一是房地产市场出现转折和分化,三四线城市接近泡沫破裂,但一线城市仍然有潜力。

  二是开发商将全面向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收缩战场,抢地保生存;三是房地产商的冬天临近,大地产商需要多元化和转型,多数小房地产商将逐步退出。后来这些预测都得到了应验,或正在应验。

  其实此前我还有一个判断,那就是四个一线城市的房子仍然具有比较大的上涨空间,尤其是中心区的房子。

  但这两天,通过研究数据,我想对自己的观点做一个修正: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住宅的真实需求和供应,正在接近平衡点。但由于全国的投资需求向中心城市集中,所以这些城市楼市仍然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仍然需要限购。但投资需求是最脆弱和善变的,一旦房地产出现异动,看似旺盛的需求会在一夜之间消失。

  也就是说,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其实也涨不了太久、太多了。尤其是郊区的物业,由于供应量大,通勤的时间成本高,需要非常谨慎。但四个城市的情况略有不同,深圳因为合法住宅供应量极小,整个城市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大,也许是最有潜力的。下面详述我的推导过程。

  1、北上广深对人口吸引力比较

  北上广深,各有多少人口?如果看统计局的报告,我觉得北京上海的数字相对靠谱一些,而广州和深圳,为了维持GDP人均指标的领先,都大幅瞒报了实际人口。

  下面我列一个表格,将四个城市到2013年底的手机用户数、在校小学生人数和官方公布的人口数字做一个对比,就可以看出破绽了(单位均为万,广州未公布2013年手机用户数字,2012年是3040万,当年增长了473万,由此推算出2013年数字)。

城市 手机用户 小学生 人口数

北京 3374 78.9 2115

上海 3201 79.3 2415

广州 3400 86.0 1293

深圳 2554 73.0 1063

  在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房价相对较低,广东超生的家庭可能略多一些,所以小学在校生跟实际人口比例会略高。但即便如此,广州也不可能只有上海一半的人口。

  由于深圳警方承认,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超过1800万。那么,我们根据深圳1800万人和上海的2415万人推算(假设上海没有瞒报),北京应该有2400万人口,广州应该至少有2100万人口。

  在2013年年报中,北京称自己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了45.5万人口;上海称增加了35万人口;深圳说只增加了8.15万。

  广州对人口增量秘而不算,但根据六普数字推算,官方的认可的人口,在过去两年中只增加了23万人,每年仅仅11.5万而已。

  这其实也不对,因为深圳仅2013年就增加了3万多小学生,广州则增加了3.7万,他们的总人口不可能只增长了8万和11.5万。所以,我的结论是,这四个城市每年增加30到60万人应该是常态。

  但如果你观察过去十多年“在校小学生人数”这个指标,就会发现深圳和北京人口增长最快,上海次之,广州最慢(2013年开始有所加速)。

  最近三年中,北上广深“小学生在校人数”的累计增幅分别是:北京16%,上海8.6%,深圳12.3%,广州4.9%。

  2、四个城市的房屋供应量

  在合法房屋供应量上,四个城市差距巨大。北京和上海处于第一层次,市场之大非常惊人;广州处于第二层次,但仍然明显低于天津、重庆;深圳的供应量非常小,竟低于无锡和佛山,比东莞略高。

  在统计新建房屋规模时,有两个口径:一是“房屋面积”,它包括了所有合法建筑,比如公共设施、保障住房、各种商品房等;二是“商品房面积”,仅指用于出租和出售的写字楼、住宅、商铺等。但所有的官方统计,都没有包括小产权房,和所谓的违法建筑。

  2013年,北京房屋施工面积为2.15亿平米(其中住宅9469万平米),竣工面积是3990万平米(其中住宅是2155万平米)。其中商品房施工面积是1.39亿平米(其中住宅是7407万平米),商品房竣工面积是2666万平米(其中住宅1692平米)。

  2013年,上海房屋施工面积是2.9亿平米,竣工6274万平米;其中商品房施工面积1.35亿平米,竣工面积2254万平米,其中竣工的商品住宅是2016万平米。

  2013年,广州商品房施工面积是8939万平米,其中商品住宅5474万平米;竣工面积1141万平米,其中商品住宅710平米。但从广州统计局网站2012年和2011年数据看,广州2013年房屋总施工面积在1.3亿平米以上,竣工总面积接近3000万平米,住宅约1000万平米。

  深圳没有公布房屋施工总面积,只公布了商品房的数字:2013年,商品房施工面积为4003万平米,其中商品住宅2608万平米;竣工商品房354万平米,其中住宅196万平米。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深圳2013年竣工的商品房住宅的面积只有广州的28%,北京的12%,上海的10%!正在施工的商品房总面积,深圳是广州的45%,北京的29%,上海的30%。

  也就是说未来几年深圳新房供应量会有所增大,但仍然体量偏小。从长远看,由于深圳土地接近枯竭,只能靠城市更新释放土地,新房供应量不太可能放大很多。

  深圳的房屋供应不仅无法跟北上广相比,也无法跟很多二线城市相比。2013年深圳竣工商品房总面积,只有无锡的三分之一,苏州的五分之一,佛山的一半多一点而已!

  那么多深圳人,这么少的住宅供应量,大家都住在哪里?城中村,农民建的违法建筑!深圳在2011年年底,曾经对违法建筑做过一次调查,当时见报的数字是:有违法建筑达到37.94 万栋, 建筑面积高达4.05 亿平方米,是全市总建筑面积的49.27%。

  深圳是全国违法建筑体量最大的城市,正是这些城中村、小产权房,成为深圳天然的廉租房,承载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万草根,也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竞争力。试想一下,如果深圳完全靠商品房,怎么可能容纳1800万人口,房价怎么还能比北京上海低这么多?!

  3、四大城市的住宅存量已经够用

  到2012年年底,上海房屋总量为10.5亿平米(不含违法建筑),其中住宅为5.6亿平米。如果加上2013年新增的各类住宅约3000多万平米,接近6亿平米。

  而上海官方常住人口为2415万,即便我们以2800万来做分母,人均住宅面积已经达到21平米。如果按照上海每年新增60万人算(官方公布的数字是35万),人均25平米,每年新增住宅1500万平米即可,目前上海每年各类住宅供应量超过3000万平米。

  到2012年年底,广州官方公布的住宅面积是2.2亿平米左右,加上2013年新增的1000万平米,大概是2.3亿平。但别忘了,广州跟深圳一样,有大量违法建筑。深圳公布的违法建筑总量是4亿平米,广州说是1亿。

  这个数字大可怀疑,因为广州全市总面积相当3.5个深圳,原住民比深圳多N倍,即便怎么低估,广州的违法建筑也不可能少于2.5亿平米,其中住宅用途不低于1.8亿。这样,广州的住宅总量至少在4亿平米以上。

  如果广州有2100万人,人均面积也接近20平米了。目前广州每年新增各类住宅1000万平米,大约可以容纳50万人生活,基本上可以消化目前新增人口,略有富余。

  深圳住宅存量我没有查到。从目前深圳自己承认的4亿平米违法建筑看,即便打7折也有2.8亿平米是住宅(厂房占了相当比例)。如果合法住宅面积有2亿平米,总量也有4.8亿平米。

  假如实际生活的人口是2000万,人均也已经达到24平米,比上海还宽敞。但违法建筑多是高密度的城中村、握手楼,卫生、治安都非常差,所以只有要可能,其中的住户会尽量迁出,或租住正式的小区,或者购商品房。

  而深圳的商品房供应量非常小,这种情形已经持续15年以上,而且根本无法改变。

  由于深圳实现了全市土地国有化,违法建筑只能向空中发展,很难铺摊子了,所以未来深圳违法建筑的增量将下降。

  即便深圳每年新增500万平米的住宅(约是2013年的两到三倍),按照人均20平米,也只能解决25万人口增量的需求。而深圳自建立特区以来,平均每年新增人口在55万人左右。

  北京住宅存量的准确数据,我没有查到,但1978年以来竣工的住宅总量是4.4亿平米,这在北京2012年年鉴上可以查到。

  所以,如果加上历史遗留下来的住宅,总面积肯定超过5亿,甚至超过6亿平米。即便按照5亿平米,人口按照2500万计算,人均都达到了20平米。

  2009年以来,北京每年新增住宅竣工总面积都在2000万平米以上,足以应付每年增长100万人口。但事实上,北京的开发强度在增加,小产权房的量也不少,这些还都没有考虑。

  2013年,全国房屋施工总面积是66.6亿平米,但仅仅北、上、广三个城市,就占了6.4亿平米,大约占10%。但三个城市的总人口,充其量也就7000万,占全国的5%。所以,北、上、广的房地产市场正从供应量上加速赶顶。

  只有深圳,因为土地已经不多,所以供应量较小,甚至很难进入全国城市前20名。如果再考虑到深圳在四个城市中房价只位居第三,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又处于第一梯队,自然环境优良,空气质量最好。

  此外,深圳汇聚的资金总量位居内地城市第三,跟北京、上海的差距在减少,所以深圳楼市也许是四个城市中风险最小的。(畫者一劍/新浪博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