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美国总统候选人遇刺杀!美国陷入分裂和迷茫

刚刚!美国总统候选人遇刺杀!美国陷入分裂和迷茫
2016年11月07日 11:13 观点

这不是特朗普遇到的第一次袭击,在6月19日也有过一次。是什么导致特朗普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剑拔弩张,互相攻击?2016年美国大选进行到现在,很多选民不断感受到政治选举所带来的意识形态撕裂,这令美国社会陷入空前迷茫。

向来大嘴的特朗普又一次在公共场合遇刺?



视频来源:WatchThis字幕组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将定,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正加紧宣传,不停奔走演讲。

但北京时间11月6日上午,美国当地时间11月5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正在美国内华达州造势时,但是人群中靠近讲台位置发生骚乱,特朗普因此被特工紧急带下场。

安全人员一边拉着特朗普快走,一边大喊“Go!Go!”,当地警察以及私人保镖抓走抗议者。 (来自:腾讯国际新闻)

画面显示,抗议男子被一群警察押走,双手也被“锁”在背后。现场人群中还一度爆发出尖叫声。 (来自:腾讯国际新闻)

不过几分钟后,特朗普就返回现场继续他的竞选演讲,并且表示:“没有人能够预测我们的未来将一帆风顺,但是我们并不会停止。我们不会停止。我要谢谢特工们,他们非常出色。”随后继续进行演讲。

CNN这边的口径称,特工办公室发言人并没有解释特朗普被带下台的原因。现场的美国NBC记者表示,一名引发骚乱的男性已经被拘捕,随后被锁在厕所内,有关人员正在对其进行调查。

美国当地时间11月8日总统大选结果将确定,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正加紧宣传,为自己能够取得最后胜利而不停奔走演讲。

不过,也有网友称,这是一次刺杀未遂,袭击者掏枪被周围群众制服。

而这不是特朗普遇到的第一次袭击,在6月19日也有过一次。

是什么导致特朗普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剑拔弩张,互相攻击?2016年美国大选进行到现在,很多选民不断感受到政治选举所带来的意识形态撕裂,这令美国社会陷入空前迷茫。

2016美国大选:分裂和迷茫

来源:一财网

作者:方向明

19世纪中叶,法国政治理论家托克维尔在他的经典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中曾对美国的选举制度有过一段精彩概括:“在指定选举日到来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选举是最重要的而且可以说是全国唯一关心的大事……随着选举的临近,各种阴谋活动益加积极起来……每个阵营都高举自己候选人的旗帜……选举的结果一经公布,这种热情随即消失,一切又恢复平静,而看来似乎即将决堤的河水,又静静地流在原来的河道。”

将近180年后的今天,这段话依旧能够精准地描绘当下正在进行的这场美国大选的状态。但是,令托克维尔意料不到的是,美国即将迎来的这次大选中“阴谋活动”如此积极,阵营之间和之内的分化如此之大,以至于难以判断“决堤的河水”还能否流回原来的河道。

撕裂的大选终将了结,而撕裂的民意,将何去何从?

是什么催生了“特朗普主义”

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最近在讨论“美国时代结束”的文章中提到:在美国,70年来首次有主要政党的总统候选人质疑美国所创立的自由秩序。奈把这一点作为“美国世纪”衰落的表现。

最近,希拉里的“邮件门”被联邦调查局重启调查,但即便如此,大选辩论后,特朗普在民调上与希拉里的差距一直难以弥合,寄希望于大选日前剩下的几天翻盘,难度很大。不过也有民调显示追赶的迹象。

美国公众对大选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但不少人的担忧也因此放大:如果特朗普这样的人当上总统,美国就完了。而此种担忧和特朗普的竞选口号“让美国再次强大”完全相反。

比如,400多名经济学家近日联名签署公开信公开指责特朗普,包括诺奖得主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mer)。信中写道:“若当选,他将会给民主和经济制度的运作,以及国家的繁荣构成威胁。”

支持特朗普的选民同样大有人在,他们认为,特朗普不像一些圆滑的政客那样回避现实,而是说出了他们想说但说不出的话,等于让民众在最高政治场上有了一个“代言人”,美国陷入僵化的政治范式,目前或许正需要这样一个不把“规矩”放在眼里的人来主持一场变革,挑战建制派。

各种针对特朗普的媒体报道和评论观点,最终描绘出“特朗普主义”的轮廓。简单来说,它更多代表着一种卷土重来的民粹思潮,在对美国地位和未来的犹豫之间,民众的不满和抱怨被放大,种族问题令移民制度受到挑战,保护主义令自由贸易遭到排斥。虽然这样的思路并不新鲜,但特朗普把这些问题摊在了最高政治舞台上,很多厌倦华府官僚做派的民众开始思考另一种可能性。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特朗普确实是一个务实的人,商人背景的他思路非常清楚,有利润就做,如果不可行那就不做,因此在道义、原则和理念等问题上,他就显得没有传统政客那么坚持。

但是,从10月份的三轮辩论来看,特朗普争取选民的核心逻辑在于指出问题,而非给出充分、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指责奥巴马医改差劲、自由贸易令就业丧失、移民管控不严给国家安全带来挑战等等。即便像10月22日在葛底斯堡就“百日新政”计划发表的演讲中那样对一些具体问题给出措施,不少也只是老调重弹,比如为国会议员设立任期限制等,这些方案一旦走到国会层面,基本也是“不可能的任务”。

诚信是希拉里的硬伤

对比特朗普和希拉里的支持者,皮尤中心8月份的一项调查结果非常有趣地说明了特朗普的支持者更像是一群悲观主义者。有81%的特朗普支持者认为现在的生活还不如50年前,而有68%的人对下一代美国人能过上好日子毫无信心。但是多数希拉里的支持者认为,现在的美国比半个世纪前好,而且未来还会更好。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特朗普的民粹倾向可以为他带来不少群情激昂的呼声和由此转化而来的支持率。但无奈,特朗普这个华盛顿政治圈门外汉又时时抛出令人难以揣测的言论:调侃女性、侮辱老兵、攻击移民群体。从策略上来说,特朗普的言行令他在辩论时陷入劣势,让人看到他在一些政策上捉襟见肘,此时负面竞选的手段几乎成了唯一选择。

一路走来,特朗普一直在触碰美国人所坚持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比如最近特朗普非但暗示自己不接受败选,还一直指责希拉里操纵大选,质疑大选的合法性,甚至应该直接宣布自己获胜,而在很多人看来,质疑大选结果,等同于质疑民主、挑战法律,也撼动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的妥协精神。

相比之下,希拉里的言行被普遍认为“政治正确”。比如,特朗普在辩论中说希拉里不敢直面问题,连“激进伊斯兰恐怖分子”(radical Islam terrorists)都不敢说,而希拉里回击称,她用的词是“暴力的圣战恐怖分子”(violent jihadist terrorists),而且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团结穆斯林社区,这是典型的政治正确。

希拉里此前和副手凯恩一起出了一本与竞选口号同名的书《在一起更强大》(Stronger Together),书中成体系地介绍了自己方方面面的政策,包括增加各行业就业、减少学生债务、关注雇员权利、为中产阶级减税、加强与美国盟友的关系、塑造有利美国的国际规则等。

从1993年以第一夫人的身份进入白宫算起,希拉里的政治经验超过20年。加上2008年曾经参加过总统大选,希拉里在政治经验上“完胜”特朗普。多年政治生涯的训练让希拉里对一些政治议题早已熟稔,再加上身后专业团队的辅佐,应该说,作为一个世故老练的政客,希拉里在台面上的一些表态,很难“政治不正确”,几乎做到滴水不漏,对于政策的描述,也是比较充实具体的。

但这届大选很多时候并不按套路出牌,因此,诚信问题成为希拉里的致命伤。从在班加西事件中被曝出来公邮私用的“邮件门”到隐瞒自己健康状况的“健康门”,再到于华尔街的内部讲话。希拉里给人表里不一的感觉,令不少人觉得不可信赖。

一直为中产阶级代言的希拉里,不久前被曝出在华尔街的有偿演讲中吹捧银行界,还称自己“体会不到中产阶级的苦”,还有一份文件显示希拉里评价黑人族群“无论给多少机会,他们都一事无成”。像这样心口不一的言论,杀伤力并不比“邮件门”小。

党际和党内分裂

在初选、竞选造势和大选辩论中,特朗普的很多言行都被认为是在铤而走险地煽动民意,而这样的做法为知识精英们所不齿。尤其是在特朗普所代表的共和党,许多党内高层在不同阶段纷纷与特朗普划清界限,因此也招致一个对候选人推举制度的疑惑,为什么一个政党会推选出党内都普遍拿不准的候选人?

由此可见这一届大选的不同往常,如果说美国两党制决定了政党间在竞选时存在分歧,那么美国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这样的政治环境并不会存在真正的危险。但现在的情况是,党内——尤其是共和党内——存在巨大分歧,这在美国历史上罕见。

而这些共和党人不支持特朗普的理由是什么?

罗姆尼认为特朗普“既没有当总统的气质也没有当总统的判断力”;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卢比奥呼吁不能提名一名拒绝抨击3K党领袖的总统候选人;小布什政府的商务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称,除了保护主义和低水平税赋以外并没有从特朗普口中听到其他的经济措施;更有前后150名来自共和党的前国家安全高官联名反对支持特朗普,认为他若上台将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最近的“录音门”也让20多名共和党大佬离特朗普而去……

在希拉里被选为候选人之前,民主党内在民粹主义的伯尼·桑德斯和希拉里之间同样存在巨大分歧,甚至有调查显示大部分桑德斯的支持者不会把票投给希拉里;希拉里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上与奥巴马背道而驰也是一个显著的分歧;另外,还有很多保守派民主党议员反对奥巴马的医改方案。

现在来说,美国的政党出现了碎片化,因为在不同议题上是非常分裂的。两党内部已经能感觉到很明显的不同程度的分化。换句话说,1856年以来这种共和、民主两党轮流执政的情况下很少出现党内、党间都斗得不可开交的状态。

令美国产生44任总统的选举制度经过不断修正,其合理性和优势地位一直被认为拥有巨大的民意基础而难以挑战。但这一次,更多的人开始担心,大选过后的美国是否会因陷入僵化的政治制度而面临决堤的困境?

对这一届的新总统来说,除了让美国经济稳健增长和国家更安全这些传统要务之外,还要尽可能弥合美国民众当中的对立。往届大选中的一些分歧之后可能会很自然地弥合,因为相信制度是好的,运转起来也会很顺利。

但现在看来,共和党、民主党内和两党之间的对立都很明显,以至于会出现民主的黏合作用失效的情况。所以,新总统就任后的当务之急是如何通过胜选演说和1月20日的白宫演讲来尽可能地使美国民众团结在美国国旗下。”

盘点那些年被暗杀的美国总统:枪口下的美国总统

历史上,美国总统遇刺几乎成为一个传统诅咒,细细算来,共有9位总统曾遭遇暗杀,其中有4位因此丧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美国遭遇暗杀的总统。

1、安德鲁·杰克逊——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遇刺的总统

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1767年3月15日─1845年6月8日)是美国第7任总统(1829-1837年)。首任佛罗里达州州长、新奥尔良之役战争英雄、民主党创建者之一,杰克逊式民主因他而得名。在美国政治史上,1820年代与1830年代的第二党体系(Second Party System)以他为极端的象征。杰克逊始终被美国的专家学者评为美国最杰出的10位总统之一。

安德鲁·杰克逊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总统。出生之前,父即去世。他少年时期住在西部边远地区,在那里度过了独立战争年代。他从一名边区律师起家,当过众议员、参议员、州最高法院法官、州民兵少将。第二次美英战争中,他坚韧不拔,肯与士兵共甘苦,被誉为“老胡桃木”。在新奥尔良战役中,他率兵大败英军,振奋全国,成为举国闻名的英雄。他第一次竞选总统时失败,第二次才获胜,是美国第一位民主党总统。任内大力加强总统职权,维护联邦统一,颇有政绩,史称“民主政治”,几与第三届总统杰斐逊齐名。

1835年1月30日,美国第7位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在华盛顿国会山的圆形大厅准备参加一个葬礼时,一个名叫理查德·劳伦斯的“精神失常”的油漆匠(他自称是英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在距杰克逊不过6英尺的地方,用两把手枪射击总统,但两枪都未打中,杰克逊丝毫未受伤。劳伦斯日后被诊断出身患精神疾病,并遭拘留于疯人院中。安德鲁·杰克逊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遇刺的总统。

2、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一位遇刺身亡的总统

美国第16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1861年和1864年连任总统)是美国第一位遇刺身亡的总统,林肯被美国人称为"最佳总统"。

1862年,林肯总统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他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并领导联邦政府和军队击败了南方种植园主的武装叛乱,这场战争即著名的美国南北战争。林肯支持全美国永远废除奴隶制的言论和行为受到了美国人民尤其是黑人的拥戴,却遭到南方奴隶制维护者的极大憎恨。1864年林肯在总统连任竞选中获胜。

1865年4月14日晚在首都华盛顿,林肯邀请格兰特将军及夫人去福特剧院观看歌剧《我们美国的表兄弟》。在去陆军部的路途中,林肯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停下车犹豫起来,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取消去剧院的计划,但很快便放弃了这个念头。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他亲自要求作战部长斯特顿派一个名为埃克特的陆军上校来做自己的保卫,但斯特顿通知总统,埃克特早已在当晚安排了任务,后来只得委派一名叫布莱恩的军官作为总统当晚身边的警卫官。

演出十分精彩,剧情慢慢发展到高潮,有人悄悄走进了总统的包厢。不久传出一声枪响,子弹击中了总统的后脑,总统应声倒下,再也没有醒来。4月15日清晨7点22分,虽然医生全力抢救,但仍是回天乏术,林肯总统命赴黄泉。

枪击林肯后,慌乱中的凶手急于逃跑,不慎碰伤了自己的脚,警察沿着血迹找到了他,并开枪将其击毙。

刺杀总统的真凶究竟是什么人?他怎么能在有警卫的情况下溜进包厢?人们对这些问题都希望能有所了解,可直接犯罪嫌疑人已被击毙,只好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事实。一番调查之后,事情终于初现端倪。凶手是一位名叫约翰·韦克斯的职业演员,据说在内战爆发初期,他是站在北方这边的,但后来不知为什么却突然支持南方政权。他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有朝一日一定要杀死林肯,这样不但一下子除去了这个新执政者,而且干掉林肯会使自己出名。他刺杀总统的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当然这只是官方的调查结果,官员是这样向民众解释的。但很多人都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刺杀总统一案一定是一个阴谋,有不可告人的内情。

林肯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他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曾位列最伟大总统排名第一位。美国线上曾于2005年举办票选活动—《最伟大的美国人》,林肯被选为美国最伟大人物中的第二位。

3、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第二名死于枪下的总统

第二名死于枪下的总统是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18311881, 美国第20位总统)。

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是美国政治家、数学家,生于俄亥俄州。美国共和党人。南北战争期间加入北方军队,与南方奴隶制军队作战,拥有少将军衔。1880年加菲尔德当选为第20任总统,他是美国首位具有神职人员身份的总统。就职仅4个月即遭暗枪,是美国第二位被暗杀的总统。他在数学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在勾股定理的证明方面的新成就,他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数学家出身的总统。他的第一夫人是卢克丽霞·鲁道夫,育有五子二女。

加菲尔德数度入选众议院后,又入选了参议院,但是从未在此任职,因为他还没有等到宣誓就任参议员,就被提名并入住了白宫,成为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例。

在赢得总统提名时,加菲尔德曾经引起与共和党格兰特派的分裂,事态的发展激怒了芝加哥一位头脑糊涂的落魄律师,他名叫查尔斯·吉特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吉特奥痴迷于一个想法:如果他杀了加菲尔德,共和党就会重新团结起来,感恩的共和党人将会因为他的功劳而奖励他一个行政职务!

他借了30美元,去了华盛顿。

詹姆斯·A·加菲尔德可能因为是惟一与刺客一起做过礼拜的总统而出名。

为了寻找机会杀害毫无戒备之心的受害者,吉特奥跟随总统进入了位于佛蒙特大道的基督教堂,在总统背后两排坐下。但是吉特奥决定在礼拜期间不实施暗杀。正如他后来所说,那是因为“我害怕击中一些无辜的人。”

1881年6月18日,计划落空的吉特奥追随总统和加菲尔德夫人来到火车站,但是他认定,已经生病的加菲尔德夫人难以承受亲眼目睹丈夫被杀害的场面。

1881年7月2日,加菲尔德总统没带警卫进了华盛顿的巴尔的摩和波托马克火车站,只有国务卿詹姆斯·布莱恩陪伴。布莱恩停下来跟一个朋友聊天,吉特奥看到了机会。他跑到总统背后,在近距离开了两枪,全部命中。当旁观者缴了吉特奥的枪时,他们听到他说:“这下好了!他们必须给我那个职务!”

在凶手的口袋里,他们发现了一封寄往“白宫”的信。信中,吉特奥为他称之为杀死她丈夫的“必要性”而向加菲尔德夫人致歉。刺客向加菲尔德夫人保证:正如所有虔诚的基督教徒都知道的那样,总统在天堂里要比在华盛顿快乐。但是,人们把中弹的总统运出火车站时,天堂离中弹的总统还远呢。子弹没有击中致命处,可子弹携带着传染物。医生探查子弹时,加菲尔德经受了几个星期的折磨。无可奈何之余,医生们咨询著名的电话发明人亚利山大·格雷厄姆·贝尔,问他是否知道有什么手段可以让他们找到嵌在总统体内的子弹。贝尔先生立刻设计了一种电子仪器。把这种仪器拿到任何金属附近时,仪器就会发出一种可以听到的咔嗒声。在加菲尔德身上用过之后,这种仪器很多年都有效地发挥着作用,直到最终被X光机所代替——但是仅仅因为医生忽略了贝尔的明确指示,就没能找出加菲尔德总统体内的子弹。贝尔警告说:使用该仪器时,除了要寻找的金属外,不得有任何其它金属存在。医生们尝试使用探针进行探查,而此时加菲尔德正躺在金属框架和金属弹簧的床上。这种医疗上的失误过了许多个星期后,到了9月19日,死神夺走了加菲尔德的生命。

他是共和党提名大会上的折衷人选,在党内派别相互妥协的情况下于1880年当选的总统.加尔菲德一直成为共和党内两派的争夺者,而他本人也态度暧昧.由于对官职分配不均,1881年7月2日,加菲尔德在华盛顿一个火车站上被共和党顽固派分子查尔斯.吉托开枪吉中,9月19日,加菲尔德不治身亡。吉托于次年被处绞刑。

4.威廉.麦金莱总统——被刺身亡的第三位总统

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1843年1月29日-1901年9月14日)是美国第25任(第29届)总统。他18岁从军,以少校军衔退伍,先后当过律师、县检察官、众议员和州长,1897年当选为总统。执政后,他采取提高关税和稳定货币的政策,加上其他措施,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起色,麦金莱从而获得“繁荣总统”的美名。对外,他发动美西战争。他在布法罗去世,享年58岁。麦金利是美国立国后被刺身亡的第三位总统。

威廉·麦金莱遇刺案(英语:Assassination of William McKinley)发生在1901年9月6日,第25任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在美国纽约州布法罗泛美博览会的音乐圣殿被枪击,行凶者里昂·乔戈什是无政府主义者,他用一把隐藏起来的左轮手枪打中了正在与自己握手示意的麦金莱。伤势是致命的,总统于一个多星期后的9月14日因坏疽逝世,享年58岁。

此前麦金莱在190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而成功取得连任,他喜欢与公众直接交流,而且不愿意对自己的办公室进行安全保护。总统秘书乔治·B·科特柳(George B. Cortelyou)担心会有人试图在总统造访音乐圣殿时进行暗杀,因此曾两次将这一计划从总统工作日程上取消,但麦金莱均在之后又重新将其加入。

行凶者乔戈什在1893年经济恐慌期间失业,然后成为无政府主义者,并将麦金莱视为压迫的象征,认为杀死对方是自己作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义务。之前尝试接近总统失败后,乔戈什在麦金莱主动与自己握手时朝对方腹部连开两枪,其中一颗子弹擦伤了总统,另一颗射入其腹部,之后一直没找到。

麦金莱受伤后经大夫诊治本已有康复的迹象,但到了9月13日病情却因坏疽而急剧恶化并于次日凌晨逝世。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继任成为第26任美国总统。麦金莱死后,乔戈什也被判谋杀罪名成立而在9月26日被判处死刑,10月29日,死刑以电椅执行。麦金莱的死也促使联邦国会立法规定美国特勤局负责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

5、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连发5枪均未击中的总统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罗斯福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大萧条时期推出新政以挽救经济,二战爆发后推出租借法案援助盟国,1942年对法西斯国家宣战,二战后期,罗斯福在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尤以雅尔塔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中表现明显。罗斯福政府重新定义了自由主义,并根据他的新政联盟重组了民主党。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华盛顿和林肯齐名。

1933年2月15日,在迈阿密发表演说,凶手赞加拉连发5枪,但均未击中总统。

罗斯福无疑是一个时代的伟人,但又是一个执著地追求美国现实利益的总统,他的行为方式更多地体现出了实用主义的倾向。正是这种不拘泥于教条理论的务实态度,才使罗斯福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和最令人憎恨的美国总统。他受人爱戴的是因为,虽然他出身贵族,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受人爱戴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然后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

他足可以为身后的一切欣慰:他去世后25天,德国无条件投降,3个月后,日本无条件投降。而那个伴随他一生并与之顽强斗争的脊髓灰质炎症,也在他去世整整十年后——1955年4月12日被最终攻克。

6、哈里·S·杜鲁门——险些遇刺的总统

哈里·S·杜鲁门(Harry S Truman ,1884年5月8日~1972年12月26日)美国第33任总统(1945年4月12日~1949年1月20日,1949年1月20日~1953年1月20日)绰号:"Give "Em Hell Harry" ,密苏里的小人物。总统任期内,1945年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迅速结束。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1948年批准以扶植欧洲为目的的“马歇尔计划”。1953年卸任回乡。1972年12月26日在堪萨斯城病故。著有回忆录两卷《决定的年代》、《试验和希望的年代》和《公民先生》。

面对美国外交事务,杜鲁门总统任内发生了不少世界大事,首先是盟军战胜纳粹德国、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结束;接着是联合国的成立、以重建欧洲为旨的“马歇尔计划”的落实、杜鲁门主义对抗共产主义、冷战的开始、中国国共内战、北约的成立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其中朝鲜战争使美中韩三国付出沉重代价,其中只有苏联获取了实质利益。在美国方面,战争使44,000名美军阵亡和失踪,并直接破坏杜鲁门第二次连任的计划。最终,共和党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凭借反对杜鲁门运动与标语“韩国!共产主义!贪污!”(Korea! Communism! Corruption!)赢得人心,而在1952年出任总统,结束了民主党长达20年执政。

杜鲁门是位素以友善和谦逊闻名的总统,他的不少名言,如“推卸责任止于此”(The buck stops here!)和“怕热就别进厨房”(If you can't stand the heat, get out of the kitchen.) 等等,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言。相比前任总统,杜鲁门支持度不算高,但他谨慎果断的性格令他得以面对险峻的国际情势时,可以克服许多艰巨挑战。

1950年11月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发生了一次针对总统杜鲁门的暗杀未遂事件。

刺杀总统的两名枪手名叫奥斯卡·科拉佐和格利斯里·托雷索拉,是美国恐怖组织波多黎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民族党的成员。

1950年11月1日,两个波多黎各人企图冲进哈里.杜鲁门总统(1884 1972,1944年当选的第33任总统)当时居住的布莱尔饭店行刺,一名刺客被警卫当场打死,总统安然无恙。

7、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被狙击者开枪打中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通常被称作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JFK或杰克·肯尼迪(Jack Kennedy)],美国第35任总统,美国著名的肯尼迪家族成员,他的执政时间从1961年1月20日开始到1963年11月22日在达拉斯遇刺身亡为止。肯尼迪在1946年-1960年期间曾先后任众议员和参议员,并于19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年轻的当选总统,时年43岁。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信奉罗马天主教的总统和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总统。

肯尼迪遇刺案发生于美国中部时间1963年11月22日12:30,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在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和德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陪同下,乘坐敞蓬轿车驶过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迪利广场(Dealey Plaza)时,遭到枪击身亡。

暗杀事件后,被捕枪手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却在从警局押往监狱途中被酒馆老板杰克·鲁比枪杀。随后的“沃伦委员会”和1976年成立的白宫刺杀研究委员会得出一致结论:奥斯瓦尔德是个人行动。

有人宣称在肯尼迪遇刺后的三年内,18名关键证人相继死亡,从1963年至1993年,115名相关证人在各种离奇事件中自杀或被谋杀,让整个案件蒙上阴谋论的阴影。

8、福特——被两名妇女用枪行刺均未遂

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英语:Gerald Rudolph Ford, Jr.,1913年7月14日-2006年12月26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美国政治人物,美国第40任副总统和第38任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军服役。

战后福特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国际主义者”,他在共和党内击败了当时在职的党魁,被选举为代表密歇根大急流村地区的众议员。1963年他被选为众议院少数党领导人,他任众议员直到1973年。在水门事件高潮时期,当时的副总统斯皮罗·阿格纽辞职后福特被任命为副总统(任期为1973年12月6日-1974年8月9日)。1974年8月9日理查德·尼克松辞职后福特继任美国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经选举就接任副总统以及总统的人。他与他的副总统纳尔逊·洛克菲勒是美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并无经过选举就接任的总统和副总统。

福特执政期间,美国从越南撤军、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经济萧条。由于在美国国会内民主党占多数,政府无法通过重要的法律。福特被迫用尽他的否决权。许多人对福特特赦尼克松也非常不满。在1976年大选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吉米·卡特以微弱优势击败了福特。

福特任总统期间在相隔三星期内有两次有人企图刺杀他。1975年9月5日在加州沙加缅度查尔斯·曼生的一名追随者拿一把口径.45的手枪对准福特并钩动扳机,但是手枪没有发射,凶手被捕。后来该凶手因试图刺杀总统被判无期徒刑。

17天后另一名女刺客试图在旧金山枪杀福特,但是一个旁观者将她的枪及时打偏了,无人受伤。该女刺客后来被判无期徒刑。

从此福特穿上防弹背心继续竞选旅行。

9、里根——险些丧命的总统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Ronald Wilson Reagan)于1911年2月6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坦皮科城。美国政治家,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第40任总统(1981年-1988年,第49、50届总统)。他也是一名伟大的演讲家。在踏入政坛前,里根也担任过运动广播员、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电影演员、电视节目演员、励志讲师,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Screen Actors Guild)的领导人。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The Great Communicator)。历任总统之中,他就职年龄最大。他是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

1981年3月30日,才刚就任总统69天的里根,前往华盛顿特区的希尔顿饭店与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AFL-CIO)的代表们共进午餐并发表演说。当里根和幕僚们走出饭店大门时,埋伏在饭店门口媒体人潮里的精神病患者欣克利,以一把点22口径的左轮手枪射击了6枪。中弹的有3人,其中秘书挨了一枪,身为保镖的麦凯锡挡住了一枪,最后一颗子弹擦着车门缝射进里根的肺部,距离心脏只有1英寸。中枪后的里根迅速被送至附近的华盛顿大学医院进行紧急手术。

手术进行时里根还向医生开玩笑道:“我希望你们都是共和党人。”(虽然医生并不是,但他仍回复道“我们今天都会支持共和党的。”)当第一夫人南希·里根到达医院时,里根则以重量级拳击冠军杰克·登普西(Jack Dempsey)被击倒时的名言向她开玩笑道:“亲爱的,我忘记低头了。”

来源:第一财经资讯 金融家

包不同微信seeureye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