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的跨界大冒险!

支付宝的跨界大冒险!
2016年12月04日 21:46 支付头条

来源:纯银V

支付宝的圈子新功能,我本来不想评价,直觉反应是没啥好讲的,瞎鸡巴搞呗。但出于一个产品经理的谨慎,对用户行为还是要观察一段时间再下判断,毕竟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我不了解的用户场景,用户心理,以己推人过于武断。

观察了一两天,还是觉得支付宝瞎鸡巴搞,而且也没啥好讲的,该说的别人都说完了。结果昨天和@来去之间(微博CEO)在微博评论里有一次争论,反倒聊出了一些新东西来。

@来去之间:

互联网从业人员,喷完可以思考几个问题。

1.支付宝估值500亿美金,如果没有一个日活过亿的超级APP,是不是撑得住?

2.支付宝2年前月活1亿,现在月活3亿日活1亿,按用户思路坚持做工具,是不是也能做得到?

3. 当烧钱战争结束,开始获取利润的时候,微信可以低手续费靠营销变现,支付宝怎么做?

这些话,和支付宝的老板们估计是一个意思,一定要跨界,一定要突破,一定要给自己找500亿估值的出路。

但我不以为然,回复说:天花板就是天花板,强行突破产品边界基本上没有成功案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当事人固然悲壮,围观者嗤笑大声。

@来去之间:

微信突破产品边界做了支付算啥?UC突破工具边界做新闻算啥?支付宝做圈子其实是突破社交忒难,改做社区了。

@纯银V:

UC做新闻,是从主动访问资讯网站,到快捷路径访问资讯,基因前呼后应。

微信作为高频IM+强社交链,有什么“高频工具”是它想做却做不了的?

你举这两个跨界例子,什么也说明不了。“产品边界”的定义不是一款产品只做一件事,而是产品都有自己无法跨越的天然边界,决定能否出界的,是两端的场景匹配与基因连接。请问支付和社交有什么基因连接?支付和社区有什么基因连接?

历史上有没有靠资源输出和产品创新,在一款产品里硬嵌入社交&社区的成功案例?

一个都没有。

产品运行规律是不会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使命感改变的。

@来去之间:

渣浪不就是靠资源强从新闻转社区的么。。。

@纯银V:

社交也好,社区也好,都是特别独立的生态体系。跨界做这个,对用户群与应用场景的“基因连接”要求特别高。

第一,渣浪是重做一个新的社区,不是在新浪新闻APP里嵌入一个社区。Web时代倒流量那一套,在APP时代是行不通的,每一款APP都是独立的生态体系。

第二,渣浪从门户长新闻到微博短资讯,帮助用户获取信息的本质是相通的,基因是相连的。然而从支付到社区呢?逻辑关联在哪里?

@来去之间:

相通的只有实名制,哈哈哈。。。

讨论就这样结束了。

阿里这家公司,志存高远,把泡泡吹大然后爆掉是个常态。近的有来往,远的有口碑。结果几无例外——只要和电子商务没有强关系,也不靠烧钱烧流量来驱动,立仆。而“社区”恰恰是天底下,和烧钱烧流量关系最小的互联网业务。

为阿里巴巴的产品经理心痛1秒钟。

继续讲支付宝的跨界社交。

我的文章,只谈产品,不讲产品背后的公司政治。想看政治?隔壁有大把企业家可关注。

不论公司政治怎么个讲法,不具备产品合理性的项目是不可能做大的。而这个合理性就跟“科学”一样,并不墨守成规,不断迭代变化。天降伟人当然可以创造新的产品规律,但你我凡人,总不能看谁都是天降伟人,英雄改变时代。所以分析产品还得遵照基本法。

支付宝做社交,印象里有三次大动作。

第一次是同时上了O2O的“口碑”,和社交向的“朋友”。其中朋友模块基本上照搬微信,当时骂声滔天。其实我倒是力挺支付宝做“朋友”,因为支付场景下,有大量需要交流沟通的环节,加入IM功能是非常自然一件事情。既然微信事实上建立了行业规则,没必要自创一套交互,沿袭成规,减少学习成本也挺好。

虽然做朋友没问题,但也不是免于批评,还记得当时我黑了它另外两点:

1、一部分创新的群功能特别难用。

2、IM功能大而全,初期完全没这个必要。

然而这两点有可能是相关联的。因为IM大而全,挤压了工期,所有没时间细腻地调试创新点。总之,首次转身,支付宝的产品经理戴着镣铐跳舞,我觉得不过不失。

接下来,可能是数据不够好看,支付宝在首页直接上了好友动态feed流……这他妈就很扯淡了。让我想起易信当年做公众号,我朋友当时是产品经理,他的判断是不应该做,用户生态支持不了。但后来压力很大,四面八方的反馈都是“微信有,我们为什么没有?”“我在微信天天看公众号,易信怎么可以没有公众号?”“易信再不做公众号,我就不支持易信了。”

后来他扛不住压力就做了。

后来他辞职了,原因之一是老板认为易信“步子迈得不够大”。

刚刚看了眼AppStore排名,易信总榜1000名。

说回支付宝,既然对IM和朋友圈的扩展,结果都是不温不火,怎么办?没得抄,在线等,急。

于是我们看到了最近风头上的支付宝圈子。

来去之间有一句话是对的:支付宝做社交没冲出去,转身试水社区。

首先,支付宝没可能做垂直社区,大平台都很难做好垂直社区,更重要的是垂直社区的体量满足不了大老板的胃口。其次,用户覆盖面足够广的综合社区有两种,一是分享生活社区,被朋友圈给占了;二是陌生人交友社区,被陌陌和探探给占了。

很显然,跟朋友圈没法打,那么交友难道就有得打吗?

支付宝做社交和社区的优势是什么?不是它的用户多,频次高,而是掌握了一大笔真实身份数据。大数据才是支付宝的核心优势。从大数据出发去做交友,如果想快速拉动数据增长,必然选择“性魅力”这条社交王道,匹配优质男(有钱)和优质女(貌美),制造噱头吸引使用。

这个逻辑非常通顺,没毛病。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用户匹配的动作过于简单粗暴,一点前戏没有,搞得圈子跟春宫一般。性魅力恰恰是需要氛围,需要情绪来发酵的。

基于性魅力的交友行为,产品技巧和资源同等重要。

支付宝做交友社区是不是一定不行?不一定。但简单粗暴地堆积优质资源一定不行。

总体上来讲,我对这事持悲观态度。一方面玩技巧并不是阿里系的长项,另一方面在阿里系的KPI压力下,可能并没有细腻调试产品技巧的空间。

评论里还有人说,支付宝做圈子有这个那个的公司政治诉求,资本市场诉求。这……不关我事,我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产品分析。

被收益、野心和压力驱动,不尊重产品规律,人定胜天的尝试,最后都是要去撞墙的。

了解更多金融行业相关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支付百科

ID:PayPedia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