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吃利息后?第三方支付怎么活呢?

不让吃利息后?第三方支付怎么活呢?
2017年02月08日 21:13 支付头条

文:侯伟,易极付科技副总经理

2016年日子不好过,并不代表2017年的日子会好过。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而言,会更难过。春节前,人民银行把“去利息”的靴子扔到楼板上,等待靴子声音已久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明白,剩下的靴子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扔来。毕竟,在2017年,没有消息才是最好的消息。

其实日子难过是相对的,从每天一荤一素到白饭就咸菜,吃不饱是小问题,活下去才是大问题。

十七年间从无到有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在合法化后,也将迎来监管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严。所以,并不是现在日子难过了,而是之前环境更好些。而所有中小支付机构,头疼的不是现在的日子难过,而是未在好日子结束前,完成应对未来的调整。

虚幻的交易规模

2016年第三方支付行业交易规模在60万亿左右,这样庞大的数字,在外行看来很不错,但对于某些支付机构的收入而言却是虚幻的。

从某支付机构公布的全民账单来看,转账、信用卡还款交易至少在6成以上,剩下才是消费与手机充值,而实际上转账与信用卡还款是赔钱业务。也就是说,在第三方支付行业里有种奇怪的现象,“交易规模”和收入不见得是正相关关系,却可能和成本是正相关关系。

当然,交易规模可以带来客户备付金存款,间接带来客户备付金存款利息收入,也能给支付机构提供手续费议价砝码,但随着“去利息”化的逐步实施,客户备付金存款不仅不会带来收入,反而会带来更高的监管成本。

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消亡

“集中存管、去直连、去备付金利息”将直接决定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消亡。

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指,独立的没有集团产业与生态依附,且没有可控制交易场景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些没有核心交易场景支撑的机构,以支付服务换取收入时,面临一个存量市场卖方弱势,增量市场供需关系均衡的窘境。

在增量市场里的新兴交易场景,需要不同于传统标准的支付服务,使得供需关系改变,例如P2P行业。

增量市场的新兴交易场景,无法支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且所服务的行业,一旦遭遇外部环境剧烈变化,将造成第三支付机构在收入上的陡降。

这种陡降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几乎是致命的。

没有可以控制的交易场景,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就像游牧民族一样“靠天收”,一季水草肥美,就过好一年,没有客户的积累应对天上来的风险。而控制了核心交易场景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则像农耕民族,凭借客户积累,可以熬过荒年,迎来丰年。

在变革中找对自己的角色

账户之争的下半场,是“青”与“蓝”的最终对决,“青”是诞生于单一功能银行账户之上的复合功能支付账户,“青”与“蓝”对决的不是存亡关系,而是老大与老二的位置转换。

单一功能账户败给复合功能账户,是商品经济思维和服务经济思维间孰优孰劣的最终检验。是交易型和客户关系型供给关系的时代分水岭。

找好定位,做好自己才能分羹于时代。无论是谁,只要选准自己扮演的角色,不要身是丫鬟心是女王,就能在时代导演的手里拿到片酬,或者盒饭。

巨兽间的征伐

如果不是鱼太大,海就不会显小。曾经的相安无事,怎么就从后院的侵袭,变成了面对面的征伐?互联网时代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某个领域领先者间的竞争,会消灭掉第三者的生存空间,这种“消灭你,与你无关”的故事,未来也会在账户市场竞争中重演。

支付是价值交换的节点,账户是数据资产的存储载体,目前支付账户间的竞争,是巨兽不断围猎“持续且更有价值的关系”造成的,一个以电商切入,一个以社交切入,都最终指向客户的生命周期服务,这盘大生意,最后都指向了服务的根本——“人”。这种征伐令人们能看到与体验到的,是返还的现金或者红包,而付出的则是人们的习惯与依赖。

盛世也有乱象,这是新旧交替的乱,是变化,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和没看见的形形色色。在这种变化并非魔鬼,但最危险的是,我们用旧思维,去迎接新的时代。

了解更多金融行业相关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支付百科

ID:PayPedia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