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支付的营销打出了银联的两张牌!

苹果支付的营销打出了银联的两张牌!
2017年07月24日 21:36 支付头条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7月18日发表文章称,在中国的城市里,几乎所有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支付各种费用,在餐厅里服务员只会问你是手机支付还是刷卡。也就是在当日,ApplePay与银联的营销活动也高调启动,凡在有银联云闪付标识的指定商铺,使用Apple Pay来支付,即可享受低至5折优惠,以及高达50倍银行信用卡积分奖赏,北上广深等数千家银联云闪付商户可享受ApplePay支付5折优惠,力度之大史无前例。

三年前,还不存在人人手机支付的这种情况,那时候还是现金主导的社会。风险投资公司金沙江创投的董事总经理林仁俊说:“从科技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率先在中国发生的最重要的创新之一,目前只在中国有。”

无现金社会化得益于中国人均持卡量的持续增加和受理终端的进一步普及,央行今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4.53张,线下受理终端超过2548万台,若没有银行机构进行银行卡普惠化和卡组织成熟的标准和业务网络,所谓的”无现金社会”便会是无源之水,断无可能发展得如此迅猛。

 苹果支付罕见本土化营销是为何?

面对中国市场移动支付潜力和热情,高贵的苹果也终于拥抱市场,一直以来苹果都和“补贴”、“优惠”这样的词绝缘,其一直以来说一不二的高冷形象貌似和这种接地气的行为不太搭边,但或许是中国市场太重要, Apple Pay采用了国内互联网用户最熟悉的补贴方式,玩起了“烧钱”补贴。坦率来讲,在支付市场无法通过技术形成壁垒的大背景下,补贴的方式几乎是后来者唯一可以依靠的有效运营手段。而从数据上的结果反馈似乎也是良好的:36氪调查显示活动期间参与该活动的店铺支付工具分布数据显示,Apple Pay以27%的份额超过了21%的微信支付,效果显著。

 银联的转变,为了更加贴近用户 

自2016年2月中国银联宣布银联云闪付正式支持Apple Pay服务以来,银联云闪付已覆盖商超、便利店、餐饮等知名商户和线上各大主流APP等多元消费场景。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已具备非接触支付能力的POS受理终端占比近七成,支持云闪付的活跃终端超过1000万台。

几年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发展迅速,市场风云变化,4月,银联宣布最新的组织架构优化调整,“以客户为中心”重新划分职能,推行事业部制,设立云闪付移动支付专项团队,卸下体制光环的的银联开始拥抱互联网与零售业,后相继与新美大、万达集团、京东金融在线下支付受理与零售层面达成深入合作。5月底正式联合40余家银行推出基于银联云闪付的二维码支付产品,用户可以通过所持卡片的银行的APP完成支付,具体流程是打开已绑卡的银行APP,在手机上生成付款码,商家扫码后可完成支付。包括工、农、中、建等主流大行在内的第一批40多家商业银行加入该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其余近百家银行将在年内实现该功能。自此银联云闪付产品矩阵更加全面。6月,在全国超过10万家商户推出62折优惠促销,支付成绩单屡创新高。此次Apple Pay的专属活动更是能在网上看到消费者火热参与的图片,优惠给力,体验便利且不断优化提升,自然是提振了与参热情,拉动了消费。

 打脸“放弃NFC论” 银联打出“NFC+二维码”两张牌 

NFC支付在产品形态上有较好的优势,银联云闪付用户设置使用NFC支付时,只需在满足功能的手机上添加银联借记卡或信用卡,即可在支持银联云闪付的商户或在线App便捷安全地支付。通过应用业界领先的Token(支付标记)、Touch ID(指纹验证)及安全芯片技术,银联云闪付用户使用Apple Pay,支付安全可以获得有效保障。

银联二维码支付产品是基于卡组织的四方模式,后台处理机制与闪付一致,在该模式下,银联扮演着一个开放平台、一个连接者的角色,即通过为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商户与用户搭建金融基础设施,使银联体系内的各支付机构实现联网通用。让用户不但可以通过原有的云闪付进行非接支付,还可以使用银联云闪付新推出的二维码进行支付消费,给用户更多的选择。

外界曾有传银联在之前推出二维码支付后,是计划放弃NFC非接支付产品,过于too young,但事实是银联通过非接支付和二维码支付进行“双管齐下”,给予用户更多选择,NFC拥有与生俱来的产品优势,更加快捷、时尚、安全以及国际化,让银行、手机品牌商和卡组织、收单方第一次坐在一起打造的跨时代支付产品,也就是为什么当初马云给苹果CEO库克不断丢橄榄枝的目的了,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苹果与银联牵手。这次Apple Pay与银联的营销可以说是NFC产品的一次反攻预演,可以预见Huawei Pay、小米Pay等“续集”的发力。

 移动支付的“多边化”对用户最有利 

对于移动支付来说,银联、微信和支付宝一直都处于竞争的局面,也激发了各种福利、各种减免的多频次营销活动,只为留住用户使用产品的活跃率,其实让用户现在站队为时过早,若未来只剩寡头可选择时,反而难以保障用户的利益,市场上的小伙伴们也乐于看见多家机构的竞争局面,除了可以享受到收益,还可以面对多样的支付受理提供多一种支付选择,何乐而不为呢。

文:支付百科 作者:魏晓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