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0家支付公司遭监管处罚,罚金超2000万!

今年70家支付公司遭监管处罚,罚金超2000万!
2017年10月17日 20:38 支付头条

今年虽未出现去年的千万级别罚单,但总罚款过百万元的公司数量却在增多,显示出行业的规范管理更着眼于细节,相关法规执行的更为严格。即便如此,相关机构对参与第三方支付业务仍旧热情不减。

惩处一个、警示一片。近来央行对违规第三方支付机构频开罚单的举动将这一行业推向了台前。在监管的频繁“亮剑”中,如今想要找出一家未被处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然不易。今年虽未出现去年的千万级别罚单,但总罚款过百万元的公司数量却在增多。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10月初,今年已有逾70家支付机构因违规遭罚,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为近年少见。其中7家机构受罚总额超过了百万元,多次受罚的公司也越来越多。同时,从公示的央行第四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可见,在已注销的24张支付业务许可证中,有约20张牌照在今年完成注销。

虽然市场对第三方支付背后的乱象和风险更加关注,但罚单并未浇灭投资者参与的热情。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去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近80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00%。一次次“曝光”中,市场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名字越来越熟悉,该行业将何去何从成为市场关注的话题。

 7家公司受罚过百万 

 易票联最多 杉德三次受罚 

从去年轰动一时的易宝支付、通联支付、银联商务3家上千万额度的处罚,到今年较大的7家百万级罚单,第三方支付规范监管由极少几家大户为代表慢慢扩散到越来越多的中小户,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今年以来人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处罚范围不断拓宽,力度也在加强。

与去年相比,今年罚额较大的在百万级别,当中有数次受罚的,也有第一次被罚的。罚金最多的易票联支付总额最大,总计近534万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今年2月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易票联支付主要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规定、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被没收违法所得177.95万元,并处违法所得2倍355.9万元罚款。

而总部集中在上海地区的杉德支付、大千商务、便利通、润通实业、盛付通、迅付信息的罚款额从102万元到178.57万元不等。其中,大千商务、便利通、润通实业主要从事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而杉德支付、盛付通、迅付信息的牌照相对多元。盛付通的业务包含全国性线上/线下支付和预付费卡、人民币外汇结算牌照和小贷,杉德支付的业务包含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而迅付信息包含互联网支付(全国)、移动电话支付(全国)、固定电话支付(全国)、银行卡收单(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福建省、天津市)。

公开信息显示,杉德支付今年已三度受罚。

2017年1月18日,杉德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未按照《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第三十三条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十二条第(一)、(二)、(三)项规定,处以25万元罚款,对该公司3名相关责任人员处以4万元罚款。

2017年3月15日,杉德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警告,没收违法所得4000元,处罚款59万。

2017年9月5日,杉德支付网络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35万元,并处以罚款人民币85万元,共计人民币120万元。

记者一一采访上述7家被罚公司,杉德支付明确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其他公司或无回复或无法取得联系。

业内猜测,被罚公司的违规行为可能多与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业务有关。华东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管理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统称第三方支付公司,但由于业务范围不同,个体的实际运营情况差异还是很大,有的愿意公示说明,有的则非常闭塞。”

 2017支付机构违规一览表 

(按作出处罚时间排序)

据悉,央行自2011年5月起,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即支付业务许可证,先后分8批发放270张牌照,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受理、预付卡发行、固定电话支付和数字电视支付等7个类别。但由于同一个支付业务许可证可能包括几个细分类别,所以把细分类别加总后,许可证数量远远超过270张。

“自去年宣布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后,除了P2P是重点外,第三方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业态之一,也比较受央行重视。由央行牵头的第三方支付专项整治的出发点还是出于对风险的考虑,根据各公司问题的多少和轻重,处罚金额有所不同。”在上述第三方支付管理者看来,行业专项整治主要针对“客户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业务”和“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来开展,目的在于规范支付机构经营模式、清理整治无证机构、遏制市场乱象、优化市场环境。

今年八月,对支付机构来说,可以称之为血色八月了。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现在除了指导印钞之外,也启动了行政罚单印刷机,上海第三方支付机构难以抗拒,相继沦陷…

作为全国支付机构最多的地区,上海滩在未合并调整前有53家持有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央行上海总部火力全开,仅在三十天之内,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吃”到央行罚单,八月就有23家。一次性占今年全国处罚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且还没有停止的意思,让众多支付机构深感意外,一位支付机构负责人对支付百科表示,人民银行出具的处罚他们也是当天收到才知道挨罚了。

罚单当头一棒,没有一点防备…

 从严规范 

 警示意义大过处罚 

经历了之前的蛮荒生长时代,非银行支付业势必日益规范。

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已进入存量监管时期,央行一般不再受理新机构的设立申请,重点是做好对已获牌机构的监管引导。从吊销牌照的原因看,不同于以往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蕴藏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今央行出手吊销牌照的理由多与业务操作违规有关。如多次违规转让、存在大量虚假商户、未实质开展支付业务、支付业务不符合标准要求、擅自转让以及违规挪用、占用客户备用金、侵害消费者权益等。

央行支付司司长谢众此前指出,基于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体系,人民银行建立了支付机构风险预警与退出机制。对于社会危害程度低、整改及时有效且整体经营向好的机构,通过行政处罚有效警示违法违规行为。对于资金风险隐患大、违规情形严重的机构,人民银行坚决注销其支付牌照,维护支付市场秩序。

随着第三方支付业监管政策升级,第三方支付领域竞争将不断加剧,行业洗牌提速,业内竞争将日趋白热化。

央行将以续展工作为契机,对机构是否继续具备支付业务经营资质、所从事支付业务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进行审查。央行官网显示,目前获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为247家,包括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在内;而已经有24家机构,因为合并、摘牌等原因被注销许可证,包括第四批摘牌的乐富支付等机构在内。支付牌照面临央行停发新牌照、违规公司被“摘牌”、牌照只减不增的现实。

另一方面,从处罚事由看,大多数罚款额度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以小额居多,上述行业管理者表示,这显示出行业的规范管理更着眼于细节。例如北京雅酷时空信息交换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繁星山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于未按规定报送业务数据,于今年6月被罚款1万元。

多数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的罚单金额数都不大,但其警示意义远大于处罚意义,预示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受到的监管日趋严格。”

实际上,很多政策先前已陆续颁布,现在只是执行得更加严格了。例如,2015年央行曾发布过《非金融支付机构支付业务报告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支付机构和银行机构向央行某地中心支行报送与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相关的报告,包括重大事项报告、月报、季报和年报。此外,支付机构发生与客户、商户从事与欺诈、套现、洗钱、恐怖融资或其他犯罪有关的可疑交易或实际交易等重大事项,应于事件发生后两个工作日内向某地中心支行报告。

而回顾近年一系列处罚动作,业内表示,主要缘起去年的互联网专项整治行动。从去年年初拉开大幕,到去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期间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17个部门相继出台多个相关配套政策,以问题为导向明确具体整治重点,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史上最强监管”,各相关行业悉数进入洗牌期。

 市场热度不减 

 中小支付盯着巨头“捡漏”

今年7月底到9月初,继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频罚属地第三方支付企业后,央行长沙中心支行“接棒”发力,接连对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上海德颐(付临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3家支付机构出具了罚单。但记者发现,虽然监管层整肃严厉,但中小第三方支付的管理者对参与市场仍很积极。

10月13日,艾瑞发布了2017年2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报告,报告显示,2017Q2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总规模达到27.1万亿元。

今年以来,随着支付宝和财付通不断拓展支付场景,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变化越来越小,双寡头局面稳固。一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合计占据市场94%的份额,二季度这一数据升至94.3%。

不论外在包装如何变,盯着巨头“捡漏”成为一种发展思路。某三方支付人士表示:“支付宝做了,但它还未做完的其他人可以做;支付宝还未做的,其他人有能力做的还可以做。这些业务一年即便只有1%的量也足以养活那么多人。”

据了解,目前已有公司在尝试支付宝未涉足的互联网金融支付,以及仍有空间的跨境支付。这位从业人员表示:“第三方支付的商业模式有点像二房东,最原始通道是银行,银行把通道租给我们,我们组合加一点费率再租给商户。”

在2016年第三方支付高速增长的交易规模中,移动支付占第三方支付总交易规模的74.7%。其中,第三方支付转账规模同比增长235%,同期银行卡的转账增速仅15.3%,第三方支付转账开始成为个人转账首选。而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70亿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95%。

与此同时,被称为“网联平台”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的建设进展超过市场预期。按央行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将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未来进一步得到规范的市场竞争格局有望更加明朗化。

事实上,央行推动网联成立的意图非常明显:利于监管。

近几年,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给支付和金融市场造成了混乱。而网联的成立,通过可信服务和风险侦测,可以防范和处理诈骗、洗钱、钓鱼以及违规等风险。

从某种程度上讲,网联可以减少银行与众多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的繁琐过程,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银行。网联可以让参与支付的各方,权责逐渐变得更加明确、清晰和独立。

在此之前,支付机构和银行之间的费用由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多家银行分别拟定,多方关系比较紊乱。网联建成后,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面临由“n”变“1”,所有的接口都通向网联,网联接口同一价钱,可避免业内话语权影响公允竞争;也有助于使资金流向一目了然,有利于监管。

文:投资者报 作者:占昕,支付百科有完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