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银行准许股权投资,利好有辣么多!

喜大普奔!银行准许股权投资,利好有辣么多!
2016年09月18日 17:13 猫财经

今天,猫妹的好基友——财联社的小财拿到了一个重磅独家,对此,正吃着月饼的猫妹,必须跟风写一篇表达自己的钦佩。

题目是这样的:《银行准许参与股权投资,国家队超级VC暴力登场》,先看看小财这暴力的文风:

据财联社消息,银监会主席尚福林14日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第七届会员大会二次会议上表示,要允许有条件的银行设立子公司从事科技创新股权投资,通过并表综合算大账的方式,用投资收益对冲贷款风险损失。尚福林的此番表态可能意味着“创投国家队”即将登场。

离开证监会之后极少上新闻头条的尚福林,因为这一事件又大大地露脸了。14日开的会,16日才爆出消息,正在安度中秋假期的财经记者都懵逼了。猫妹刷了一天,关于此事的分析,仍然只有小财的文章。

为了以示区别,猫妹只给大家看点超级干货!

国家队超级VC的由来

本月初,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常会讨论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会上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国有创投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国有企业设立或参股创投企业和母基金。

在鼓励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参与创投产业之后,继续为银行资本进入创投领域松绑,极有可能标志着国家资本全面进入创投领域。在资本寒冬的大背景下,创投国家队有望为融资市场带来数额巨大的增量资金,有助于创业项目整体走出资本寒冬。

此前,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一些金融机构已被允许开展创投业务,但拥有我国最多金融资源的商业银行却受限于《商业银行法》,一直无法直接从事股权投资。

银行VC将投向大数据等领域

依照政策方向,银行资金定向从事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大数据、互联网、集成电路、芯片和纳米技术等领域,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有望率先获得银行资本的垂青。

在这些产业的朋友们是不是要高兴得不敢相信啊?没错,听国家的话,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在关键的时候还是能吃到好菜的。

自2015年下半年起,创业企业陷入资本寒冬已成共识。一级市场的钱袋子收紧,多数创业项目陷入“C轮死”的怪圈。如今,星辰大海将入池。

VC自有的资金,与商业银行的资金一比,犹如海边的一块石头与大海相比。随着海量国家队的暴力登场,大家灼热的目光,或许能从房地产离开。届时,拥有新兴产业股票,或将成为新的流行。

10%或是银行投资股权底线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通过参股新兴战略产业,商业银行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分享股权升值收益,实现商业银行战略投资目的。

除此之外,在开展股权融资业务过程中,商业银行拥有资源优势,有望成为高附加值顾问服务提供方,将业务扩展到向科创企业提供结算、财务顾问、外汇等一站式、系统化金融服务。通过此类附加业务,商业银行有望进一步打开盈利空间,并实现银行业的差异化竞争。

商业银行投资股权的比例也备受关注。依照今年4月开始的“投贷联动”试点政策,银行下属投资子公司最多可向单一科创企业投资自有资金的10%,监管层和银行本身都希望分散投资,避免投资风险过度集中。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简直太美了!以互联网企业为例,来自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投资时常像一把双刃剑,虽然可以带来很多资金和资源,但也很容易让创始人失去控股权。而银行则不同,对金融机构来说,谋求控股权的动机不大,避免风险的动力更足。对于这样财大气粗,而且只给钱不要控股权的投资机构,创业公司分分钟愿意抱大腿。

你愿意自己的存款拿去投资吗?

值得玩味的是,之前闹得满城风雨的债转股,纷纷被嗤之以鼻,被认为是自己的存款被拿去给不良企业背黑锅。

而股权投资则反方向行驶,挑选优秀的企业,并通过投资获益。同样是银行持企业股份,此举却被大多数人叫好。

现在,又到了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愿意自己的存款,由银行投资,变成某些企业的股份吗?

请仔细琢磨尚老大的发言:通过并表综合算大账的方式,用投资收益对冲贷款风险损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股权投资的高额投资收益主要是拿来覆盖不良资产损失的。

所以,对于储户来说,想通过银行的股权投资获得超额收益,恐怕仍然是件不可能的任务。

即将被裁的银行旁友们,抓紧时间上车!

不过,对于银行来说,苦日子阶段性可能要结束了。最近,银行一直过得蛮辛苦的,一直赖以为生的贷款,不良率飙升不下,在支付方面,又被新兴的第三方支付抢占了各种线上和线下的支付场景。现在,银行终于不用苦苦地守着原来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开拓新的战场了。

所以,银行可能才是最要喜大普奔的那一个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这一两年,确实有不少银行员工离开了原来的岗位或职业。因为业务考核日益变态,收入日渐降低,而做好各种准备要离开银行的旁友们,现在又多了一个选择——转行到自家银行的投资公司去。

对市场上的VC工作者来说,多了许多新的工作机会。但对于专业VC机构来说,现阶段还可以通过服务银行投资公司来获得发展,但未来,银行的学习能力上来了,可能未必会是一个好事情。

本文由猫财经猫妹整理,素材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猫财经(ID:maocaijing)

猫财经,专业的八卦财经。

给你看有趣有料有观点的热点财经八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