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刘志勤:暂时不加入“市场经济国家”俱乐部挺好

【聚焦】刘志勤:暂时不加入“市场经济国家”俱乐部挺好
2016年12月09日 18:05 人大重阳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2月9日环球网。

中国加入WTO已经15年了,中国的贡献世人皆知。中国像一个乖乖的小学生一样,在WTO的大学校里认真学习,埋头苦干,兢兢业业,是一个守本分,刻苦钻研,力争做一个全优学生。我们的要求不高,只是期望“寒窗十五载”能够获得合格的“毕业证书”:成为“市场经济国家”俱乐部的一员。

可是,令人失望的是,那些从中国入世以来不断从中国发展中获得无数好处的国家却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国吃饱喝足之后抹抹嘴边的油渣说“你们的饭菜太便宜”,不得加入“市场经济国家”俱乐部。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利最丰的日本也忙不迭地宣布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原因仍然是担心中国的便宜商品会冲击日本的市场秩序。

看看美国和欧盟,几乎都是一个腔调:不欢迎来自中国的便宜货。因为中国的商品价格太低,所以不能让中国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这事儿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中国人也在琢磨着:中国干嘛非得争那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帽子,没有它,中国就不能活了?经济就垮了,对外贸易就惨了?

在已经过去的15年里,中国可就是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上逐步发达起来的,这个事实证明,没有那顶“市场经济国家”的帽子,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照样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由此可见,不入那个“市场经济国家”俱乐部未必是不好的事情,或许也是件好事。

首先,我们一旦放下了非要加入“市场经济国家”的急迫要求,就让那些总想用这个问题敲打中国的国家无所事事,自觉无聊,让他们难以用他们的“市场经济国家”标准刁难中国。因为,他们对于中国的商品充满偏见,歧视,指望他们对中国制造保持“平等公正”的态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几年,有些国家误以为抓住了制服中国的一个手段,时不时地用“反倾销”等措施制裁中国的企业。其实,中国只是希望拿到本属于自己的那份成绩和荣誉,但是,当人们发现“市场经济国家”这个严肃而神圣的称号被一些有着阴暗心理疾病的国家当做惩治无辜者的刑具时,人们便对这个符号敬而远之,这是必然的选择。

其次,对于中国这样规模的经济体来讲,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正如许多专家所说:即使中国加入了“市场经济国家”,西方发达经济体也绝不会放松对来自中国的商品的监管,审核,经济贸易摩擦,冲突依然会层出不穷。日本上个世纪获得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后,没有少受西方盟友的“修理”,日子过得并不舒坦。一个日本朋友不无自嘲地说:日本人“唯唯诺诺”的性格就是那个时候被西方人“修理”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尽管都是“市场经济国家”,日本的许多产品在西方至今依然受到频繁检查。

俄罗斯比中国晚几年进入WTO,虽然被拉入“市场经济国家”,然而这几年遭受的西方贸易,金融制裁令俄罗斯苦不堪言。它的“市场经济国家”帽子,从没有给它带来真正的实惠。可见,在政治歧视面前,“市场经济国家”绝不是护身符,更不是保护神。一切以实力为准。

加入“市场经济国家”行列,有如“上市”的感觉,会受到公众时刻监督,毫无隐私可言。这或许是有些国家不急于“入市”的原因吧。

另外,加入“市场经济国家”俱乐部所教的“学费”未免过于昂贵。中国为了支持美国,欧盟的“市场经济”发展,常常做出“雪中送炭的义举”,购买大量当地企业的商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中国利用市场机制从这些国家购进数目众多的波音和空客飞机的话,这些企业的经济现状大概依然停留在上个世纪末的水平。然而,这些“学费”并没有使少数西方政府认识到中国在遵循“市场经济国家”交易中最基本的核心要素:价值交换,中国做到了,西方却没有或是故意没有做到。

许多人在问:西方究竟为什么害怕承认中国是个“市场经济国家”呢?按常理说,中国商品价格优惠,最终获利的是进口国的消费者。这可能会影响到相关企业的利润,但是只要对企业进行必要的改制,转型,完全能够成为平等的竞争者。所以,害怕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原因不是经济因素,更不是价格要素,而是另有他们不便明说的内心困惑或是恐惧:就是促成中国成为“市场经济国家”的管理模式,彻底打破了西方垄断几百年的“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出独特的“东方市场经济”新样板。这当然尤其使日本感到不愉快,因为日本始终追求的是“脱亚入欧”,从不相信东方文明能够创造出甚于西方发展模式的事实。

对中国的未来而言,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不用把精力放在那个“市场地位”的争议上。我们要集中精力,做好贸易体制改革,让它更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用“一带一路”的战略方针,利用自身的“市场经济国家”标准从事国际贸易交流,一定可以取得新的经济成就。

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不需要强求别人去承认。当你不再刻意追求它了,或许就到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时。中国不用着急。(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 2 亿元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两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州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