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肖捷风格”——新财长如何传递中国信心?

【聚焦】“肖捷风格”——新财长如何传递中国信心?
2017年03月07日 20:05 人大重阳

作者贾晋京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人大重阳研究实习员万科麟对本文亦有贡献,本文刊于3月7日人民网。

3月7日上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堪称财政部部长肖捷在公众面前的“首秀”,从2016年11月7日上任算起,这一天正好是四个月。年度、季度、月,是财政的三个重要节点,这位新财长上任刚刚一个季度加一个月,却要面对上一个年度的总结,以及一个新的年度的展望。在财政可持续性受到社会强烈关注、“营改增”全面推广涉及每个企业、个人所得税改革又引起全民热议的背景下,新财长将以什么样的风格把控中国财政的方向盘,着实令人期待。

一个半小时,11个问题,涉及个税改革、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地方债、教育经费、骗补、减税降费、营改增、赤字、企业税负、精准扶贫、养老金缺口等重大财政议题,每一个都堪称尖锐。把这些问题联系起来,其实就是中国财政状况的全貌,背后是“中国的日子过得如何、能否持续”的根本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实际上不仅要从财政角度,更要从经济与社会运行方式的深度,才能做到鞭辟入里。释疑解惑间,肖捷用平实而不失幽默的语言,展示出一位大国财长的清新风格。仔细揣摩其答问,却可以看到其中有着一以贯之的思路,有着一种哲学式内在意蕴,而这又从三个方面呈现出来:亲民、务实、放心,堪称“肖捷风格”。

亲民:呈现财政本质

财政涉及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经济行为,而其原理却又深刻复杂。这就需要以尽可能通俗的语言,去阐明财政政策背后的思路,做到“听得懂”,也是能够在社会中“行得通”的保障。记者会上呈现出的“肖捷风格”,“亲民”堪称贯穿始终。

首先,语言接地气。“接地气儿”的语言,在整场记者会中,可谓应接不暇。例如,在回答地方债问题时,肖捷用“开前门”和“堵后门”说明了如何“把债务风险关进笼子里”,使听者容易明白“合理安排地方新增的债务规模”以及“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的作用所在。说到新能源汽车企业中存在的骗补现象时,肖捷说“财政补贴资金不是‘唐僧肉’”,直指骗补现象产生的动机。在论述企业减负时,肖捷以“放水养鱼”为比喻,阐发出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小账,更要算经济发展的大账,给企业减负才能为市场加油的大道理。接地气的语言,使财政中的道理显得不再枯燥,有人气儿、近人情。

其次,思路近人情。语言的近人情,源于思路的近人情。在谈到个税改革时,肖捷说基本考虑是将部分收入项目,比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实行按年汇总纳税,还将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例如减轻有关“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负担。在讲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时,肖捷说“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全家人一起享受亲情,这个愿望我们应当帮助他们实现”。近人情的思路,折射出政策设计背后的思考过程,而这些思考过程,根植于社会与民生。

最后,说理有耐心。思路近人情之外,说理有耐心也是“肖捷风格”的一大亮点。在阐述“营改增”时,肖捷不但从税制本身、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三方面详细解释了营改增的意义,并且细致入微地说明了为何营改增可以催生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并且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外媒记者所问的中国财政预算是否存在不透明之处,肖捷的解答也耐心细致。

语言接地气、思路近人情、说理有耐心是外在表现,而内在的,则是财政的本质。财政,古代属于“户部”,关切在于社会与民生运行。财政不仅有大量直接涉及民生的工作,其余的也需要阐明政策在社会中的作用机理,这样方能呈现财政的本质。

务实:体现财政规律

财政运行于社会之中。唯有阐明社会,才能解释财政。通过阐明对影响政策制定的要素以及制约政策目标的因素,可以看到肖捷务实的工作风格。在个税改革、PPP和财政收支矛盾三个问答中,我们可以从肖捷的务实风格中,更深入地理解到财税改革的推进进程。

有些改革,需要的前期准备工作量,可能超出通常想像,需要务实地说明。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增加税前扣除的一些专项项目,就需要相对成熟的社会配套条件,比如税收征管部门需要掌握与纳税人收入相关的涉税信息,以保证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能够顺利实施。

有些改革,社会需要的磨合适应过程,可能超出通常想像,需要务实地解释。像受到广泛关注的PPP“落地慢”问题,实际上与PPP在中国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各方面对PPP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一个过程。肖捷提供了一个数据来做解释:从财政部示范项目落地的情况看,第一批示范项目的平均落地周期大约是15个月,也就是一年零一个季度。第三批示范项目的平均落地周期已经减少到11个月,也就是说,第三批和第一批相比,落地的周期已经缩短了4个月。

还有些改革,确实面对一些困难局面,可能超出通常想像,对此,肖捷也不回避。务实作答。例如在财政收支矛盾问题中,中国面对的局面就是今年既要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负担,又要保证重点领域的支出,财政收支平衡的矛盾和难度都很大。如何做到预算收支平衡?肖捷坦率承认:很不容易,只能在预算的安排上想尽各种办法做好“加减法”。

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很多像PPP这样的事物确实代表着改革措施的落地复杂性增加;而在经济增速面对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管钱”的工作也必然要面对更多困难。这时,财政部长的务实风格,就更加需要展现出来,以期社会认可。

放心:掌舵财政运行

财政是一个管理过程。根本上说,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让老百姓“放心”。

当前,舆论对财政的稳定性、可持续高度关注,在中国政府债务方面尤显突出。有的报道甚至冠以“中国债务占GDP比重超过200%,超过美日水平”等耸人听闻的标题。

肖捷在回答地方债问题时指出:当前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因为我国政府的负债率并不高。去年末,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约为27.33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公布的去年GDP初步核算数计算,负债率约为36.7%。根据我们的预测,预计到今年底,负债率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如果与国际水平相比,应当说中国政府还有一定的举债空间。

而人大重阳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点。所谓“中国债务与GDP之比超过200%”,指的“债务”其实是“整体债务”,即中国全社会的债务,不仅包括了国债与地方政府债,更包括了资产负债表外的负债,即所谓“影子银行信贷”。这么算,中国在2017年1月债务与GDP之比为217%,但若按照统一标准比较的话,美国在2016年第三季度时,仅其信贷市场未偿债务额便已达到657441.73亿美元,这样计算下来,美国的负债率高达360%以上,这还是不是其“整体债务”!而要算国债比例的话,美国联邦政府负债率为106%,而中国中央政府负债率按相同标准来算仅有21%。

肖捷指出,除了要看债务规模,还要看债务是否有能力偿还。中国政府举债筹集的资金不是用于给公务员发工资、搞福利,而是形成了有效投资,这些投资又相应形成了优质资产,也就是说,债务是有资产对应的。

通过这样坚定的表达,肖捷传递出中国经济的信心、底气所在。可以说,财政工作事关大局,“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就是说“当家”这个大局要搞好,财政工作首先得做好,不能让任何人买不起“柴米”。中国正在进行宏大的财税改革,从根本上说,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只有财政改革做到让百姓放心,全面建成小康的冲刺才有保障;而放心的前题,是务实,务实的前题,是根本在民。新财长的风格,为什么受到如此高度的关注,从这个意义上也就更容易理解。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