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唱衰金砖者,可曾知金砖比G7更有潜力?

【新论】唱衰金砖者,可曾知金砖比G7更有潜力?
2017年08月18日 18:35 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

1100

读完共需

2

分钟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本文刊于8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标题为“金砖机制未来更美好”。

数月前,在某次重要的金砖国家智库研讨会上,笔者主讲全球经济形势,其中谈及近年来巴西等国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互动环节,一位巴西学者举手评价道:“刚才您提到中国中高速增长,而巴西两年来连续经济负增长,这令我们巴西人非常羞愧。”

“还有什么能比足球更令我们中国人更羞愧的事情呢?”笔者答后,顿时全场大笑,因金砖五国近年来经济增速不平衡而出现的尴尬情形顿时得到了化解。接着,笔者说,金砖五国虽在社会传统、文化历史、经济增速上有所差异,但各有所长,且均属于新兴经济体,对全球诸多问题上有相同关切,只要互学互鉴,相互帮衬,协同崛起,定能更惠及每一个国家。

那次会议最印象深刻的是,金砖国家学者都认为,换一个角度,金砖机制的独特魅力与潜力就会被发掘得更多。以这个思路来比较金砖与西方七国机制(G7),就会发现不一样的答案。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同G7模式更具优越性,事实上,G7多集中在北大西洋两岸,没有全球代表性,不了解新兴经济体的诉求,面临全球治理贡献度的下降颓势。2016年新兴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30%,贡献接近60%,远远大于G7。

作为数百年来第一个没有西方发达国家参与的全球多边合作机制,金砖国家机制正把过去在全球治理平台上几乎“失声”的发展中国家从边缘带拉回到中心区。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为代表的金砖国家坚持民族自主,主张不干涉他国内政,寻求国际和平,支持联合国继续发挥中心地位,呼吁更公平与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等等,从世界历史上看,金砖的“集体崛起”寻找和平与合作的道路,正在走出一条有别于以战争与争霸为基轴的西方诸国崛起的新道路与新范式。这本身就是巨大的人类发展贡献。

这些年,欧美国家常有舆论以金砖国家是中国经济一股独大、金砖国家内部矛盾重重、金砖国家徒有空洞的口号等为由,大谈“金砖失色”,唱衰金砖,甚至挑拨金砖机制。

其实,在G7集团中,美国经济总量也高于另六国的总和,但美国却没有当好领头羊的角色,从1976年G7集团成立至今的40年里,美国与另六国各类矛盾从未停歇过,尤其是近年来,“黑天鹅事件”频发,美欧同盟面临崩盘的窘境,早年立下的工业国协调、指引全球经济、帮助穷国发展的“G7誓言”早已被世人所忘却。

相比之下,从2006年金砖国家外长会议至今,仅十年,金砖国家合作从零起步,从小到大,已成为全球治理不可多得的力量。目前,每年与“金砖”有关的会议高达100多类。2009年金砖四国领导人在叶卡捷琳堡会晤后的联合声明仅有15条,合中文约1500字,到2016年果阿会晤时,声明已高达109条,将近13000汉字。

那些唱衰金砖者显然没有了解金砖机制的实际进展,尤其是近年来,金砖国家内部共建应急储备安排、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扩容探讨启动等务实合作开展后,一种新型的国际金融新开放机制与宏观调控体系正在形成,国际互动与全球化新范式正在出现难得的萌芽。

当然,金砖国家内部的分歧与矛盾是存在的,磕磕碰碰有时也难免,但利益交汇、战略协作与合作共赢才是金砖国家合作的主流与大局。2017年9月初,金砖国家峰会在厦门举行,这是一个重要时间点,将决定第二个十年金砖国家合作的新进程。相信金砖五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一起,定能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克服彼此在地缘、文化、观念上的种种差异,通过各项务实合作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更多有效经验,也让“金砖”更加金光闪闪。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