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思:打造中国金融研究领域的“百年老店”

张成思:打造中国金融研究领域的“百年老店”
2017年09月25日 18:10 人大重阳

张成思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2017年9月《中国金融家》。

百年名校意味着底蕴深厚,也意味着历久弥新。走进中国人民大学,漫步怡然的百家廊,穿越恢弘的明德楼,历史与现代交织得如此和谐。今年,人民大学迎来了建校80周年,距离百年名校的目标越来越近。

在这个美好的画卷里,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作为新中国财政金融学科的开拓者,也有着自己的期待。“我们希望打造中国金融研究领域的`百年老店’,用包容和开放成就学科建设的美好未来。”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日前向本刊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愿景。

他信心满满地说:“历史积淀成就今日辉煌,人民大学已拥有80年历史,财政金融学院也已有67年历史,它积淀的故事和内涵耐人寻味,它实现`百年老店’的目标同样值得期待。”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

财政金融融为一体

张成思告诉记者,财政金融学院的前身是财政信用借贷系,始建于1950年,是人民大学最早设立的八大院系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个培养财政金融领域高级人才的基地,为新中国财政金融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1997年,财政金融系与投资系合并,组建成立财政金融学院,既沿袭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金融学科,又有市场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投资专业,学术研究力量更加充实。

“之所以叫财政金融学院,是因为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的财政和金融联系更加紧密,关系更加特殊。”张成思说,在中国研究金融问题或者建立金融学科的一大特色,就是财政和金融不分家,二者融为一体,讲究大财政、大金融概念。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经过多年的发展,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发展的十年,也是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快速提升的十年。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的新格局,转型升级和结构性改革成为新常态。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张成思表示,财政金融学院在此间扮演了三个关键角色:一是输送专家。人才队伍从财政金融学院“走出去”转到金融决策层。二是智库贡献。财政金融学院教师在相关金融领域的政策性研究、智库类研究与学术研究并行并重,对国民经济发展、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法规制度完善都提供了基础性支撑。三是学术贡献。学术研究是评价一个学科在国际领域中地位的关键。财政金融学院教师有20%以上来自海外知名高校,50%以上有海外访学和交流经历,团队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国际化成果产出较多,在财政金融领域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还获得了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学奖和孙冶方金融创新奖。

张成思介绍,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目前有7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位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位北京市教学名师……这一系列数字是对财政金融学院学术研究、教师队伍和学科建设最好的肯定。

张成思与学生合影留念

东方西方自由漫步

“中国风”兼具“国际范”,是对人民大学的诠释,开放和包容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学术研究上看,张成思认为,金融学的“人大学派”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学术研究与国家命运相融合。二是东西方融合,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在张成思看来,作为社会科学,金融学的研究属于软科学,并非像自然科学会有一个世界通行、不分国界的标准。社会科学的研究一定是有意识形态且对应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的、有经济运行特点的,因此没有统一的范式和标准,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主题、研究理念、研究框架都与西方不一样。金融学“人大学派”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不盲目跟从西方,不以西方研究方法为唯一导向,而是将西方的方法与我国国家命运及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在东方西方两个平台自由漫步。

这种开放和包容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的东西方融合上,还体现在教师培养上。

“人民大学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平台,而财政金融学院又是一个和谐的、家庭式的氛围。”张成思对开放和包容有着切身体会。

在学术研究中锻炼团队也是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传统。近年来,张成思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从早期的价格形成机制、通胀动态机制与货币政策,到如今转向更为宽泛的领域,关注“商品金融化”问题、研究商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与金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互动等。“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这两个市场本身不相交叉,但在中国出现了特殊性。有些产品比如茶叶,原来只是普通商品,但由于资金在背后驱动,转为了资本品、金融品、投资品,使商品价格形成并非由原来的供给需求来决定,而是有货币资本因素在里面影响。”张成思告诉记者,这个研究很好地培养了青年老师和学生,而获得孙冶方金融创新奖是对这个研究的重要肯定。

“在学术发展和教师提升等方面,人民大学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开放和包容,注重推进教师与海外高校的融合,注重青年教师和实验班、博士后的培养,为年轻人创造了发展的舞台。”张成思如是说。

肩负使命,筑梦未来。人民大学的奋斗目标是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财政金融学院的努力方向是打造金融研究领域的“百年老店”,为了梦想的实现,张成思讲到了八个字——“锐意进取、勇立潮头”。他说:“我们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向前发展,把金融学`人大学派’的精神屹立在学术界,让这个理念不断向前推进,让人民大学成为创新者和引领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