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大揭秘】论地价的形成机制

【地价大揭秘】论地价的形成机制
2016年10月25日 08:10 亿翰智库

2016年以来,土地市场竞争激烈,各能级城市土地溢价率不断攀升,2016年6月,一线城市溢价率高达152%,“地王潮”持续上演,“面粉贵过面包”屡见不鲜。即便如此,房企拿地的热情依旧不减,“抢地”大军阵营不断壮大。

图表1  2013.1-2016.9各能级城市溢价率走势

然而,土地价格的形成机制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热点城市和非热点城市的地价形成机制是存在差异的,下面为大家详细解释:

① 热点城市——开发商博弈定价

热点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土地供给呈刚性。2016年1-8月多数热点城市经营性用地较去年同期有明显降低;同时一线城市宅地成交量占商品住宅成交量的比例极小,热点城市商品住宅去化周期不断走低,2016年9月南京、合肥的去化周期已不足2月,多城市已严重供不应求。

热点城市土地推出量由政府控制,其对土地的供给具有绝对控制权。且土地本身作为一种投资品,当流动性泛滥时,开发商拿地的能力提升,拿地的热情更加高涨。加之热点城市土地供应量较少,土地成交价由各开发商博弈决定,土地一经推出便引致各开发商哄抢,观现有地王情况,每个抢地王的房企均是过关斩将,历经千辛万苦,激烈竞争中,地价便自然而然被抬高,逢拍必地王。

图表2   2016年1-8月热点城市经营性用地供应情况(万平米)

图表3 地王项目竞争激烈

② 非热点城市——“市场+预期”定价

2015年以来的这波行情中,非热点城市受益不明显,目前仍处于去库存阶段,土地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开发商拿地的积极性也并不如热点城市。曾为上市开始大规模圈地、号称“三四线之王”的恒大也已向热点城市转移,碧桂园也已逐步在热点城市及周边布局。

相较于热点城市,非热点城市的土地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及对房价的预期决定。当土地供不应求,并且人们对房价的预期向好时,地价便会上升,反之则会下降。

图表4 部分非热点城市宅地成交平均溢价率(%)

亿翰股份:

中国房地产战略服务领域领导者,专注于为房企提供发展战略、运营策略顾问服务,已成为40%以上百强房企的顾问伙伴。

在行业多变时代,企业咨询模式转型之秋,亿翰股份始终坚持以企业研究为抓手,专注于行业发展周期、企业运营模型和城市投资风险的研究探索,以求为房企在快速扩展、价值提升的道路上尽一份绵薄之力。

自2015年7月公司债放闸以来,房地产行业已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房企在尽享业绩快速上涨的喜悦之时,高企的地价已成为企业运营中不可承受之重。在《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发布之际,亿翰同步推出《致房企函》系列行业研究报告,旨在探索当前行业发展形势,标杆企业运营逻辑及当前行业热点方向,此文备受行业关注。

亿翰走进企业

当期行业变局环境下,企业将会面临几大抉择问题:如何判断当前行业形势的发展趋势?城市投资如何布局,深耕和拓展如何平衡?产品线创新点如何寻找?企业发展优先规模还是利润?企业运营单一化还是多元化?……

《基于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TOP200》的对接和发布,亿翰将于每季度首月1-10号集中开展走进企业活动,与企业交流两大话题:

一.   亿翰如何看待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二.   当前环境下,标杆房企及竞争对手如何制定应对策略?如有交流意向,敬请留言至亿翰官微,备注企业+职能部门+职务+联系方式+交流预约时间,亿翰会有专人与您对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