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销量齐跌,比亚迪如何突破新瓶颈

股价、销量齐跌,比亚迪如何突破新瓶颈
2017年06月09日 17:38 华夏能源网

作者/王宇编辑:赵宇航

2016年,比亚迪一季度季报,其净利润为8.5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03.62%惊艳了行业。

而近日刚刚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季报,其净利润为6.06亿元,同比下滑28.79%。

“新能源汽车业务很牛,传统汽车业务孱弱。”这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对比亚迪的第一印象。然而现在看来,其新能源汽车业务似乎也陷入了一个瓶颈阶段。

6日,一年一度的比亚迪股东大会在深圳召开。在会议之中,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透漏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及业绩预测。

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但我并不担心。补贴退坡对比亚迪而言,是坏事也是好事,虽然给成本造成压力,但可以让比亚迪减少对政府补贴的依赖。”

在王传福先生看来,之前比亚迪的销售政策是,主要销售给几个补贴政策力度较大的城市。但现在补贴退坡后,比亚迪可以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展开全面推广销售,反而会促进销量的提升。

王传福先生自信满满,预测新能源汽车销量恢复很快,下半年更是会有很大的提升。

但现实真会如他所愿么?

华夏能源网(微信号sinoergy—com)记者通过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现,比亚迪销量下降的背后,不仅仅是受政策大环境影响那么简单,它还有许多自身的问题需要克服。

用数据说话,比亚迪销量是升是降?

作为中国最早制造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之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颇具地位。

2014年,比亚迪的快速扩张让其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经过两年的拼搏,业内基本呈现出比亚迪“一家独大”的局面。

由上图不难看出,2016年主力车企的新能源板块表现都很不错。比亚迪以100,178辆的销售成绩一骑绝尘,引领了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更是稳坐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宝座。

不过,这样大好形势在今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执行新的管理目录。受新政影响,首批目录直至1月23号才发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的销售。

1月份,比亚迪的销量几乎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而如果说1月是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品牌销量整体萧条。那到了2月份,比亚迪的持续下跌,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2月份,比亚迪销量跌至第五的位置,仅售出1,972辆。北汽新能源、众泰汽车、吉利顺利上位前三。

4月,比亚迪的销量虽然有所回升,稳定至6,000辆左右。但是相对去年4月,还是同比下降了21%,环比下降了5%,位列第二。

比亚迪究竟经历了什么,让其销量下降还丢失了第一的宝座,这个问题值得深究。一方面,政策毫无疑问是影响销量的一大原因,但更不容忽视是比亚迪自身的因素。

销量“高位跳水”,是发挥失常还是回归业界正常水平?

受外因政策大环境影响,有所起伏。

在我国,政策因素是一个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

去年年底,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政策指出,自今年1月1日起,中央补贴在2016年标准的基础上退坡20%。同时,地方财政单车补贴额更不得超过中央财政的50%。

这意味着今年补贴总额上限将比2016年下降40%。

此外,新的补贴政策导致各城市地方补贴政策未能及时跟进,很多城市在一季度都出现了政策空窗期,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价、销售均有较大影响。

在一系列政策执行之后,比亚迪第一季度不仅销量下滑,其净利润也同比下滑28.79%。

从比亚迪的案列中,可见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影响之大。

但也不必过多担心,年初新政带来波动并未持续太久。3月后,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趋于平稳。

考虑到今年的购车补贴比去年大幅降低20%,市场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平稳实属不易,这说明我国消费市场正在逐步成熟,一部分消费者已经认可新能源汽车。

受内因困扰,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

第一,在各大车企投身新能源造车运动之中,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比亚迪产品力优势渐渐消失。

作为一名新能源汽车专业试驾人员,记者之前对于比亚迪、吉利、奇瑞、江淮等公司旗下的新能源车型都有过较为深入的接触。

在新能源汽车刚刚兴起的阶段,比亚迪旗下新能源车型的驾驶感受、续航里程、操控性等的确优于大部分市面在售车型。

拿秦EV300为例,在未改款之前,它的电池容量达到47.5kWh,拥有300km的综合续航里程。

当初令记者感到惊艳的是,在实际测试中,秦EV的极限续航达到了360km,这样的成绩在当时的国产电动车中绝对是佼佼者。

但是随着帝豪EV、EU260等车型的上市,这些车型的产品力趋于相同。在续航、充电、驾乘感受、配置等方面,比亚迪优势逐渐丧失。

第二,在退补之后,比亚迪自身价格对于竞品而言也无优势。在消费者愈发理想的消费观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价格战就是它们常用的手段之一。

因此,价格方面,比亚迪秦EV反而丧失了优势,要比其它产品贵出不少,那在帝豪EV、EU260等车型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条件下,价格贵是否还有道理呢?比亚迪需要认真思考。

其实我国已连续八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市场中的玩家逐渐增多,竞争越发激烈。

戴姆勒股份公司战略投资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和大陆集团签署协议,将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日前在该集团成立20周年总结会上也表示,即将推出一款可续航320km的纯电动汽车。此外,上汽集团荣威ERX5在深圳正式上市,这款纯电动SUV拥有425km续航里程,产品力不容小觑。

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的竞争对手正在逐步强大,比亚迪想要稳定市场,除了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发展,能否迅速调整重心不稳的业务结构,研发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车型也是重中之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