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前伟大发明走向灭亡?沃尔沃汽车转型三部曲

​ 百年前伟大发明走向灭亡?沃尔沃汽车转型三部曲
2017年07月10日 11:35 华夏能源网

作者:王宇 / 编辑:赵宇航

“新事物的产生,总会伴随旧事物的灭亡。”

这句话,如今的纯内燃机汽车系企业可能深有体会。

7月5日,老牌内燃机汽车品牌沃尔沃通过官方渠道宣布:“自2019年开始,公司所有上市新车都将配备电动机”。这标志着沃尔沃汽车开始跑步进入电动时代,“电动化”成为该老牌纯内燃机汽车未来发展的核心理念。

沃尔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霍坎·萨穆埃尔松在发布会上说道:“我们始终将消费者需求放在首位,基于这一因素,沃尔沃汽车制定出了关于2019年全面实行电动化战略的需求。”

同时,沃尔沃汽车宣布推出一系列电动车型,涵盖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并且在2019-2021年间,预计会推出五款纯电动车型,这其中三款为沃尔沃品牌汽车,另外两款为沃尔沃汽车旗下Polestar品牌电动车。

早有准备的电气化“三步走”

其实早在2013年,沃尔沃汽车就确立了从推出高效汽油机以降低排放,到普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再到发展纯电动汽车的“三步走”技术路线。

2015年,由13家企业共同发起一轮“做到零排放企业”的战略倡议,沃尔沃便是其中一家。不久以后,沃尔沃正式向外界公布其新能源战略。在该战略中,沃尔沃提出,旗下全系车型都将拥有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车型将会占到沃尔沃汽车发展中期总销量的10%。

次年,沃尔沃还承诺到2025年,交付100万辆新能源汽车。

如今,沃尔沃又宣布全面电动化战略,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沃尔沃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华夏能源网(微信号sinoergy_com)记者通过整理沃尔沃近些年发展事迹后发现,沃尔沃推出全面电动化战略并非一日之功,这背后有许多值得人们关注的东西。

第一步:稳扎稳打的技术奠定根基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沃尔沃新能源战略显激进,甚至可以用“冒失”一词来形容。

沃尔沃首席执行官霍坎·萨穆埃尔松直言:“我知道许多人认为我们的策略有些冒进。沃尔沃一向以注重安全闻名于世。然而,在一个对电动汽车需求源源不断增加的时代,保守地生产内燃机驱动型汽车才是更大的危险。”

霍坎·萨穆埃尔松清楚知道,这项决定标志着沃尔沃内燃机驱动型汽车时代的终结。“现在,人们对电动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对顾客现在与未来的需求做出回应。”

沃尔沃之所以能有这种底气,和它的新能源技术储备有着极大关系。

技术是推动电动化发展的基础性因素。沃尔沃之所以敢制定如此战略,表明它对自家技术已经颇具自信。

在市面上,沃尔沃已有两款E驱混动车型XC90和S60。如今,沃尔沃也拥有了全新的48V电气系统,进入量产阶段。这套系统可以满足所有级别车型的电动化需求,是沃尔沃发展新能源战略的基础之一。

相比传统的12V系统,48V系统具备诸多优势。

第一,48V系统能够进一步优化发动机启停功能,由于电压升高功率增加,起动机可以轻松将发动机带动到800r/min的转速,消除了12V系统下启停功能舒适性差的弊端。

第二,由于发电机与起动机被合二为一,通过皮带传动与发动机曲轴连接,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制动能量回收功能,起动电机甚至还可以在车辆低速或需要加速时,为发动机补充额外动力。

第三,电子增压器也是48V电气系统下的一个技术亮点。通过电子增压器与传统涡轮增压器的并联使用,不但可以消除低转速时的“涡轮迟滞”现象,还有可能让涡轮尺寸进一步增大,继续增强发动机动力。

沃尔沃高级总监Mats Anderson曾公开表示:“沃尔沃2018年将推出基于三缸发动机而来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同时2019年将会正式投产搭载全新48V电器系统的混动车型。”

除去48V系统,沃尔沃新能源战略的另一奠基石就是可扩展平台。

沃尔沃可拓展平台将成为其新车型的基石。

根据沃尔沃战略,旗下首款电动车型将会基于SPA或CMA可扩展平台进行制造。除此之外,沃尔沃还在研发一个电动汽车专属平台-MEP。未来沃尔沃旗下电动车可搭载100kWh的电池组,从而实现更高的续航里程。

对此特斯拉你怎么看?

第二步:资金依托吉利集团实现双赢

众所周知,研发新能源汽车是一项巨大的投资。这一点特斯拉深有体会。因此,沃尔沃想要全面实现电动化,解决资金问题必不可少。

近日,沃尔沃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数据。1-6月沃尔沃全球累计销量达到277641辆,同比上涨8.2%,创造了历史新高。其中6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售出54351辆新车,同比增长5.7%。

销量提升带来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利润的大幅度攀升。

今年第一季度,沃尔沃汽车净利润达到26.06亿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约20.3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26%。为了加快60系和40系产品更新速度,沃尔沃第一季度在研发方面大约投入了21.44亿元人民币,其利润回报和投入基本持平。

这样的成绩,与当时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这一重大举措息息相关。可以说,来自吉利集团的信任,为沃尔沃之后的翻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想当初,吉利收购沃尔沃,也是顶着相当大的资金压力。不过,从结果来看,自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至今,这家来自瑞典的豪华汽车制造商已经迈入复兴计划的第二阶段。

根据收购时的安排,吉利集团想要重振沃尔沃业务,除去收购时费用,至少还需付出14亿美元,这对于当时的吉利而言几乎是天文数字。但随着吉利和沃尔沃开展深入合作,吉利开始共享沃尔沃的部分技术,将其转化为自身优势。双方开启了共赢之路。

近些年吉利汽车的产品受到消费者认可,其销量和口碑双重提升为其带来了丰厚利润回报。

7月6日,吉利汽车公布了今年上半年销量,达到530627辆, 同比大涨89%,实现全年100万辆目标的53%。根据实际情况,吉利汽车宣布上调2017年全年销量目标至110万辆。按照形势,吉利汽车今年的利润将会取得更好成绩。

吉利的盈利为沃尔沃汽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底气。随着吉利营收大幅增加,给予沃尔沃的资金投入越发丰厚。近些年吉利集团遵守承诺,持续给沃尔沃汽车投入资金达110亿元以上,这为沃尔沃的新能源战略,扫清了资金障碍。

去年年底,沃尔沃还宣布将售出些许优先股募得大约5.32亿美元(约合36.17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所以在资金方面,沃尔沃心里是有底的。

第三步:发展依靠全球新能源汽车政策

更重要的是,世界各国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发展,给沃尔沃指明了转型方向。作为老牌车企,沃尔沃自然会紧跟世界潮流走向。

挪威,这个北欧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就十分重视,甚至曾被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称为“电动车的天堂”。目前,挪威是世界上电动车销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这与挪威政府大力推行电动车补贴政策关系密切。

在挪威,购买电动车即可享受免征销售税和25%的增值税。其电动车上路后不仅可以免费充电,而且可以占用公交车道行驶,且不用缴纳城市通行费和公共停车场的停车费。此外,挪威对于进口电动车也会免除进口关税。

无独有偶,另一个汽车大国——德国,它对于新能源汽车也有自己的一套政策。

新能源汽车两大合作协议签署,中德领导人成最强助攻。

目前,德国政策规定,在2015年以前购买电动车可享受十年免交行驶税的优惠。在2016年至2020年购买的电动车可以与家中另一辆车共享车牌,这样就只需缴纳一份保险。

根据媒体报道,德国政府正在计划实施新的政策方案。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在内的车型,未来可以享受免费停车、允许使用公交车道等特权。

挪威和德国是欧洲的典型事例。那中国绝对是全球的典型。

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层出不穷,从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到禁止新建燃油车厂,每一步都是为了新能源汽车在国内能有更好发展。

自201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发展电动汽车就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各级部委积极推进了一系列促进车辆、充电设施基础建设的方针,极大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16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总体销量已达32.9万辆,同比增长86%,这和国家政策不无关系。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500万辆,这个数字足以让各大车企“眼睛放光”。谁能提前抢占这个市场,谁就能多分得一杯羹,我想沃尔沃现如今作为中瑞“混血儿”非常清楚这个道理。

其实沃尔沃明确宣布放弃纯内燃机动力,着实算是一招险棋,在各大车企还未做出如此激进举动时,沃尔沃充当“先锋军”后果究竟如何我们谁都不得而知。

不过在技术、资金、政策三重保障下,沃尔沃很有可能凭借新能源汽车重新跻身一流车企。许多业内人士人为,沃尔沃此举更像是在赌博,只不过它“牌技超群”罢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