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将至!特朗普要砸百万中国人的饭碗

风暴将至!特朗普要砸百万中国人的饭碗
2016年12月07日 18:47 天天说钱

作者:刘晓博。更多资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天说钱”(ID:liuxb0929)

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

40岁以上的中国人,对这三个词不会感到陌生。虽然没有经历过中国的“文革”,但美国侯任总统特朗普对这些招数无师自通。当选还不到一个月,距离“亲政”还有两个多月,他就开始用这套办法对付中国了!

先是在台湾、南海问题上“甩石头”,这叫投石问路。与此同时,开始挖中国的墙脚了。他的突破口,选在了“苹果—富士康”这个组合上。

据彭博社最新的报道,富士康正在就在美国投资建厂进行初步的“商洽”。这显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在11中旬,也就是特朗普当选才一周的时候,《日经亚洲评论》就报道说,富士康已经开始研究将iPhone生产转移到美国市场的可能性。

还有媒体进一步爆料说:事实上在今年6月,苹果高层就提醒富士康高层,要对特朗普当选的可能性有所准备。因为如果特朗普当选,苹果就必须把一批生产线迁回到美国。

其实在奥巴马任内,就提出了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给美国增加就业机会的倡议。但这在奥巴马的施政纲领里,只是“鼓励如此”,而不是“必须如此”。到了特朗普这里,概念就完全不同。让美国制造业回流,让美国跨国公司的现金回流,这是特朗普新政的核心理念,为此他提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在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对决中,苹果公司CEO库克和绝大多数硅谷精英是支持希拉里的。也许觉得自己太扎眼,在特朗普获胜之后,库克主动打电话表示祝贺。特朗普事后很得意地对《纽约时报》这样复述了两个人的对话:

昨天我非常荣幸,接到了来自比尔盖茨的电话,我们进行了愉快的交谈。我还接到了库克的电话,我说:“蒂姆,你知道,我的真正成就之一将是让苹果在美国建造一座大工厂,或者是许多工厂,而不是在中国、越南或者其他地方。你们就在这里生产。”库克说:“是的,我明白。”然后我说道:“我想我们会为你提供优惠政策,我相信你们会这么做的(在美国建厂)。我们将大幅削减企业税收,你们会很高兴”。

此外,苹果很有可能是在海外存储现金最多的美国公司,这也是特朗普眼中的肥肉。如果库克不听话,特朗普一是可以从涉嫌逃税角度为难苹果,二是可以在“是否在技术上配合反恐调查”方面为难苹果。

所以,苹果公司无法拒绝特朗普的要求,苹果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生产线,必须有相当一部分回流美国。

而富士康,是苹果最大的代工者。在目前情况下,不仅苹果无法离开富士康,富士康也无法离开苹果。

早期靠电脑,后来靠着苹果公司,富士康这家小小的台资企业在大陆人口红利、开放红利的刺激下,迅速实现了腾飞。

2002年,富士康首次成为大陆地区出口企业第一名,随后一直端坐在冠军宝座上。虽然最近四五年来,由于部分生产线迁往南亚、东南亚,富士康的出口额徘徊不前,但仍然维持在每年1270亿美元左右(见下图),如果参加省级排名,富士康一家企业的出口额就可以打败福建全省,仅次于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

2005年,富士康首次进入世界500强,位居371名。到了2015年,已经晋升到了第25名。

富士康至少在中国内地37个城市有投资,其中在深圳的雇员虽然不断减少,仍然有大约30万人;此外在郑州、成都也分别有大约20万雇员。富士康在内地的雇员总数,一直维持在100万人以上,是内地最大的民企雇主。

也就是说,特朗普此次挖墙脚,将影响上百万中国人的饭碗。

你也许会反驳说:这不意味着富士康将从中国全面撤资,所以影响力没有那么大。但是别忘了,如果苹果把主要生产线迁往美国,配套供应商也会跟着走。据报道,苹果制造iPhone、iPad和Macs的供应商总共有766家,其中346家在中国,126家在日本,69家在美国,41家在台湾。

有人试图通过上述数字说明,把苹果生产线迁往美国是不可行的。但别忘了,在特朗普上台之前,富士康正在准备把生产线迁往印度。郭台铭此前考虑的主要是降低生产成本。当时,富士康计划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设10至12座工厂,雇佣超过100万员工。甚至有报道说,富士康有意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买下1200公顷土地,将投资100亿美元建厂。

迁往美国后,苹果产品肯定会更贵,有人测算售价将上涨5%到10%。对于富士康来说,则必须在工业机器人使用上取得更大突破,否则企业的成本压力将更大。

但不管怎么说,苹果生产线在中国的减少,意味着围绕着苹果公司的整个产业链将重新布局。所以最终很多人的饭碗将不保。

这仅仅是特朗普“挖墙脚”的第一步。未来,他还会通过逼迫人民币维持高估值、增加跟中国的贸易摩擦、禁止中国企业在美国收购等方式,从中国的“锅”里抢食物。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该怎么办?

除了拿国际贸易规则和开放国内市场跟特朗普博弈,最根本的还是推进改革,刺激内需,提高中国制造的含金量。苹果生产线迁回美国,其产品价格会上升,这将给华为、中兴、联想等中国IT产品占领全球提供机会。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真的能激活内需,解决因为出口下降带来的就业机会减少,将完全不是问题。比如京东最近就表示,未来在国内的雇员也许会超过100万人。这就是内需的力量,它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继续向好。

作者:刘晓博。更多资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天说钱”(ID:liuxb092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