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60年的秘密,都在这里了

中国经济60年的秘密,都在这里了
2016年07月11日 14:12 天天说钱

作者:刘晓博。更多资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天说钱”(ID:liuxb0929)

GDP的玩法变了!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说,为更好地反映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国际接轨,国家统计局按照联合国等五大国际组织联合颁布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国民账户体系2008》,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将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发支出不再作为中间消耗,而是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

用句通俗的话说:增加了GDP的统计范围。

所以,后果很简单:中国的GDP总量一下子就有了显著的增长。以2015年为例,GDP增加8798亿元,增幅为1.3%;扣除价格影响后,GDP实际增长速度提高0.04个百分点。

在稳增长压力日益增大的时候,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善解人意的国际惯例,简直就是及时雨。于是,中国2015的GDP相当于突然增加了一个“贵州省”。

为了比较上的方便,国家统计局按照“新玩法”调整了1952年以来的GDP数量和增速。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表格:

表格很大,估计很多人一头雾水。我建议你先聚焦在“GDP增长速度”里的“修订后”一栏,这里可以发现很多中国经济的秘密。

秘密一:政治对经济影响最大

通过这一栏数据,我们可以发现1952年以来,经济增速出现显著下滑的年份有:

1960年 增速0%

1961年 增速-27.3%

1962年 增速-5.6%

1967年 增速-5.7%

1968年 增速-4.1%

1972年 增速3.8%

1974年 增速2.3%

1976年 增速-1.6%

1989年 增速4.2%

1990年 增速3.9%

上面三组经济异常的波动期,分别对应了大跃进之后的“饥饿期”、“文革期”和“风波期”。由此可见,此前60多年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是政治、国际环境,只要举国上下遵循“不折腾”的原则,这种大幅波动基本上是可以避免的。

秘密二:增长愿望越强烈,经济周期越短,波动性越强

从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在过去60年里多次大起大落。尤其是在最初的10年,特征非常明显。

1953年出现了高增长,1954年和1955年马上就慢了下来;1956年再次高增长,1957年显著回落;1958年增速飙升到21.3%,然后急剧回落了四年。在八十年代,经济也有两次显著的波动周期。

这一现象多次出现的根源,就是有形之手屡屡对市场进行干预。事实上,在八十年代之前,中国就是标准的计划经济。投资波动根据政治需要,显得飘忽不定。经济如同一辆新手驾驶的汽车,一脚油门、一脚刹车!

秘密三:中国正在面临新周期的选择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亚洲金融风暴之后,1998年到2001年中国经济出现了4年通缩期。2002年之后,开启了八九年的黄金增长期。如果拓展一下,也可以称为“黄金十年”。

“黄金十年”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外资+制造业+出口”的增长模式和“大基建+城镇化+房地产”的增长模式顺利实现了切换,并形成了一个共振期(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开启一轮外贸红利期;房地产在2002年启动)。这期间人民币汇率水平合理,人口红利尚在。

2012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出来了:中国经济必须转型。2013年11月,转型的纲领出台,也就是60条的“深化改革决定”。今年5月9日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的发言,其实对“深化改革决定”的重申,也是对一年多经济实操的反思,这期间发生了政策牛市、股灾、救市、股汇双杀和一线城市房价失控。改革很难,路径也必将是螺旋式上升,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所以,未来到底是开启新的黄金十年,还是陷入长期痛苦调整期,仍然有不确定性。

关键要看改革。

作者:刘晓博。更多资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天说钱”(ID:liuxb092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