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机会,已不在一线城市!这几个城市在崛起

最大的机会,已不在一线城市!这几个城市在崛起
2017年07月30日 18:07 天天说钱

【作者:刘晓博。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天天说钱(ID:liuxb0929),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

2017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已经陆续出炉。除了东北地区“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外,绝大部分省市都公布了核心数据。

今天我想通过16个一二线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速的变化,来分析一下中国目前的投资机会,以及主要城市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对投资有着高度的依赖,很多省市的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期GDP)都超过100%。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有投资未必能发展起来,没有投资一定发展不起来。

一般来说,城市在经济起飞阶段,都伴随着大量的投资。等经济达到了一定程度,不断升级,对投资的依赖度会下降。这时候,投资额下降也未必带来经济的衰退。

下面让我们先看一下,今年上半年16个主要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上半年主要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排名

城市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同比变动

1

天津

7330

+3.6%

2

重庆

6923

+12.3%

3

成都

4804

+14.8%

4

武汉

3875

+11.5%

5

北京

3570

+6.2%

6

长沙

3519

+13.1%

7

合肥

3459

+4.9%

8

郑州

3398

+7.2%

9

西安

3073

+7.6%

10

南京

3005

+15.6%

11

苏州

2887

-3.1%

12

上海

2811

+7.9%

13

宁波

2679

+4.0%

14

杭州

2547

+1.1%

15

广州

2295

+8.6%

16

深圳

2072

+30.6%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在投资规模上“一线城市”全面落后。其中上海、广州和深圳最“衰”,深圳的投资规模竟然在16个城市里倒数第一(增速是正数第一)。

其实,一线城市“投资额”下降,深圳投资规模非常小,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北上广深的竞争力,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城市竞争力排行榜,都把北上广深放在内地城市前列,投资规模最小的深圳常常蝉联冠军。这说明,一线城市已经告别了“起重机经济”时代,开始玩金融、高科技、总部经济,走内涵式发展,不靠基建来刺激经济。

深圳在2017年上半年增速第一,跟近年来深圳加大地铁建设和“关外、关内一体化”有关,由于基数低,所以反映到投资增速里比较吓人。

另外12个城市,全部是比较强的二线城市。其中天津堪称“基建狂魔”,上半年投资规模超过了“上海+广州+深圳”,也超过了北京的两倍。事实上,全年下来天津未必能拼过重庆,因为增速重庆更快。重庆一般在下半年发力,去年重庆的投资规模是惊人的1.7万亿,天津是1.4万亿,这两个城市的投资规模都相当于西欧的一些国家。

BBC的记者曾被武汉的基建规模吓得大呼小叫,弄了个记录片给全世界看。但武汉只能位居第四,长期在重庆、天津、成都后面当“跟班小弟”,今年上半年仍然如此。相比之下,成都的基建规模也是相当惊人的。

去年年底刚刚晋升“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也是“基建狂魔”,但跟长沙、合肥这两个小弟弟比,仍然力度不够。中部的几个省会城市,正在暗暗较劲,比规模、比速度。在这样的时代,非省会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除非你是计划单列市,或者是特区。

苏州和杭州的投资增速正在放缓,其中苏州几年前的投资规模也是相当惊人的。苏杭为什么投资放缓?我认为跟经济转型有关,说明他们的增长模式正在向北上广深靠近。

注:上图为非直辖市城市2015年发明专利获得量排行,2015年北京获得发明专利35308件、上海是17601件。

也许有人不信,但你可以看看苏州获得的发明专利数量——已经跃升到仅次于北、上、深的第四位(2015年数据,见上图)。至于杭州,发明专利位居全国第五;另外杭州还是内地的“资金第五城”,汇聚的资金总量仅次于北上深广。

结论:

1、深圳、上海、广州、北京、杭州和苏州6个城市,已经走过了“投资拉动”的阶段,经济增长进入了较高层次。这些城市未来将靠内涵式发展,经济更多依靠金融、高科技和总部经济。这6个城市经济持续向好的确定性更高,但增长幅度未必最大。

2、天津、重庆、成都、南京、武汉、长沙、郑州为代表的强二线城市,大多数是直辖市或者省会城市,他们处于交通枢纽位置,在高铁带来的“内陆复兴”时代占尽地利。由于得到中央政府、省政府的照顾,所以基建规模巨大,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未来增长空间可能更大。

3、对于年轻人来说,到新兴的强二线城市发展,或许能获得更多的红利:比如房价较低,城市上升空间更大。但相比之下,北、上、深的确定性更强,对年轻人来说前期的成本比较高(高房价、高房租)。至于去哪里发展,要看个人的机会和资源。

4、对于房地产、基建、汽车、家电、商业零售等行业,显然“投资规模大”的城市机会更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