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大利好!

北京:特大利好!
2016年09月02日 18:02 天天说钱

作者:刘晓博。更多资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天说钱”(ID:liuxb0929)

风水轮流转,今日到我家。

国家在11个省市设立了自贸区,一直没有北京什么事。但就在昨天(9月1日),北京获得了一个独家特大利好!

9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相关报道原文如下:

会议认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部署,推进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更大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有利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

一要充分发挥北京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聚焦突破重大前沿基础研究难题,打造原始创新高地。

二要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为重点,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创新体系。

三要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引智引技引资并举,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以创新提升区域发展层级。

四要推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措施,突破外籍人才永久居留和创新人才聘用、流动、评价激励等体制瓶颈,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制度保障。

我查了一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在今年5月印发的,新华社5月19日发的新闻通稿。在这份文件里提出:推动北京、上海等优势地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也就是说,文件本身没有给予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义,而只是把北京和上海并列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且,5月份的文件还有一个“等优势地区”附在后面,这样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可能还隐含着深圳。

但到了9月1日,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中央给予了北京更重要的地位,而且连带上了“京津冀”。

对此,我的看法如下:

1、“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头衔,其含金量肯定超过了已有11个省市拿到手的“自贸试验区”。所以,这是北京的重大利好,也是京津冀的重大利好。

2、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和前途的产业只有两个:金融和高科技。广州之所以在跟北上深竞争中落败,弄到今天“一线城市”地位不保,就是因为没有抓住金融、高科技的制高点。

在如今中国真正的四大一线城市“北上港深”里,北京和深圳是产业结构最理想的,都牢牢抓住了金融和高科技。上海和香港强在金融,高科技偏弱,但上海的高科技又强于香港。

3、北京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可谓实至名归,虽然上海和深圳多少有点失落,但也说不出什么。事实上,中国当前最活跃的创业企业大多集中在北京,北京不仅仅是科技创新中心,还是创业中心、风险投资中心。在这些领域跟北京相比,上海和深圳还有相当差距,至于香港、广州、杭州的差距就更大。

4、北京的金融产业也非常强大,虽然要素市场不多,但北京不仅是金融决策中心,还是全国最大的资金中心。北京汇聚的资金是上海或香港的1.35倍,是深圳的2倍多,是天津或者重庆的4倍多。至于金融业增加值,北京多少时候也是超过上海的。几年前,北京又从天津手里抢走了本来属于深圳的“新三板”,近期坊间盛传:随着北京被确定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新三板”可能会正式更名为“北京证券交易所”。

得交易所者得天下,目前中国拥有证券交易所的城市有5个:香港、上海、深圳、北京、台北。其他没有交易所的城市,很难在金融业上跟这5个城市竞争。

5、北京正在疏散非首都功能,迁走了一大批学校、医院、市场和企业。为了改善华北空气质量,周边的河北、天津等省市也在调整产业结构。其中河北付出的代价非常大,很多钢厂、水泥厂纷纷关闭。国家给予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并带上河北和天津,显然有补偿的意味,这样有利于推进京津冀的产业转型、升级。

6、科技创新天然跟金融业关系密切,一个典型的科技企业的崛起,不仅需要核心技术,还要从VE、PE、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的服务,最终到交易所挂牌。所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必然强化北京作为金融中心的定位。

7、当钢铁厂、水泥厂、玻璃厂减少了,空气质量改善了,金融、高科技产业发展起来了,京津冀会发生什么情况?当然是城市价值大提升、房价持续涨。

8、北京先声夺人,上海、深圳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脚踏实地,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借助市场的无形之手跟北京竞争、博弈,最终实现共赢。

作者:刘晓博。更多资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天说钱”(ID:liuxb092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