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鹏:从中国的中心城市看城镇化、大城市群的价值

易鹏:从中国的中心城市看城镇化、大城市群的价值
2017年09月12日 18:15 盘古智库

会议现场

引子

8月13-14日,由盘古智库、韩国与时斋智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三方联合主办的“新文明未来城市——中韩专家对话会”在盘古智库香山书院继续举行。中韩学者就城市管理,如何构建城市文明、新型城市建设的新价值、新理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鲲鹏区域与产业新发展联盟、盘古智库的易鹏理事长做了“从中心城市看大城市群、城镇化的价值”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中心城市的带动是中国实现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中心城市对于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基于当前国情,中国应当培养十几个首尔级别的中心城市,用龙头的发展带动周边的发展,用多个城市群的发展带动国家的发展。此外他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作出了极具前瞻性的预测,即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会进一步强化大城市群的主体形态,中国中心城市的发展会导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化,中国中心城市的发展引导中国人口规模和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最可期待的进步意义。

中国的城市都比较大。在中国,一千万人以上的城市有五、六个;五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也不少。中国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三个地区培养了北京、广州、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城市。但是中国的人口面积非常大,单纯靠三个地区带不动,所以三大战略建立了跨区域的概念。长江经济带穿过成都、重庆、南京、武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就有北京、天津,雄安。目前来看,中心城市的带动是中国实现城镇化很重要的抓手。

事实上2000年以来,中国大城市的吸附能力越来越强。有一个例子,最近这几年东北在经济版图的地位不断下降。东北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下降,是什么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东北城市在指标体系排名靠前的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中,都没有一个是国家的中心城市。

我国的城市发展的速度、经济总量不断往下走。因为中国面积960平方公里,从面积来讲,相当于90个韩国,但是如果从省的角度讲,中国每一个省,基本上它的规模体系和韩国也有相似的地方。所以韩国的发展,首尔和釜山的发展带动了整个韩国的经济发展,韩国主要企业的总部,主要的经济总量都在这两个城市里,事实上中国也是同样的。所以在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中国的中心城市对于中国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是长三角,因为有上海、杭州、南京,城镇化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聚集效应,聚集效应明显的地方带动性最强,所以我们在中国的深圳可以看到东莞、惠州发展的很不错,东莞一个城镇人口是80万,比中国西部地区一个地级城市的人还要多。我在国家发改委工作期间,在关于镇改市的制度设计中看到了这一点,一些超大的镇,是一个行政级别的镇,但是承担一个城市的管理能力。中国的很多政策是比较落后的,但是一个虎门镇的人口规模比黑龙江某个地方可能更大,可能城市病很严重。

目前中国大城市的发展,实际也体现当时城镇化的主导思路——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的思路。目前来看这条路是正确的,是可持续的。大城市发展以后,紧接着会迎来中国区域发展的版图。所以中国应该在城镇化的促进过程中抓好这个抓手。

抓好中国大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最近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提出大概有八个城市,天津、重庆、成都、郑州、武汉加上北上广,都是中心城市。中国副中心城市16个。我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龙头城市的发展。因为国家靠龙头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的发展。这几年重庆的发展很好的带动了周边,西安,由于西安的发展速度比较慢,所以没有把咸阳带动起来。目前看起来中国的大城市化,会向超大城市、中心城市聚集资源。在中国培养十几个首尔级别的城市,符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规律。现在中国八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经十几个,比如重庆、成都、西安、武汉、沈阳、天津、深圳、广州都是八百万以上的城市,他们过一千万人口的指日可待。

大城市有几个特点。第一,大城市贫富差距相对小,越是大城市,无家可归的人被救济的概率越是大幅度提高。所以纽约这个城市有6万多无家可归的人,衡量一个城市的实力很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可以收留多少无家可归的人。第二,城市有了规模才能共享,在农村很难共享,共享单车也是在北京上海开始实施,然后逐渐下沉。中国发展共享经济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城市群的进一步聚集,要素进一步聚集过来。第三,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高端人才可能愿意停在大城市,尤其中心城市,所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包括人工智能领域。目前我们在全国看,中国把人工智能发展好的城市只有两个,北京和深圳,包括上海发展人工智能都不好,因为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要有大量高素质的,计算机编程的人才。清华大学的学生没有毕业,都被各种公司挖过去了。但是数量也有限,以前从谷歌、微软挖,挖的人很少,所以目前看起来这两个城市有可能把人工智能发展的往前推进,优先突破。

所以中国中心城市发展,也带动了区域发展。目前结论三有点个:

第一,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会进一步强化大城市群的主体形态,大城市周边和大中小城市的网络形态。

第二,中国中心城市的发展和龙头城市的发展,会导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化,比如东北经济情况可能越来越糟糕,而深圳、长江以南区域发展的更好。

第三,中国大力发展中心城市,分化以后进一步引导中国人口规模,进而呈现分布。人口是流动的,要素都是流动的。所以能够看到中国的经济中心,会进一步南移,人口规模发展也会往南走,这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变化。■

主编邮箱:xinshuping@pangoal.cn

易鹏:雄安新区撑起“京三角”

【盘古智库·宏观研究】雄安新区“京三角”重在改革创新

易鹏

鲲鹏区域与产业新发展联盟理事长、盘古智库创始人、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阿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部研究员,多个地方政府的咨询委员会委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