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东:毛振华“控诉”事件最受伤的是东北软环境

梁启东:毛振华“控诉”事件最受伤的是东北软环境
2018年01月04日 17:45 盘古智库
“ 

        1月2日,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的一段控诉亚布力管委会的视频广为流传。毛振华对管委会的控诉主要集中在四点非法侵占其23万平方米土地,夺走招商权;三山联网项目没有实际进展,欺骗党和政府还获取荣誉;滥用执法权威胁企业;强买强卖,搭售严重。

        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区域经济学者,东北问题专家梁启东,文章首发于腾讯新闻。

1993年,亚布力镇被黑龙江省定为省级开发小区。1994年7月12日,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建立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网络图片

1月2日,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的一段控诉亚布力管委会的视频广为流传。毛振华对管委会的控诉主要集中在四点:非法侵占其23万平方米土地,夺走招商权;三山联网项目没有实际进展,欺骗党和政府还获取荣誉;滥用执法权威胁企业;强买强卖,搭售严重。

针对毛振华的控诉,亚布力管委会官方回应称,领导在紧急开会,之后会对媒体做统一回应。黑龙江政府新闻办称省政府高度重视毛振华反映的问题,专门派出省政府环境整治办、省政府企业投诉中心赴亚布力开展深入调查。

资料显示,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是2014年5月,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组建的省长任组长的亚布力滑雪旅游区改革发展推进组下属的机构,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规划投资发展处、项目审批处、市场监管局、财政局,由森林工业总局局长兼任管委会主任。无疑,这是一个政府领导下的旅游开发管理机构。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网络图片

当地知情人士称,亚布力滑雪场有好几家,阳光、新体委、亚布力管委会、雅旺斯、好汉坡,管委会成立以后什么都要管。毛振华经营的是五家滑雪场之一,亚布力阳光度假村。管委会领导下的旅游资源管理权、经营权、收益权在私人、集团、公司、政府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相互交织。各种经营主体之间利益不平衡应该是此次矛盾爆发的主要原因。这里,我们通过“控诉”事件应该对一些深层问题进行反思。

反思之一:东北振兴要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毛振华“控诉”的是管委会。本来,政府成立管委会是为了推进景区发展,但毛振华却说,“管理会来了之后是他在亚布力最黑暗的日子”。根据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的官网显示,管委会的管辖权的确很大,几乎覆盖了从上游至下游,从建筑到运输,从景区到农家乐,从旅行社到滑雪员,从滑雪售票到设施等全产业链,甚至亚布力机场的建设也在其管辖范围内。

根据毛振华的指控,“管委会什么都要管”指的是滥用公权力谋取私利,“他们是政府,但是他也是个企业,他们打着政府的幌子,非法的夺走我们民营企业,让我们外来的在黑龙江尝到了苦和难”。

网络图片

政府在推进振兴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有效地发挥政府作用,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但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必须以加快政府体制改革为前提。所以,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首先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消除体制性障碍。只有加快政府自身改革,更好地进行角色定位,转变政府职能,才能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

上一轮振兴之初,中国刚刚加入WTO。当时人们就谈,入世,首先有个政府入世问题,因为WTO规则几乎全部是规制政府的。这里我们讲,入市,也有个政府入市的问题,因为市场经济要求以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为目标,调整和规制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

近几年,东北各级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从全能型、管制型向管理型、服务型、法制型转变,政府职能发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变化,取得了很大的收效。但从总体上看,政府体制改革仍然落后于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政府职能转变力度也慢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尚待解决。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影响振兴政策的落实。具体说,就是“三强三弱”:

强政府、弱企业。政府对微观主体直接干预依然过多,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混淆不清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政企不分,政府兼具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双重功能,包揽企业的管理与运作。政府没有完全从企业活动中超脱出来,行政干预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作为微观经济细胞的国有企业,包揽大量的社会事务,企业急于瘦身,不堪重负,无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企一方独大,民企严重弱小,地方经济难见起色。政府办的企业受到关照,而对非公有经济的限制依然过多,公平竞争环境尚未形成。

强政府、弱市场。长期以来习惯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管理,有着指令性偏好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习惯,缺乏现代市场管理的理念。没有真正理解和相信市场机制的作用,偏好直接通过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生活。区域经济发展,处于“人工干预”状态。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最为集中;而市场失灵的地方,却是政府管理的盲区。一些开发区管理机构过多地承担投融资主体的职能,花费大量精力争资金、争项目,缺乏严格的投资风险责任机制,屡屡造成重大的投资失误。政府成为配置资源的主体,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太小或是说没有发挥作用。

企业家说:“东北给外界的印象是政府主导的市场,不是企业家的市场。”许多本来不该由政府干的事,政府在干着,而有些本来该由政府干的事,政府又由于没有精力和财力,干得不够或是没有干。

在市场监管上,一方面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法规不统一、不透明,依法管理的体系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多空白点。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出现内部文件的权威大于部门法规,部门法规的权威大于国家法律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分割不断变换手法,阻碍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这些因素导致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突出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社会信用关系紊乱,逃废债务现象容易出现,建筑领域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等。

强政府、弱社会。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看,政府包办过多社会事务,社会治理不发达,中介机构依附于政府部门,弄得中介机构几不像。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越位”就是政府直接管理经济事务;“缺位”就是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没有充分发挥;“错位”就是政府微观事务繁忙、宏观统筹不力。

所以,行政体制问题主要是职能错位突出。主要表现为政资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经济落后表面上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差,实质是体制的反差。

反思之二:东北振兴要搬掉“官本位“的绊脚石

网络图片

曾经有网友就东北文化进行评论,他们的结论是:东北是中国官本位流毒最严重的地区。

东北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最早、时间最长、最彻底的地区,既在计划经济时期创造了辉煌,也集中了计划经济的所有弊端。在全世界上找“苏联模式”,最具典型性地区是中国东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制结构单一,强调“一大、二公、三纯”。所以就大搞急过渡、“穷过渡”、“割资本主义尾巴”。计划经济的显著特征,一是垄断,二是强制,三是侵权,而且是超经济垄断、超经济强制、全方位侵权——对私权的藐视和对公权的侵害。计划经济体制实际本身就是一种“官本位”的制度安排。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最吻合,在计划经济时代使用起来最得心应手。

中国都尊官、敬官、怕官,但大概其他地区都不会像东北一样,对官的崇拜、对官的追求那样热烈、那样顽强。在相当长时期内,企业搞不好首先不去找市场而是去找市长,老百姓找不着工作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劳动力市场而是去堵政府,特别是近年来东北发生比较多的一个新的社会稳定现象——老百姓因为有各种纠纷不去找法院而是越级上访——因为他们相信“明主”、“清官”能够解决他们的冤屈,为他们主持公道,为他们带来公平。

在“官本位”环境之下,全社会“官”气十足,人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在社会上形成了以官职大小衡量人的价值、成就、地位的习惯。由此,形成了全社会对权力、官位、官员的崇拜和敬畏,进而导致长官意志、权力至上观念和依附意识的流行。“官本位”扭曲全社会的人才观,影响全社会创新环境的形成;“官本位”导致权力异化,影响行政效率;“官本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文化。“官本位”是东北振兴的大敌,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首先要搬掉“官本位”这个绊脚石。

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要搬掉“官本位”这个绊脚石,在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要树立“民本位”意识,让“尊民”成为自觉的追求。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市场化进程,营造创业富民环境,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促进“民本位”观念的推广和强化。

反思之三:要拔除软环境的“硬钉子”

经济要发展,环境是前提。毛振华们“控诉”“陈情”,诉求点就是软环境。软环境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困扰多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大题材。在政策趋同、规划统筹的情况下,软环境是提高竞争力的惟一手段。没有好的环境,招不来商、引不来资,招来了也留不住。软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实践证明,哪里软环境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就会形成优势明显的“洼地”效应,就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哪里软环境差,投资者就会望而却步,经济发展就会受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力之争,实质就是软环境之争。

什么是软环境?软环境是指相对于硬环境而言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政务、政策、法制、市场与人文等环境,比如从企业视角而言,一个地区的诚信环境怎么样;从政府的视角而言,一个地区的制度环境、服务环境怎么;从社会的视角而言,一个地区的居民素质、文明环境怎么样等。把软环境作为振兴发展的突破口,应该说是抓到了点子上。

进入转型发展期,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在经济生活中,“要素红利”让位给“创新红利”,“政策红利”让位给“制度红利”,要构建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生活秩序。在市场开发方面,更要在“负面清单”基础上与国际接轨,按国际规则办事,建立完善的规则体系和制约惩戒机制,造就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不按规则办事或违反规则行事的现象比比皆是。政府职能与管理经济的方式与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则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行政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程序繁杂、工作效率低下,恃权管理、随意干预的现象还存在。市场秩序混乱,行业垄断、地方保护、地区封锁的问题严重;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弄虚作假、逃废债务、非法传销现象屡禁不止。实践证明,经济生活缺失规则、违反规则已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影响了地区的信誉和形象。

软环境建设,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但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是软环境建设的工作主角和责任主体。软环境是政策环境、作风环境、效率环境、服务环境、工作环境,本质上这些环境是地方政府效能的外在表现。软环境建设得好不好,说到底是各级政府及其队伍认识提没提高、服务到没到位的问题。改善软环境,就是改革政府运行机制,就是转变政府职能。

打蛇要打七寸。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正文明执法、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重点,以推动政务公开、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保障,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方针,究建立软环境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影响软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这就是在软环境建设中的要拔出的“硬钉子”、要剔除的“主障碍”,这就抓住软环境建设中的主要矛盾。

反思之四:让行政执法在阳光下运行

营商环境体系中,行政执法环境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它最直接与企业、老百姓打交道,企业和老百姓的感受最深。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务应放在维护社会公正、保障经济秩序、实行公平竞争上。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当好社会、市场赛场上的“裁判员”。

为什么“三乱”现象难禁止?相当长时间以来,财税的管理体制是,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投入采取税外加费的办法解决,并且对这些行政事业性收费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管理措施,使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大权在握,为其利用公共权力谋取小集体或个人私利提供了方便。加上近几年来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地方财源萎缩,财政吃紧,就实行自收自支或超收分成的管理办法。于是一些部门为了突出政绩,自行下达达标升级任务,所需开支由增加收费来解决。凡此种种,都成为部门转移公共权力,向企业和社会实施“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借口。

为什么政府部门当“运动员”的习惯难根治?

在思想观念方面,对营商环境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现在那些直接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少了,但是“不拿好处也不办事”“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现象却多了。个别地区和部门,认为开展整治营商环境,管“死”了执法执纪部门,干扰了执法工作正常开展。

在简政放权方面,存在明放暗不放、虚放实不放、小放大不放、放责不放权,以及重放轻管的现象。只要有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小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存在,行政执法人员就可能念起掌握市场、企业和投资者生死大权的“紧箍咒”。在提供服务方面,上级支持政策接二连三,但往往落实不到位,有的企业甚至不知晓;有些对企业扶持资金,就躺在政府账户上睡大觉;“以罚代管”“以证代管”,“旋转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严重。这些现象的出现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营造不平等的竞争环境,影响社会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

行政执法机关要规范行政执法检查,保护企业合法经营。按照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规定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行政执法检查,让行政执法在阳光下运行。每项重大执法决定必须经过合法性审查,做到合法行政,守住法律底线。凡是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规章、文件一律清理、修改或废止。

要弘扬法治文化,强化教育培训,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坚持依法决策,确保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严肃性。严格公正执法,严厉查处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精神,努力营造“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真正把营商环境建设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反思之五:提倡政府的“聪明管理”

现在世界上对营商环境影响最大、最为通行的是世界银行的评价体系。世界银行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整理和归纳,建立了一整套衡量各国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提倡政府“聪明管理”。

世界银行认为,优良的营商环境是政府提供清晰、透明、高效的监管规则,这样有助于推动市场运行,同时不对企业发展设置不必要障碍,实现“聪明的”监管,而不是一味减少监管或没有监管。改善营商环境的终极目标即为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氛围、更加透明的空间。政府应在实现有效监管和防止监管负担过重这两者之间不断维持平衡,以达到改善营商环境的目的。

实践证明,企业在运行中所遇到的最为“诟病”的问题,就是各种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就是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还很高。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政商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多从发展的角度、企业的角度、群众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努力把服务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做到主动服务不推诿、协调服务不扯皮、高效服务不拖拉、廉洁服务不设卡。

减少政府“神秘感”, 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做到公开透明、阳光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消除各类隐性障碍和“潜规则”。 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权责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将行使的行政职权及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办结时限、对应责任等以清单形式向社会公示。

切实放活市场,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消除各种阻碍民营经济公平参与竞争的壁垒。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在投资核准、政府扶持、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健全要素市场体系,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取消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投资限制、技术性审查、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指定。凡是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准入门槛一律破除。保障市场主体在投资核准、政府扶持、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加强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政府的诚信在社会上起着主导作用。政府提供的一切信息,都必须真实客观准确,决不能‘忽悠’老百姓,要说到做到,一诺千金。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信息共享和公开。加大对诚信主体激励和对失信主体惩戒力度,营造向上向善、守信践诺的良好社会风尚。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中要要防止因为不能兑现承诺的造成的政府诚信缺失,影响社会营商环境建设的情况。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得作出违反法规、不能落实或者越权的政策承诺。

毛振华“控诉”事件最受伤的是东北软环境

毛振华的一段控诉亚布力管委会的视频/网络图

不管什么原因,事情总是发生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现在这个视频带来的影响正在发酵。首先,管委会、森工总局要挨屁板了,至少是你没有管好,尽管很多事情不是一个小小管委会能定的;原来在全国驴友中那么圣洁的亚布力不再神圣了,甚至让人失望了;黑龙江省政府也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了。毛振华实在憋不住了,在“忍无可忍”情况下“控诉”,一口恶气是出来了,但他肯定也不是胜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本来一个个案,却再一次引发网民们对东北营商环境声讨。所以,毛振华“控诉”事件最受伤的是东北营商环境。

近几年东北经济下滑严重,经济指标在全国垫底。像辽宁,还出现拉票贿选案带来的政治生态恶化的负面影响。这几年几个省都重视营商环境建设,辽宁更把2017年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沈阳、大连等城市都提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目标,辽宁省颁布全国第一部地方营商环境建设的法规《营商环境建设条例》,成立全国唯一一个“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各省都实行审批制度改革,集中审批,下发上千项审批管理权限。实事求是说,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各种中央和地方媒体都对这些成效做了系统报道。

但是,一千篇表扬文章的正面影响也不如一个负面报道的负面冲击。老工业基地多年负重前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压力、国企改革滞后的的压力、厂办大集体的压力、养老保险的压力……巨大的包袱压得各个城市喘不过气来。加之近年来严重的经济下滑,已经让东北经济伤痕累累,再也经不起一点点折腾了。这回,东北再次受伤,形象再次受挫。作为一个东北人,作为一个长期研究东北问题的学者,我真的感到特别的心痛。

我认为,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环境就是旗帜,就是形象,环境就是吸引力、凝聚力、生产力。营商环境包含企业在开设、经营、贸易活动、纳税、关闭及执行合约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规所需的时间和成本,涉及到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多方面。地区之间的差距既是经济上的差距,也是体制上、制度上的差距,环境上的差距;一个地区的衰退既是资源性衰退,也是结构性衰退、体制性衰退;一个地区的落后既是技术上的落后,也是思路上的落后、文化上的落后、人的落后。因此,地区经济与营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我特别地希望,黑龙江的政府部门,能以此为契机,做好危机处理,强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在营商环境上彻底改变形象。

我也特别希望,有关部门和毛振华及其他企业家们,尽早地协商解决好这个纠纷,更好地把亚布力的形象擦亮,把东北软环境擦亮。■

文章首发于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徐雅芬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