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研究所,打个“减持”评级反倒让票子涨停了!

中金研究所,打个“减持”评级反倒让票子涨停了!
2017年09月14日 10:02 环球老虎财经

中金公司前段时间发了一份看空盐湖股份的研报,预测有25%的下行空间,结果发出来后股价反而涨了21%。曾经那个王牌分析师云集,拥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中金研究所,似乎早已没落。

近日,中金公司分析师李璇发布一份关于盐湖股份的研报,基于公司综合利用化工项目持续亏损,维持回避评级,并认为盐湖股份股价有25.96%下行空间。

结果研报自8月31日发出后,盐湖股份连续上涨。截至9月13日收盘,盐湖股份收报14.12元,较8月31日收盘价上涨21.31%。

看空的标的股价却暴涨,并且和预测价格相差接近47%。中金公司的研报没有受到重视,投资者反而纷纷买进,飙涨的股价,把卖方的脸都打肿了。

  • 研报惨遭打脸

一般而言,卖方基本上不会给出减持评级的,顶多给中性评级。这是因为A股缺乏做空手段,卖方分析师看空也没有多大好处。

中金公司对盐湖股份的减持评级开始于2016年10月,在对该公司2016年三季报的点评中,分析师高峥、唐卓菁认为,钾肥价格下滑和化工项目拖累业绩,因而给出减持评级。

此后盐湖股份股价持续震荡,2017年4月5日,唐卓菁对盐湖股份年报点评时,再度给出减持评级,而盐湖股份自4月12日开始,股价连续跌了2个月,最低曾达到9.21元,较4月12日收盘价跌了26.26%。

这让中金公司吃到了甜头,6月和7月,唐卓菁连发2篇研报继续看空,可是盐湖股份股价自6月上旬开始已经逐步回升。到了8月底,李璇也发研报看空盐湖股份,这才有了上文的惨遭打脸。

中金公司给出卖出评级是基于盐湖股份连续亏损,但是公司盐湖提锂的业务却没有提及。锂是锂电池的重要材料,目前主要依靠矿石提取碳酸锂,此行业的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这段时间一直是A股市场的宠儿。

今年6月份,盐湖提锂取得进展,随着工艺的不断完善,盐湖提锂逐渐量产化,盐湖股份旗下蓝科锂业电池级碳酸锂产品预计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投产。

或许,这是盐湖股份6月份以来股价回升的原因之一,而近期锂电池板块集体飙升,又助推盐湖股份股价持续走高。

不过这些都被中金选择性忽视了,中金影响力的下滑,归根结蒂还是研究能力的下降。

  • 中金研究“虎落平阳”

中金公司全称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始于摩根士丹利在内地的扩张。为了在腾飞的中国经济中分一杯羹,大摩寻求与建设银行成立合资投行。

1995年6月,中金公司正式成立,建行持股42.5%,摩根士丹利持股35%。此时的中国金融体系,仍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为了学习投行业务上先进的管理经验,中方一开始把大量管理权交给大摩。因此,中金公司在公司治理、文化培育方面均与国际接轨,业务运营也体现了国际化的特色。

有着建行和大摩两大股东,衔着金钥匙出生的中金公司随后的发展一直不错,承接了大量央企的IPO项目。

在研究方面,中金公司也在业内颇具声誉。首届新财富评选中,中金公司获选“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第一名,直到2012年中金公司最佳研究团队都稳居榜单前十名。

2008年,中金研究团队达到鼎盛,拿下了宏观经济、策略研究、银行、非银行金融、传播与文化最佳影响力研究机构的第一名,以及固定收益、房地产、交运、基础化工、通信榜眼第二名。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哈继铭,他作为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引领了当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创新变革,并带出邢自强、沈建光两大实力干将。

转折发生在2010年,当年5月研究部研究部副总经理沈建光闪电离开中金,转投瑞穗证券。7月,哈继铭也离开中金,转投高盛,随后,邢自强也离开了中金,投身海外对冲基金。

不仅仅是宏观团队,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也离开了。哈继铭和高挺是中金的台柱子,他们走了,人心开始浮动。

之后几年里,连续6年雄踞新财富固收团队前两名的研究员徐小庆走了,蝉联3年新财富文化传播行业冠军的分析师金宇走了,蝉联3年新财富电子行业金牌的分析师赵晓光也离开了。

大量金牌研究员的流失意味着市场影响力的下降,2012年,中金公司甚至选择退出了新财富评选。或许,集体退出可能是为了避免面子上过不去。

  • 源自业务没落

中金公司的起点很高,一直主攻投行、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业务,而零售经纪业务则是它的短板。简单来说,中金公司一直从事的是高大上的投行业务,看不上低端的零售经纪业务。不过,零售经纪业务恰恰是国内券商营收的大头。

2010年前后,随着大型国企完成上市,这一波IPO浪潮减退,中金公司也进入拐点,IPO市场份额明显下滑。其2010年的市场份额下滑至4.74%,2011年更跌至1.27%,投行业务大幅下滑,零售经纪业务又不强,大批研究员的离开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业绩的下滑,文化的冲突也让大摩失去了信心,2010年12月,摩根士丹利将所持的中金34.3%股份给KKR、TPG等财团,这意味了中金公司失去了大摩这个靠山。

为了不零售经纪业务的短板,中金公司2016年耗资167亿元收购中投证券。收购标的在全国有160家营业部,中金公司仅有20家,中金公司擅长的国际业务、大企业投行业务、大客户理财业务又是中投证券缺少的,理论上两家券商可以互补。

随着券商行业越来越市场化,中小券商的融资渠道在增多,资金实力逐步增加,中金公司想要重振雄风恐怕更难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