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银行资管领导竟和私募倒苦水、秀恩爱

一大波银行资管领导竟和私募倒苦水、秀恩爱
2017年04月19日 20:00 聪明投资者

最近资本圈最热闹的一件事,可能是国金证券主办的2017年中国私募基金年会。

私募评奖大会每年都有很多,但这次不一样:一大波银行资管人士竟然坐下来,给私募“倒苦水”,说说自己的不容易。于是,私募借机秀了一下“肌肉”,银行和私募一起秀了把恩爱。

之前,资管圈流传一个段子,说的是银行资管和私募之间的微妙关系:

过去,作为卖方,私募找关系拜码头,“求”着银行资管找钱,银行委外爱搭理不理;

银行资管肯把自己的大门打开,让私募多看看自己的“容貌”,自然引来私募各种爱慕的眼光和“秀肌肉”的冲动。

所以,这次大会很有看点:

一是,银行资管的领导们认真说了说没钱的道理。

二是,他们还说了,也不是没钱,有钱要花在刀刃上,亮出你们的刀刃给我们看看。

三是,为了接银行资管们的绣球,私募们真的认真秀了秀“肌肉”。

国金证券举办的中国私募基金年会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对这个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私募基金年度盛会,“聪明投资者”做了会议纪要,里面干货满满。

一个不能不说的会上奇观:很多私募老总们拿起手机,拍下自己感兴趣的银行领导。如果你是私募销售,还不了解这些信息,就赶紧补补课吧。

一、干货之前,先交代一下背景:

1、今年以来,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不断加码。

一季度,央行首次将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

 2月21日,央行牵头、一行三会共同参与制定《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流处。

3月28日以来,银监会公布了7个监管文件。郭树清之前在证监会7天一个新举措,现在来到了银监会半月连烧7把火。

2、国金证券董事长冉云给了一组公开数据:

2016年注定载入金融史册的重要一年。

基金业协会要求私募机构实行备案制,

2016年在协会备案的机构达1.2万家。

接近8200家私募机构在去年7月31日至8月1日之间被注销。

2016年私募基金认缴规模达10.24万亿,超过公募基金。

20亿以上的私募管理人去年底已达729家。

2016年月增速均在4%以上。

二、银监会顾问、原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畅谈监管形势:

今年一季度以来,我国银行业以及资产管理业务,在监管方面迎来两件不小的事情。

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央行)通过宏观审慎评估(MPA)体系,把表外业务纳入广义信贷的指标,在一季度以后正式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考核。

第二个是,由央行牵头、若干部委金融监管机构共同参与编制了一个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在征求意见,这是银行金融机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两件事。

大家都知道,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领导同志讲话中提到,要加快建立统一协调的金融监管机制,当然说的是机制,用统一协调的监管机制。

我觉得,今年一季度这两项措施的推出,在一定意义上,似乎是统一协调监管机制形成的起始性标志。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年底,大资管的市场规模超过了110万亿,不少资产管理产品具有跨市场,跨机构,跨监管的特点,缺乏统一的统计体系,这也是目前监管部门着力建设的体系,要有办法对它们进行所谓穿透式的管理。

我理解就是,向上,要能够追溯,这个产品的最终投资者真正的是谁?投向是什么?真正投资的最终投到哪儿去?它的最底层的基础资产是什么,等等。

同时呢?再辅之于其他的监管要求。比如,设置更加明确的投资者门槛,对产品投资的集中度提出更严格的这个限制,对产品的信息披露提出更高的标准,对于投资的杠杆率做出更具体的限制性的要求,对资金的第三方托管也要做出规定。

我认为,多部委准备联合推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他们的目的,主要就是希望能够进一步迈出步子,提出有效的措施。

另一方面,我觉得就不仅仅是在指导意见中提出,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完善资产管理业务的统计体系。这样,央行和有关部门,就有可能更有效的掌握和控制全社会信用扩张的情况,更好的把握和调整的货币政策取向。

我认为无论是推行MPA的考核,还是加强对资管业务的统一监管,都是推行“三去一降一补”、坚持稳健偏中性的货币政策的具体要求。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个这个重要的提法。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的讲话中也提出明确要求,在控制好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的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在我国的总杠杆率中,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是目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是降杠杆的重中之重。

把一些资管业务纳入全社会的广义信贷统计,来监测、来考核,有利于控制信用总量的不合理增长。

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稿子当中的,还有关于按照产品类型而不是按照机构类型,来实施功能监管,对同一类型的资产管理产品使用统一的监管标准,减少监管的真空和套利,这对于保证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央行从过去的差别准备金率的管理,到后来合意贷款指标的管理,到目前采用MPA的管理,实际上一共才几年的时间,把表外的理财业务纳入监测,实际上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马上就来考核,要保证考核的有效性、科学性,我相信的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这个检验,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的积累,来不断的完善。

围绕宏观审慎目标的实现,围绕如何控制住广义信贷过度过快的增长,目标是很明确的。

三、工商银行四川分行副行长周玥给了一组数据,是给私募送的“甜点”,私募们,赶紧去切蛋糕!

她说:

近年来,私募基金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兴力量,中国大众的投资模式也逐渐从散户向专业化的私募投资转变。

2016年,全球资管规模已经突破7100万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AUM将突破100万亿美元,中国的大资管规模2016年也突破了1万亿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AUM,将超过170万人民币,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的私募基金有着全球最广阔的市场空间。

工商银行在多元服务资管领域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和优势:第一, 2016年末工商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已经达到2.7万亿,行业第一,近八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

工行四川分行目前是四川区域内,四大银行中唯一拥有区域理财、自主投资牌照的银行。

去年发行的理财产品,近2000亿元,区域理财自主管理的产品规模最高超过100亿。

从全行业来看,2016年全行业前十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规模达到了17.4万亿,占全市场理财产品规模的60%。

2016年私募基金行业的认缴额达10.24万亿元,这基本占到了前十家大型银行理财规模的将近60%。

整个理财市场的增长是保持健康可持续的高增长态势,去年增幅达23.63%。

工行四川分行是工商银行在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家一级分行,目前拥有2650万的个人客户,个人客户目前在工行的资产总额超过了5200亿。其中,以储蓄存款形式存在的超过了4000亿,就是说,储蓄存款在个人金融资产当中的占比是将近70%,未来的投资潜力和未来的理财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现在还有380万的投资理财个人客户,1.1万名私人银行签约客户,具有与私募管理机构合作的庞大的客户基础。

目前,工商银行是业内规模最大的一家托管银行,2016年末的托管规模达到了14万亿,连续十八年,位居市场份额第一。

工商银行的托管业务系统也是国内银行业唯一自主研发的一个托管业务系统,今年上半年,我们还即将投产,以分布式计算为核心的第六代托管系统。

截止到去年年底,工商银行已经和260多家私募证券基金公司建立了托管业务的合作关系。托管基金的规模上千亿元。

四、富国基金公司基金研究总监陈曙亮给了一些信息量很大的研究数据,他用数据告诉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银行都喜欢哪些类型的产品:

过去的3到5年间,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客户行为特征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第一,  客户的风险收益特征更为明确了。

今天和一个私人银行的一个高净值人群在谈论一个产品时,对方是会非常清晰的告诉你它的预期收益目标,和他所能够容忍的波动和回撤。

他们非常清晰的知道,当前时点我需要什么样风险收益的产品,来匹配我的资金需求。

第二,年资本市场的资产管理者越来越多了

第三,资金诉求越来越高。

实际的运作过程当中,有两种资产配置思路:一个是MOM(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的想法,一个是FOF(基金中的基金)的想法。

MOM的想法,它有非常明晰性的客户风险收益特征。比如客户回撤最多不能超过5%,预期收益目标是10%,那我找若干个人把它配置成我的MOM来。

在这样一个配置中,我们发现,选人还不如选策略,也就是人的可靠性,远远没有策略的可靠性来得靠谱。

大家看,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优秀私募管理者,彼此之间的重合性非常非常的低。这意味着,我无法用一个私募管理人或者若干个私募管理人或者单一的策略,来实现稳定的风险收益的诉求,这非常非常困难。

所以,在MOM的选择过程当中,更多关注的是,用不同策略来满足需求。

比如说,控制3%、5%或者10%回撤这样的产品,需要用多种策略来完成它,包括对冲策略、阿尔法增强策略等等,MOM希望能够找到这个单一策略当中最优秀的管理人来完成它。

MOM的逻辑是它的策略的风险收益特征非常明确,但它的组合可能是一个暗箱。银行更多需要考虑策略的置信度,或者是被委托人的置信度。

但是对于FOF的管理者,是需要将各类工具组装起来,匹配客户的风险收益特征。

我研究2006年到2016年这十年间,公募基金的机构持有者占比情况。

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宽基基金(比如说沪深300、中证500、上证综指)、主题类基金这五类产品里,我发现,机构占比高且稳定就是宽基指数类产品。

宽基指数类产品的占比是达到了30%,这意味着机构偏好的产品,对于私募系关注的是人,关注的是最顶尖的人,对于公募类产品则最关注的是它的工具性属性。

五、中信银行资产管理中心副总裁罗金辉说的非常实在,直接说了银行资管的现实焦虑和未来出路。

从外部的情况来看,央行的MPA考核分七大指标,其中有两项指标是一票否决的,就是可以给银行降级的,这两个指标是什么呢?一个就是支付指标中的广义信贷指标;另一个指标就是银行定价的自律性。

大概就是说,因为存款利率可以自由浮动了,不再管理了。但是呢,它还是有个窗口指导价,现在不存在高息揽存这个问题,你想怎么高就怎么高。

但是它有一个自律性的窗口,如果它发现你搞一个上浮百分之百,可能你就麻烦了;如果大家都上浮百分之百可能问题也不大;但如果大家都上浮30%到40%;你搞上浮百分之百,可能你是揽到存款,但你马上就会带来很多麻烦,就这两个指标,是一票否决的。

对于银行的资管业,第一个指标就是广义信贷,广义信贷里面和理财相关的是指,银行对非银信贷的贷款总量。

如果你是银行资管的话,很多时候出于流动性的考虑,你会和本行做一些拆借。但利率都是按照市场化的来,你能从总行借到多少钱来补充流动性,这个成为一个关键性指标。

它的第二项是把非保理财的基础资产中除了存款和现金以外的其他所有资产,纳入这个广义信贷指标,它就把资管投资纳入了广义信贷的考核。

就是说,它把你的资本和整个广义信贷的增速挂钩,其中有一大块,是银行理财的投资增速,连在一起进行制约了,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过去十几年,银行的资管增速大概在40%左右,现在如果把它放到了广义信贷的指标里面,增速不可能有这么快了。被资本约束住了,这是银行最害怕的一个地方。

未来,银行理财发展的增速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当然,银行可以在表内表外做一些腾挪,压缩一下投资,让理财发展发展,这是可以的。但是,总的来说已被连接在一起了,这是外部约束的第一个。

第二点,由人民银行牵头,三会一局形成了一个网传版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都没有看到这个真实的东西。

指导意见的第七条,讲的是非标投资,应符合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关于限额管理。和禁止期限错配的这个规定,原来就在银监会的制度里面。

但它后面加了一句,控制并逐步缩减规模,这是以前的任何地方都没有的。原来只有一个限额,在这个限额内你就做。

也就是说,非标的投资将会被逐步的压缩,这是方向。

前段时间,银监会也出来了一个非正式的关于理财一个新的管理办法,这两个东西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银行理财在非标上的投资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第十七条要统一风险约束和资本准备金,名为代客理财但实际承担兑付责任的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建立资本约束机制,以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或者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名实相符的,不受此款约束。

如果是以预期收益为特征的理财,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即使是银行净值产品,仍然有很大隐性刚兑的特征,但是它留了一个口子,如果是子公司,则不受此款约束。

第三点就是公司化,国内现在的银行都没有实行公司化运作。

在2015年的时候,银监会的领导在各种讲话的场合透露出希望做公司化运作。有一些银行都上报了方案。但这件事情到2016年,就没影儿了,就没再讨论了。

但是看这个指导意见第十七条,和我们草根的调查,我们感觉未来有可能,银行系的资管用公司化经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从银行资管的内部来看,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个是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仍然在探索之中。

隐性刚兑是银行理财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不管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它都在那里,它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利差模式。利差模式受到银行资本约束,不可能再持续发展。

第二个面临的困难,银行理财庞大的这个银行理财30万亿以上,如果银行资管发生转型的时候要打破刚兑的时候,大部分客户都会有非常严重的不适应。

第三个挑战,就是银行的资管业务没有脱离银行,市场化程度不够。如果某一天,监管要求银行在多少时间之内,必须把这块业务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公司化运作,可能我们也会面临巨大的不适应性。

银行资管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我们要积极拥抱变化,更加往公司化方向发展,赋予资管更大的独立性。

另外,至少在看得见的来说,人民币进入了一个很好的黄金期。这个时候,其实确实应该着手准备国际化这个业务。

第三点,刚兑这件事情,我们如果把它看成是一个阶段性的东西,就要很好的利用这样一个历史的窗口,不是说你利用政策的窗口期,而是说,由于刚兑这件事情,使得民众开始有把储蓄转换成投资的理念,他至少知道除了存款之外,还有一种东西叫理财,这个理财可能会有一点风险,但应该不大。

六、获奖的健美私募“秀肌肉”

1、元葵资产董事长施振星:

“目前利率处于轻微的上升周期,所以现金优先。

从股票角度来说,主要关心业绩增长在什么样的背景,17年股市有明显改善的概率较小,所以赚业绩的钱比较困难。

商品市场总需求下降、供大于求,16年的优异表现得益于供应端的变化,商品已经走到了边界并且反向运动,供给侧改革的效应走到了刚性需求证伪的阶段,很多周期性行业也走到了边际。”

2、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吴明义

“在价值和成长的转换中,我们关心以下几点:第一是股票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改变;第二是监管环境的变化;第三是市场参与者结构的改变,其中散户的规模在减少,而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在不断增加。”

3、久期投资董事长兼投资总监姜云飞

“股票市场总体尚偏弱,大宗商品创新高后在回落,各类市场的相关性不断提高,但波动在逐渐收敛,我个人认为波动率在收敛后有放大的可能性,债券市场未来会是性价比比较好的资产。”

4、上海思晔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投资总监张晔

未来市场中性策略还有巨大的空间,尽管现在负基差依然存在。

市场不存在万能的策略,需要在正确的时间里面,把市场环境当中值得去配置的策略凸现出来。

5、茂典资产合伙人、投资经理吴哲

“今年债市较去年好做,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基础资产的收益率在去年债灾之后有了非常好的提升,只要控制好久期、配置好基础资产,全年下来回报不会特别低;第二是今年是波动特别大的一年,给波段操作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

6、北京君诺合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王燊

“目前市场处于熊市中的结构性牛市,价值股表现较好,预计未来阿尔法策略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当前市场处于中枢位置,在市场向上的过程中做阿尔法策略可能会更好,在启动的时候,做行业轮动、板块轮动可能会更好。”

七、银行领导们边提要求、边伸出橄榄枝

1、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资本市场部总经理王建华

“银行资产化、负债化的快速转换对银行资产配置压力较大,今年负债端成本上升较大,且监管对去杠杆的压力增大,我们可能在权益方面做尝试性布局。

核心要看各家存量资产的收益是否够高,能否承担权益多头波动对整个组合的影响,要做能穿越周期的投资。”

2、农行资管部资本市场投资处经理孟宇

“银行对于债券、货币、信贷有经验,股票、衍生品、混合策略等,对银行理财来说,与专业机构合作是优势互补,也是大势所趋。”

3、浦发银行处长助理鲁志勇:

“新规出台对代销利好,对理财和资管偏利空。一行三会统一监管任重而道远,中短期很难实现。一对一专户横跨多类资产类别、契约式基金一二级全市场配置,这些是很好的业务机会,也是监管带来的制度红利。”

4、包商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邱思甥:(这位说的很好,打多一点儿字,嘿嘿)

国内的城商行是特殊的存在。

现在大概有一百三十多家城商行。

最大的城商行是北京银行,资产规模高达两万亿。

最小的城商行只有200亿,

差了100倍。

五千亿以上的大概只有12家。

我们的产品在城商行里面算是比较Fancy的。

中国现在的金融市场的结构非常奇怪。

公募基金有8.3万亿,

可是私募已经超过11万亿了。

任何一个金融市场,如果私募超过公募,其实是不正常的。

可是这在中国却又确切的存在呢

那是因为,

现在大部分资产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私募会超越公募。

但是公募的市场千万不要放弃,

我一直认为公募才是一般人能够购买的。

所以,我觉得,国内的财富管理市场根本还没有开始。

但是私人银行这一块,你可以看到私募的蓬勃发展

或者是看到高净值客户的蓬勃发展,这是已经在的。

我是2010年从台湾到大陆工作,

这7年来,我的感觉是,

中国老百姓的理财意识,

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退步。

为什么在退步?

因为我们的定存是刚性兑付‘

理财产品是刚性兑付,

信托是刚性兑付,

连P2P都是刚性兑付。

也就是说,请问中国的无风险利率到底是什么?

在座的私募都会做一个夏普指数。

夏普指数里面,最重要的是无风险利率啊。

如果我拿P2P来做无风险利率,

请问有哪个的夏普指数可以超过0.5的?

基本上没有。

“资管新规”打得最死的

其实不是国有行和股份制银行,

打死的是城商行。

为什么?

因为在“资管新规”之前,

我可以用劣后保护我的优先,现在不行了。

在“资管新规”之前,

我可以用保本跟客户说,最坏你是保本的。

可是现在我说不了,因为监管不给说。

这一点其实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所以在产品端,虽然我们会增加权益类。

但是我们会建议走安全垫、走跟投,这样的一个模式。

我们先把一部分产品先做起来,

然后再慢慢用持续性的东西,

用产品的绩效来说话。

今天,老百姓来银行拿5万块钱买理财,

但是银行去帮我配私募,

这真的符合客户的风险属性吗?

除非你保证我刚性兑付,

或者是你给我一个保本保值。

但是这会影响到银行对产品的设计。

以前我们在台湾做这样的产品的时候,

我们不刚性兑付,

我们告诉客户,

因为你不知道要选哪一个私募、哪个产品,

所以银行帮你选。

是不是类似像现在FOF和MOM的概念。

但是,这个概念是已经在银行系确认失败的。

为什么失败?

如果今天银行的资产管理,

如果有一个料股入神或者料债如神的员工,

他一定奔私。

因为银行的激励制度、环境,他留不下来。

银行的优势在哪里?在品牌、在渠道,

劣势在哪里?在投资管理。

可是咱们现在的银行,也想往投资管理走。

从我个人的角度,其实是不看好的。

所以,包商银行在私人银行这一块,

我就坚持纯代销。

客户来银行是想透过我们的推荐,

买到最适合他的产品。

客户来我们银行是因为他最方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