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融有料:三招让你辨别P2P平台是否涉嫌伪存管

金小融有料:三招让你辨别P2P平台是否涉嫌伪存管
2017年05月27日 19:55 每日金融

自去年8月,银监会下发《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以来,接入银行存管便成为P2P平台今年最主要的合规工作。是否完成银行存管,也是网贷投资人考察P2平台时关注的重点。

虽然此前监管层明确要求P2P平台不得以“已接入银行存管”做宣传噱头,但随着国内网贷行业合规整改大限的临近,一些眼看银行存管无望的不良P2P平台,便打着“已接入银行存管”的幌子迷惑投资人。

最近,网贷投资人在每日金融后台留言,称通过发现有P2P平台涉嫌虚假宣传,用伪存管忽悠投资人。就在上个月召开的十四部委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上,公安部负责人指出,对这种声称客户资金已由银行托管,但实际上仅是在银行开立账户的现象,公安部将特别关注,严加打击。

伪存管让投资人防不胜防。如何识别P2P平台的存管真伪,对投资人来说很重要。为此,金小融专门整理了几招甄别平台存管真实性的方法,希望能帮助投资人尽量避免被不良P2P平台的伪存管所欺骗。

第一招,查进度。投资人需要注意的是:P2P平台宣传的银行存管是已签约还是已上线。签约与上线的区别在于,签约仅代表P2P平台与某家银行达成资金存管的意向协议,只有在完成存管系统对接并正式上线之后,P2P平台的资金才开始真正在银行存管。查进度的办法,可以直接看P2P平台公告、打电话询问平台或银行的客服。

第二步,看体验。投资人可以从开户体验上识别存管真伪。从目前上线的直接存管系统来看,银行为投资人开立的子账户主要分为电子账户和虚拟账户两种。

投资人在电子账户式直接存管上注册后,系统会要求投资人填写相关身份信息,签署存管三方协议;开通成功后,系统才会显示个人独立的电子账户。需要注意的是:电子账户式直接存管的开户人一定是自然人,而不是平台运营公司。金小融发现,目前可以开立电子账户式直接存管的银行有民生银行、徽商银行、浙商银行、江西银行和广东华兴银行等。

另外,目前也有银行为投资人开立的子账户为虚拟账户,不显示具体账户信息,其支付通道往往为第三方支付。如厦门银行,在开通的时候也需要填写身份信息。但开户成功后,系统并不显示存管账号。甚至有银行连开户环节都省略,由银行自动开户,无存管痕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今年2月出台的存管指引,联合存管已被主管部门宣布为不合规。此前采取联合存管模式的P2P平台都与存管银行改签了协议,变为直接存管。所以,如果看到现在还有P2P平台宣称是联合存管的话,投资人一定要注意。

第三步,直接咨询。在前面一招里提到的虚拟账户,从体验上看不出来是否已上线存管,投资人可以直接向银行咨询,核实平台存管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投资人发现某平台存管账号的开户人是运营公司,并非个人的情形,伪存管的可能性极大。但目前仅有部分银行可通过客服或公众号来核实平台存管情况。

最后说说投资人对银行存管的误区。

不少投资人认为根据提现到账时间可以辨别存管真伪,如果不能秒提的话就不是真存管。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资金到账时间取决于出入金渠道,与存管模式无关。

成都某银行员工告诉金小融,通过第三方支付提现的话,如果不垫资就是T+1到账,如果垫资可以做到T+0。另外,受网银系统的限制,提现金额大小,也会影响到账时间。

双系统并行存管模式也是投资人关注的重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43家P2P平台采用的是第三方支付系统与银行存管系统并存的模式。此模式下的平台会明确标明银行存管标和第三方支付标,投资人也会有平台账户和存管账户两个账号。不过监管层已明确:P2P平台只能选择银行作为存管机构,不可双存管。这些平台应该很快就会取消双系统并行的存管模式。

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5月27日,共有418家正常运营的P2P平台宣布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约占网贷行业同期正常运营平台总量的19%,其中有214家P2P平台与银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占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量的9.7%。

最近另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可能要求参与存管业务的银行主动提供查询渠道,为投资人识别P2P平台的存管真伪提供便利。如果这个政策能尽早落实,伪存管将无处藏身,网贷投资人自然也不用再想各种办法去辨别银行存管的真伪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