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融资狂欢,一边接连倒闭,共享单车真的能盈利吗

一边融资狂欢,一边接连倒闭,共享单车真的能盈利吗
2017年07月12日 20:25 每日金融

现在你出门,无论走大街还是小巷,五颜六色的单车都能占据视野。尤其在地铁、公交站等人流聚集区域,放眼望去,一片单车的海洋。而抢眼的橙黄两色单车则呈压倒性胜利,被戏称为“番茄炒蛋”。最初还能见到蓝绿红等单车,但随着资本竞逐的白热化,其他单车被淘汰出场,颜色也逐渐稀少,在成都的街头已很难看到小蓝小绿们的身影。

7月6日,ofo小黄车宣布完成E轮融资,总计过7亿美金,由阿里领投,滴滴跟投。与此同时,在悟空单车运营5个月就倒闭后不久,另一家共享单车项目3Vbike也宣布倒闭。一边是摩拜和ofo共计融资24亿美元,而另一边更多的共享单车项目却在苦苦支撑找寻出路,甚至关门。国内共享单车项目发展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引人深思。

资本逐利,单轮几亿美元投资的大手笔,意味着精明的机构投资者看好共享单车模式,认可共享单车的价值。但平均上千元的造价,高企不下的单车丢失率和维修费,5毛或一块的单次骑行费用,再加上不时传出共享单车项目倒闭的新闻,让人不由怀疑,共享单车真的能盈利吗?未来共享单车的路在何方?

押金能玩出新花样?

之前普遍认为押金形成的数以亿计的资金池是共享单车发展的最大利好。例如摩拜的押金是299元,按照1000万的用户量计算,摩拜的资金池就有29亿元,再拿去投资就能覆盖单车的成本。

然而随着多地监管出台意见——收取押金的企业,须设立押金专用账户,接受第三方监管,保证专款专用。于是大额押金被纳入监管视野,企业可作为空间几乎为零。因此押金形成资金池的这一生财之道就无从谈起了。

还有没有其他出路呢?我们可以开个脑洞,或许未来单车企业能与用户签订协议,在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将押金拿去做低风险投资,同时也让用户分享部分投资收益,或直接折算成骑行券奖励给用户,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但目前还没有单车企业敢做这方面的尝试。

营收主要来自骑行费?

虽然很多人认为,单次骑行费这么低,如果只靠骑行费,共享单车运营一定难以为继,但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表示,只靠骑行费就能盈利。

“如果我们想要盈利,现在就可以。但盈利不是我们现阶段的目标,我们现在首先要扩张”,胡玮炜在一次论坛上公开表示。戴威也表示,ofo将在今年实现收支平衡,2018年实现盈利;目前小黄车的主要营收来源就是用户的骑行费用,其他都属于锦上添花。

据腾讯调查数据显示,现在每辆共享单车的日均使用频次约为3,客单价多在 0.5-1 元。若一年使用天数按300天算,一辆单车一年的纯收益大概为300*0.5*3=450元。目前市面上单车的设计使用寿命多在 3 年左右,这意味着,后几年的营收几乎等于净利润,按照至少3年的使用寿命,一辆单车能营收1350元。以ofo为例,其成本大概两三百元,所以戴威说的盈利也是完全可能的。

当然还得考虑到,低廉的造价也导致小黄车的维修费和折损率非常高,有知乎网友做过成本收入模型,每铺10辆车,丢失加损毁总共4辆车,ofo才会亏钱,因此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就不必担心亏本。

我们也看到,为了长期稳定地盈利,ofo也开始采用智能锁和实心胎,同时成本上升至 1000元左右,在降低维修费及丢失率的同时,也延长了折旧时间,净利润年数增加,回本时间或许延长,但正常情况下盈利也没问题。

这种估算并不完全严谨,但大致可以看出,共享单车的营收仅靠骑行费是能保持盈亏平衡的,更不论后期还有广告等其他营收模式。

不过在抢夺用户流量的阶段,就只能先烧烧投资人的钱了,而投资人也乐意买单。金沙江创投罗斌表示,很多赚钱特别多的公司,一开始都是不赚钱的,一些开始就赚钱的公司往往赚不到大钱,比如阿里巴巴、亚马逊初期烧了很多钱,先把行业培育起来,资本市场估值要看持续盈利。

品牌合作实现双赢

业内人士认为,当共享单车的用户习惯培养起来后,每月上千万的日活,广告商自然也就找上门来了。每日金融记者参考其他广告载体发现,共享单车的APP可以有软件启动页广告、弹窗广告,另外还有车身广告等。这点很好理解就不用多说。

另外,通过与其他品牌合作,进行商业化变现也是选项之一。

近期,小黄车和电影《神偷奶爸3》合作,推出了“大眼车”,通过合作塑造差异化外观,吸引更多用户,打造品牌形象。同时ofo还模仿支付宝,复制“集齐五福分红”的推广模式,用户使用并找到五种小黄人单车,就能得到77元的骑行费。在打造品牌形象的同时还能提高用户活跃度,可谓一箭双雕。

大数据也有大空间

当共享单车的用户累积到一定数量,构建的用户画像和出行大数据也将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对政府来说,在决策交通系统建设时,出行数据将提供重要依据。商业方面,商家可通过购买数据,精准了解片区的用户消费水平、消费偏好、人流走向,为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数据也可用于商户广告的精准投放。

例如,某些用户经常骑车上班下班,固定路线,就可以明确,他们每天会路过哪些超市,餐饮店。那么数据营销商可以找这条路线的商家等等。

移动支付出海

业内人士认为,腾讯和阿里投资共享单车,或许还有助推自身业务发展的考量。

无论是此前的滴滴快的,还是这一轮的共享单车,都涉及到支付行为,必然会形成高频支付应用,这无疑撬动了资本的神经。目前,移动支付市场虽然看似大局已定,但在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身后,银联、apple pay等其它第三方支付们依然在奋起直追。

此外,这一轮的要点不只是高频,还包括出海。根据消息,除了已经进入的美英等市场,ofo和摩拜还都计划年内将拓展至全球200座城市。此前支付宝和微信都大张旗鼓,通过各种优惠和合作扩张海外市场,而借力共享单车获许是一条捷径。

每日金融智库认为,即便盈利方式多样,只有获取更多的用户,单车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初期阶段,必然得通过烧钱烧来更多的用户,因此背靠强大的资金后盾才能打赢这场战争。

在共享单车行业两家巨头融资24亿美金,占领市场70%用户的马太效应之下,那些还在苦苦追寻A轮、B轮融资的单车企业,未来被并购还是倒下,或是找到出路争得一席,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推荐阅读

监管叫停违规网贷与金交所业务  巨额业务何去何从

分化严重,P2P行业的融资前景已经冰火两重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