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监管五大风向 或只有“趣店们”能活?

现金贷监管五大风向 或只有“趣店们”能活?
2017年10月31日 19:25 每日金融

近日来,现金贷平台趣店赴美上市风波持续发酵。

本来“闷声发大财”的现金贷,走上资本殿堂,将53%的超高净利润曝光在镁光灯下,也让行业迅速陷入了被声讨和棒杀的舆论漩涡。

针对现金贷规模扩张迅猛,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10月28日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施穿透式监管。

“如果真的是要求牌照+不超过36%年化利率,99%的现金贷都会死。”某中小型现金贷平台负责人张某向每日金融表示,最近行业都感觉监管在路上了,草根平台一片哀嚎。

现金贷监管五大风向

风向一:要求持牌经营,或有350家左右机构合格

2017年9月,央行副行长易纲、央行行长助理刘国强都在金融论坛上公开强调,“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

在银监会的牌照体系中,可以放贷的机构严格来说仅有银行、信托和消费金融公司。目前的现金贷平台,更多的是以地方金融部门颁发的网络小贷牌照傍身。

截至2017年10月28日,市场上有网络小贷牌照242张,其中完成工商注册的有213张。另外,保守估计,至少有50张牌照正在申请过程中。

“网络小贷牌照是否可以等同为现金贷牌照,还要看银监会的政策出台,现在还说不准。”业内人士向每日金融透露。

目前银行、信托和消费金融公司开展现金贷业务的不超过100家,即使加上已经网络小贷牌照持牌机构,在350家左右。也就是说牌照制一旦实行,剩下的上千家现金贷都属无牌经营,都不合法。

如果想购买网络小贷牌照,目前已公开的交易价格在3000万左右。

风向二:36%利率是上线,手续费包含在内

10月28日,财新报道称,上海黄浦区金融办召集辖内现金贷平台开会,传递了规范现金贷业务活动的信息,包括严禁暴力催收,并要求所有手续费、利息等综合借贷成本不得超过年息36%。

针对36%的利率红线问题,每日金融此前报道《撸口子、怼催收、网黑、上岸  现金贷借款人众生相》中采访过相关律师,给出了相应解答。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年利率24%以下的利息是受法律保护的,24%—36%是自然债务区,如已支付,不追究、未支付、不保护,36%以上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且支付了可强制要求返还。”四川琴台律师事务所文云霞律师向每日金融表示。

上海黄浦区金融办将手续费纳入借贷综合成本,要求不能超过36%年息,可谓给现金贷又进一步收缩了“紧箍咒”。

风向三:禁止暴力催收,每天不能骚扰借款人超3次

暴力催收和高利贷一向是人们控诉现金贷的两大“原罪”。

事实上早在4月,银监会出台的《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禁止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5月,深圳出台全国首个规范网贷平台催收行为的地方性文件,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催收政策“。

该文件重点对网贷平台的催收人员提出了10条具体的禁止性催收行为。包括:严禁使用电话、短信等手段一天内重复催收超过3次;借款人为学生的,不得进入校园和在上课时间进行催收;不得胁迫拍摄并公布“裸照”等等。

风向四:严控资金来源,信托、银行资金放贷涉嫌违规

根据趣店招股书显示,截止到2017年6月30日,趣店48.1%的放贷资金来自银行、消费金融、信托等机构,44.6%为自有资金。

趣店CEO罗敏也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趣店借出去的钱90%是别人的钱,其中40%是各家银行的钱”。

事实上,眼下现金贷业务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并非P2P或者股东方的自有资金,而是包括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持牌机构。这些资金通过“联合贷款”、“助贷”、ABS等不同方式流入现金贷市场。

众所周知,银行、信托资金成本较低,但用于网络小贷放款是否合规?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认为,早在2014年银监会即下发文件严禁信托公司与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合作,用信托公司及银行的资金进行现金贷业务明显存在违规之嫌。

风向五:建设征信体系,放贷方的监管期望

“监管如果只从放贷方入手,只严控放贷,缺失完善的征信体系建设,那么平台的风控成本会非常高,行业门槛也只有少数几家机构能够达到。”某现金贷平台负责人李某向每日金融表示。

业内人士透露,银行的风控基于央行征信,但是中国有6亿人没有征信记录。而且目前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网民中,至少2.4亿人没有信用卡,尤其是20岁到30岁、相对低学历的年轻群体,是现金贷的主力用户。

走访中每日金融发现,没有纳入征信体系,是一部分人在现金贷借款后选择不还的重要原因。

“上了征信的口子不要撸,以后做不成高铁。”某借款人谢某向每日金融表示,自己最在意的就是上了征信后不能坐高铁,自己借了30多个平台,上了征信的一律不碰。

“只有‘趣店们’能活”

“从导流平台那买一个新客户的成本在30-60元一个,加上风控成本20元和运营成本,一个新客户进件大概在100元。资金成本14-18%,一个新客户放款3-4次收回成本,何时能盈利?”某现金贷负责人张某表示,再加上坏账,36%的利率自己和大多数平台都做不下去。

“牌照又会卡死一大片,”张某认为,“估计现在的草根现金贷99%会死,只有银行系、微粒贷、借呗这类‘趣店们’能活。”

张某认为,”趣店们“代表集中了各种资源的行业寡头,他们拥有很低的导流成本、极强的大数据风控能力和合规牌照支持。“但就是趣店也不会活得那么滋润了,曾经他们很多产品利率都是超过36%的,只是现在降了下来。”

“如果再按照深圳的催收规定,工作时间不能给借款人打电话3次以上、不能骚扰家人,没上征信的现金贷平台几乎很难催回款项,中小型平台会死得更快。”从事催收多年的何某向每日金融透露,如果能上征信,现金贷的贷后催收可以像信用卡一样对借款人有震慑力,也比较容易规范。

无信用卡人群的生意不是那么好做,被信用卡“抛弃”的这部分人群既有需求又有风险,既不能高利压榨又要控制放款风险。

历经了现金贷疯狂放贷,监管山雨欲来风满楼,期待尘埃落定的时候,能还金融体系稳定安宁,也给普惠金融留足发展的空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