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亿美元融资之后,本来生活能不能取长补短?

1.17亿美元融资之后,本来生活能不能取长补短?
2016年07月01日 10:10 无冕财经

如同几年前团购行业“百团大战”地爆发一样,新一轮生鲜电商大战一触即发。京东、阿里、百度以及中粮、顺丰面前,本来生活不能再靠贩卖理想生活,作为创始人的喻华峰会如何布局?

新一轮生鲜电商大战在即,胜出者可能将笑傲群雄。作为曾经的“理想主义者”本来生活,准备好了吗?

最新消息显示,5月份本来生活完成了1.17亿美元融资,这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它的认可。拿到钱后,本来生活表态将“围绕供应端、零售端、用户端持续创新产业链价值”。遗憾的是,不论是对本来生活“后继无橙”的质疑,还是在最后一公里的努力未果,都表明本来生活多年地布局,并未建立稳固防线。

 ▲本来生活创始人喻华峰。

创始人喻华峰深知自己所处的境地。在群雄割据的生鲜电商市场,以全渠道、全产业链为核心,拿到新一轮融资的本来生活,势必有场硬仗要打。

1、供应链正在沦陷:情怀还是商业

不管现在如何,4年前的本来生活是一个充满情怀的理想主义产物。

2012年7月,本来生活网上线。这时,本来生活的买手们已经在大江南北奔波了一年有余,行程几千公里。这家定位为生鲜食品的电商网站,一开始就走了精致路线。

以平台属性存在的电商,多是主攻仓库到消费者这一环节,上游则与供应商合作。本来生活却一下扎入到了产业链的最上游——原产地。为保证生鲜食品的安全,本来生活网通过买手制的方法,从全国上百家优质基地中精挑细选,真正实现基地直供的无缝储运。

在湖北恩施,买手李小多站在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蔬菜基地,云雾相绕;在广东高州,前原产地采购负责人胡海卿追寻着“一骑红尘妃子笑”,诗意盎然……

 ▲ 高山蔬菜基地。

当时的运营中心负责人蒋政文说,“我们是一群偏执的追求差异化和生活品质的艺术爱好者,一群求索良心商品的超级买手,一群专业而虔诚的服务生。”

本来生活很好的迎合了用户对食品安全现状的危机感。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与小农业的困境下,本来生活的行为虽然苦逼,却收获甚丰。在供应链端,本来生活获得了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热情欢迎,本来生活也持续有效的建立了具有一定品质保障的原产地供应。

 ▲ 在供应链端,本来生活获得了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热情欢迎。

但本来生活的行为梦想大于现实,社会意义大于商业价值。本来生活创始人喻华峰时常说起公信力、成就感,这个媒体人出身的创业家,有着媒体时代素有的时代使命和梦想情怀。这一切,在本来生活的供应链端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面临生鲜电商群雄火拼的时候,喻华峰和本来生活的努力瞬间归零。

他们的努力,为地方政府和农民打通了接近电商平台的通道,却无法持久的成为本来生活的核心竞争力。如今,去供应商已经成为生鲜电商行业共识。按照京东CEO刘强东的说法,去中介化是趋势,未来不需要分销商。包括本来生活在内,京东、顺丰、沱沱公社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走近原产地,致力于实现原产地直供。

 ▲ 京东、顺丰、沱沱公社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走近原产地,致力于实现原产地直供。

与中粮的自营相比,本来生活的原产地供应链是弱关系。在生鲜电商平台竞相争夺上游原产地的时候,本来生活势必加入价格战。在面临更多的利润诱惑的时候,地方政府和农民会天然的选择给予更高利益回报的平台。

其实,这个迹象早在褚橙入驻天猫之时就已经摆在他们面前。

2、不论软硬:终未走进用户心坎

本来生活一度深入人心。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相信至今你还记得,这个有故事的褚橙。这是资深媒体人喻华峰为本来生活打造的第一个爆款产品。喻华峰的设计意味深长。他希望用食物重新缔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食物作为媒介,把产品内容化——这不仅完成了营销,还塑造了品牌,为产品增加了附加值。

不过对于一个电商平台,仅仅依赖爆款产品不足以满足服务大众的要求。已经在供应链深耕的本来生活,需要更多的出口,把内容化的产品传递到用户手里。

 ▲ 褚橙是喻华峰打造的第一个爆款产品。

为此,本来生活推出了走近用户的本来便利,与一千多家便利店合作,让用户可以得到距离自己最近的便利店的服务。在喻华峰的战略中,本来便利的意义与前述理念一脉相承。

本来便利不仅仅是一个为线上线下资源提供整合的工具,在本来便利上线之初,喻华峰特意强调自己选择进入生鲜O2O模式,意在优化生鲜最后一公里配送、为消费者提供多元的消费场景补充。

如果不出意外,本来生活将会把越来越多附有内容化的优质产品,输送给更多的主球品质和品味生活并信赖本来生活的忠实用户。然而,本来生活的渠道建设并不顺利。最新的消息是,本来便利在本来生活内部已经搁浅。

本来便利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出现漏洞——用户反映收到过期、临界过期产品;便利店沦为代售,跑腿挣差价;派送方式粗放原始,没有专业保鲜措施……

 ▲ 本来便利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出现漏洞。

这或许与喻华峰以及他的团队基因有关。这个有着专业媒体人素养的创始人,在本来生活的项目中融入了太对媒体人的情怀,包括对人的使用。本来生活的运营团队并没有专业的物流和电商经验。在本来便利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甚至没有为合作便利店明确规定生鲜商品的损耗。 

与外界对“后继无橙”的质疑不同。真正影响本来生活持久运营用户和品牌能力的,并不是营销能力。即使行业有同样优秀的营销手段,并不影响这个团队按照喻华峰的意味深长的设计。他们仍有对新的爆款产品的打造能力,也有持续运营被赋予内容化的产品的能力。

本来生活的冷链配送历来就受质疑。与初期他们不计成本提供的专业冷链配送不同,在后期包括本来便利、微特派在内的未来生活配送,不断接到用户投诉。

遭遇滑铁卢的本来便利,可能让这个精美的设计链条断在了用户门口。

3、后梦想时代:如何留下来?

新一轮的融资,喻华峰是围绕本来生活的战略布局选择投资方。

中城投资是由南都、万科、华远等全国25个主要城市的55家地产商组成的私募投资管理机构,这与2C业务走进社区家庭、2B业务围绕写字楼扩展渠道密切有关。在喻华峰的布局中,即使本来便利受挫,整合实体零售网络不能放弃。九阳股份是一个致力于智能厨房探索的中小家电行业领导企业,本来生活又在与更有影响力的智能家电行业领导企业美的深入洽谈。

 ▲ 新一轮的融资,喻华峰是围绕本来生活的战略布局选择投资方。

实际上,这些只是对本来生活全产业链战略的点缀。早在2015年本来生活的全产业链架构布局就基本完成。

在本来便利遭遇滑铁卢之前,为水果店供货的本来果坊和为便利店供货的本来集市,就开始发力O2O。本来生活新一轮融资青睐于中城投资合作,也与此是一脉相承。

不过,目前看来本来生活的全产业链布局只是勉力而为,本来生活至今并没有建立具有绝对门槛的核心竞争力。如前文所述,本来生活的上游供应链已经在沦陷,接近用户一公里的环节还在试错之中,一直在自建的重资产冷链物流既需要钱又需要时间。

 ▲ 生鲜电商正处于由春秋时代向战国时代的过渡阶段。

投资方之所以选择本来生活,其实很大程度是是因为生鲜电商行业格局未明。

大战一触即发。喻华峰非常清楚自己目前身处境地,“生鲜电商正处于由春秋时代向战国时代的过渡阶段”。数千家生鲜电商企业虽未盈利甚至几乎都在亏损,但资本市场的钱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弹药。与本来生活在行业积累、资源配备方面各有长短,而京东、阿里、百度以及中粮、顺丰正虎视眈眈,他们在其中的布局依托各自的优势有着各自最拿手的杀手锏。

因此,本来生活这个阶段的取长补短尤为重要。喻华峰如何在大战之前与上游原产地建立更牢固的契约关系,让接近用户的最后渠道以主人翁的心态与本来生活合作,这将决定他在未来混战之中的主动性。

如果上述领域本来生活还需要加入混战,他将难以把更多的资源专注于物流和冷链建设。 虽说整个冷链物流行业规范、成熟的发展会降低生鲜电商的物流成本,但这还需要时间。

如同几年前团购行业“百团大战”地爆发一样,生鲜电商也是一个需要规模效应的行业。除了在本轮融资能力范围之内把自身优点加强、短板补齐的布局,本来生活还要在傍大款和抱大腿之间做出选择。

理论上讲,本来生活可以与BAT联姻,通过巨头获得流量优势,并有资金支持;本来生活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更大额度的资金,在生鲜电商的群雄争夺战中开打硬仗。

群雄逐鹿,但最终行业会是少数寡头的天下。大战前夕,或许喻华峰的机会来了。

作者:宋清华@北京

版权声明: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转载时,请注明:转载自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作者:宋清华@北京。如有其它需求,请联系我们(微信号:EudoraTian)。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