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再工业化,靠什么?

特朗普的再工业化,靠什么?
2016年12月09日 00:35 欧洲经济与文化

特朗普的再工业化,目前取得了几个业绩,但是,路子是“胡萝卜加大棒”,简单粗暴,没有持续性。

未来发达国家的“制造”,包括中国制造,必须走出新路子,向“智造”挺进。

▋ 特朗普的再工业化,算是初战告捷么?

特朗普还没有上任,在美国再工业化话题上,已经成功留住开利空调1000个工作岗位,争取了日本软银集团500亿美元投资,创

造5万个新工作岗位,赢得了头彩。

但是,仔细看来,特朗普的政策,简单粗暴,可以说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未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还很难说。

孙正义明确说,本来他对于在美国投资,是没有吸引力的,但是特朗普当选总统了,他愿意给面子,相应特朗普的号召。

迎合一个月以后就上任的总统,按照亚洲人的思维来说,总是稳赚不赔的。孙正义希望加强美国的政坛影响力,来推进投资并购。孙正义也是有求于特朗普。

孙正义的日本软银,已经收购了美国的电信运营商Sprint,原本希望将Sprint与T-Mobile US合并,以挑战市场龙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及威瑞森通讯(Verizon Communications)。在美国监管机关暗示,将驳回该计划后,Sprint不得不放弃对T-Mobile的收购。

为了留住开利,美国政府的代价巨大。开利之前曾宣称的,以每年6500万美元的代价,将2100个制造业工作岗位保留在印第安纳州。

印第安纳州的补偿部分为700万美元,大约有500万美元是以扣减州税的形式出现,并视开利能否满足其雇用目标而有所变化,而另外100万美元将用于工作岗位培训,最后100万也是以课税扣减的方式出现,但条件是该公司向其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工厂再投资1600万美元。

通过每年3万美元的代价,来留住一个工人在美国,这个代价,未免也太高了。这个价格都能雇佣普通程序员了。

特朗普表示,政策上的吸引不是唯一手段,他还很乐意通过直接干涉,对企业留在国内,进行施压。

特朗普说:“不允许那些公司,在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的情况下,离开美国。”

这种威胁真的能奏效么?或者说长期奏效么?

据知情人士分析,由于开利空调所隶属的联合技术公司,在去年约有10%或56亿美元的收益,都来自美国军方订单。

所以开利公司真正的动机是,在新政府下,迎合特朗普的再工业化,用1000个美国工人的代价,保住美国军方订单的大头。

▋ 再工业化的承诺,特朗普胜选的关键

美国总统选举,摊开选举地图,希拉蕊不仅输掉关键的摇摆州,在「铁锈地带」(rustbelt)地区的几个州,更是全军覆没。

图片说明:美国铁锈地带,过去的工业区已经衰败

欧美各国情况,放眼望去,各地保守主义政党纷纷抬头,与传统制造业城市没落、工厂关闭、城镇凋敝的背景,不无关系。就像即将溺水的人,紧抓稻草不放一样,人们在经济处境变坏时,习惯将全球化、自由贸易、移民……的负面效应放大,怀念过去的美好日子,希望回到难以反转的过往时光。

图片说明:美国铁锈地带,过去的工业区已经衰败

奥巴马政府,没有看到制造业工人的处境变差吗?希拉里怎么忍心让「锈带」区的传统支持者失望?其实奥巴马政府鼓励「制造业回流美国」,着力推动鼓励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例如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画(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 ; AMP)和美国制造业创新网路计画(National Network for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 NNMI)。

而美国的制造业就业人数,也终于在连跌31年后,从2010年的低谷,缓慢增长80多万人。

但是,进步缓慢,原因在于,再工业化的方向不对。

▋ 从「铁锈地带」,到「智慧地带」?

美国畅销书新《世界上最聪明的地方:从锈带到智带,看智力共享,如何引领全球铁锈地带城市聪明转型》所描述的,像是一场宁静的产业革命,正在欧美悄悄出现。精确地说,隐形革命像是星星之火,在欧美许多曾历经繁华而又没落的城市,燎原而起。

作者千里迢迢,走访多个因全球化而没落的欧美工业城,在新书里分析了,这股「再工业化」崛起的趋势力量。他们认为,在政府、大学、企业联盟的力量结合之下,西方国家正要夺回那些被新兴市场国家抢走的投资与就业机会。

作者范艾格特梅尔,曾经是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也是早在1981年,提出「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的第一人。他在书里,描述了充满希望与及富启发性的探索过程。他们的实地调查见证,新的欧美竞争崛起者,将来自被漠视的地方──这些城市和区域被归为无望的「锈带」,甚至已经遭到遗弃或淡忘。

图片说明:美国铁锈地带,过去的工业区已经衰败

就以俄亥俄州艾克朗为例,这里曾是全球轮胎产业的重镇,但现在世界各地,随便都可以找到成本更低廉的轮胎生产工厂。然而,艾克朗经历浴火重生,成功转型为聚合物产业的世界龙头。艾克朗大学的聚合物研究中心、当地小微聚合物企业致力开发各种新方法,将新材料商业化。现在这些公司雇用的员工人数,比当年轮胎业全盛期的就业人数还多!

同样地,荷兰的埃因霍温,在历经1990年代飞利浦大量裁员的冲击后,如今脱胎换骨。

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技术大学有上万名研究人员,将这里蜕变成芯片业的枢纽之一,也荣获「全球第一聪明地区」的美誉。

虽然过去的美好日子不再,流失的工作覆水难收,旧工厂也不再运转,但是新的“产官学”协力联盟诞生,把「铁锈地带」逐渐转化为「智慧地带」(brainbelt)。大学成为开放创新中心,与当地企业合作研发。而地方官员动员起来,打造鼓励创业、吸引人才的生态圈。他们拥抱新科技(医疗仪器、生物科技、新材料、智能自动化、3D列印、物联网……等),而高等教育也更加聚焦技职训练。

大规模追求效率、低成本导向的制造业思维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智慧生产」的宁静革命。

▋ 由「制造」,到「智造」

「智慧地带」仰赖的合作式工作风格,需要相当程度的社会信任和思想自由,而这正是欧美文化的特质。这些城市在交通、运输、农业、食品、医疗和健康照护等领域,正在孕育产业转型的产品与科技,把因全球化而流失的就业机会,一点一滴重新创造出来。

过去25年,新兴市场因成本优势而崛起。但未来的年代,谁能够制造最「聪明」、而非最「便宜」的产品,或许才是竞争崛起的关键。

然而,翻开欧美地图,并不是每个没落城市,都有能力咸鱼翻身。关键在于附近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能量,在适当的规划下,善用旧工业城的制造基础,就有可能将「制」造,转为「智」造,已经没落的「铁锈地带」,才有重生为「智慧地带」的机会。

有批评者认为,「铁锈地带」变「智慧地带」的这种说法,不过是欧美中心的「壮胆」,实际效果不大。因为真正成功的「智能」制造,

一旦要规模化生产,就不得不考虑成本、效率、物流等因素。

但无论如何,重视科研价值与产学团队的趋势,正在欧美带动新一波的经济增长动力。

可惜的是,对特朗普这位干练的强人总统而言,却是时不我待。「铁锈地带」茶已凉,「智慧地带」席未暖。

目前他还只能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威逼利诱美国企业,来创造个别的工作机会。

中国是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基地,对中国而言,也许《世界上最聪明的地方》书里所透露的最佳启示,就是重视并解放大学的研发能量,放开不必要的政府管制,鼓励产、学、研平台,推动轻、小、微智能导向的衍生企业,为经济增长与职位创造,再建新引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