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普天之下,人都喜欢往城市里凑?

为什么普天之下,人都喜欢往城市里凑?
2017年07月14日 13:56 明良海外置业

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人们爱往大城市扎堆,又为何一二线城市房市永远受到人们关注?去海外买房,为什么人们也优先考虑首都等大城市?今天就跟你聊聊关于大城市的问题。

城市化与经济的关系

放眼全球,城市化的浪潮不可阻挡。你可否想到,2010年时的东京,仅占全日本4%面积的空间,却聚集了25%的人口。

不过,比起人口的聚集程度,这个全球第一大城市的经济聚集程度更令人吃惊:该年度东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万美元,高出日本全国平均值67.4%。这样算下来,大东京一个地方就占日本总产出的40%

其他大城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据2004年的统计,大阪人口占日本人口1.6%,但经济(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参照,以下简称GDP)占4.1%;

伦敦人口占英国人口11.8%,经济占13.3%;

纽约人口占美国人口2.3%,经济占3.5%;

芝加哥人口占美国人口0.92%,经济占1.25%;

洛杉矶人口占美国人口1.3%,经济占1.68%(把这三大美国城市加到一起,人口占全美4.52%,经济占6.43%);

多伦多人口占加拿大人口13%,经济占14.4%。

发展中国家好像也是如此,如墨西哥城的人口占全国19%,但经济占20%。

还有一个更为夸张的例子:35.7%的埃及人口聚集在只占全国土地面积0.5%的首都开罗,但产出的GDP却超出了全国一半!

看来,客观上,的确存在着经济发展和财富分布的地理不平衡性,人口、生产和财富倾向于往大城市,特别是发达城市聚集和集中。

那么,为什么普天之下,人都喜欢往城市里凑?

文化等层面今天暂且不谈,经济上的动力看起来直截了当——城市创造更高的收入

对于大城市的优势,经济学家已有了很多论述,斯密很早时就指出,细致的分工依赖于密集人口

只会做一种糕点的面包师,无论手艺何等高明,在小镇上是找不到工作的。而他在大城市却很可能享受五星级酒店的高薪。

所以,越是高级的专业化人力资本,越需要在高度密集市场上就近兜售,以实现其价值。

消费也是如此,越是特殊的偏好,越是难以在人口稀疏的乡镇得到满足

若一种商品的目标消费群小于总人群的0.1%,便不可能在只有几千人的小镇设立零售店或代理商。

有形商品的问题还能借助物流业的发达而得到改善,服务业则更难办,在小镇上你找不到好的电影院、风味特殊的餐馆,大明星也不会来这里走穴。

更要命的是,许多消费必须由趣味相投者共同进行,或需要看得懂的观众在场才有意义

在小镇上,你那件手缝西装会被叫做皱巴巴的、针脚不齐的外套;作为球迷,你找不到人一起观球畅饮欢呼;作为发烧友,没人听你吹嘘那根能收上千个节目的天线;即便在数十万人的中型城市,你也难以在每个周末凑齐一桌人打桥牌。

密集人口在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上的优势,构成了人们向大城市聚集的基本动力,但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

同样重要的因素是:在现代社会,都市已成为人们价值追求和地位提升道路上的一座灯塔,那些力争上进、不甘寂寞与落伍的有志青年,很少能在大城市以外找到施展这一追求的舞台。

因此,人们不管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都会不自觉地向城市聚集,这就是经济聚集甚于人口聚集

这么想吧:开始兴许是安全或其他随机的原因促成了人口聚集,但人们只要发现人口聚集有利于经济增长,聚集到一起有利于增加收入,聚集与再聚集的增长引擎就发动了

经济聚集度与人口聚集度的关系

只要经济聚集度高于人口聚集度,那么除非有越不过去的屏障,就一定还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

仍以大东京为例,早在30年前,就有很多人抱怨这个天下第一大都会的人口太多、空间太密、承载力不堪负荷。

有关的立法和政策,也在很长时间里围绕“东京疏散”、“更平衡增长”的思路推进。

可是,几十年时间过去,实际趋势还是聚集度在增加,因为东京的致命吸引力还是挥之不去,“向东京聚集”的进程还是势不可挡。

道理简单:即便加上疏散和平衡政策的作用,东京的经济密度依然高于其人口密度,人均产出还是高出全国平均水准近70%。这是说,移入东京的,收入水平就提升。

人往高处走,那还能挡啊?

当然,大东京的高密度也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成本与生产成本,可是利害相权,孰轻孰重,当事人总是算得明白的。

东京的聚集之势依然,恰恰显示了芸芸众生的算计结果,并一目了然地写在日本的大地上。

经济密度高于人口密度,必定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可是人口聚多了,经济密度是不是一定还可以提升?不见得。

2004 年首尔的情况就是这样的,这个韩国首都的人口占全国的21%,但经济仅占20.7%。此前多年的报道说,首尔像个黑洞一样吸取着全国的资源,甚至闹得釜山那样的城市也出现了负增长。

首尔的情况,更像是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持平,甚至略有不逮,那么这个城市的人口聚集就达到一个平衡,再也难以继续。

还是“人往高处走”的准则在起作用,既然此处经济聚集趋势不再,收入“不留爷”,那人们就寻找其他收入更高的“留爷处”。要是处处不留爷呢?那城市化就到顶了,因为事情已经“均衡”。

人口聚集推进经济聚集,反过来再刺激人口聚集,这就是城市化的动态进程。但我们也无法肯定的说,推进城市化的动力永不衰竭。

我们只能说,迄今为止,全球范围的城市化依然没有停步的迹象。当一些城市停滞、衰亡时,另一些城市生机勃勃地兴起;一个时期——有时候真的很长——城市化止步不前,另一个时期,城市化又欲罢不能。

我们能够抓得住的,唯有一个关键点,这就是经济聚集是不是甚于人口聚集。

如果环境的、技术的、制度的和观念的条件能够维系经济聚集超越人口聚集,我们就有把握推断城市化必将继续。

反之,经济地理就将重新“变平”,不管你我高兴还是不高兴。

由此可见,大城市不管是北上广深,还是东京、纽约、伦敦,只要它们还在经济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人口聚集就是长期的趋势,而其他城市也会因为经济增长吸引更多的人才,未来这种相互推动关系也会使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更加协调。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长期来看,投资海外国家的首都应该是比较可靠与有保证的。因为毕竟首都从城市的资源来说,无论从经济聚集还是人口聚集,都是超过其余城市的。本文由海外眼整理发布,更多海外资讯请关注海外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