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凌晨连发三文,起底宝万之争

新华社凌晨连发三文,起底宝万之争
2016年07月09日 01:10 环球老虎

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老虎财经(laohucaijing01)

新华社报道表明了监管的态度,宝能系资金运作风险进一步暴露。而这一场事件当中,虽说争夺控制权无可厚非,但依法依规,按照法治化、市场化的原则似乎在此时显得更为重要。

新华社7月8日凌晨发布关了 “宝万之争”的三篇文章—— 《争夺和博弈应在制度和规则下进行——万科事件当事人王石、姚振华谈争端》、《起底宝能系资金链》、《 该不该管?怎么管?——万科股权之争绕不过的监管有哪些? 》。

围绕监管与资金杠杆,新华社对宝万之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也让我们得以直接的看到此时的王石与姚振华对于整个事件的表态,以及这一事件中无法避开的监管。

杠杆之谜

宝万之争,最为扑朔迷离的莫过于宝能系所用的杠杆比例。尽管各家媒体都列举证据对此进行了分析,杠杆究竟是多少仍然让人觉得难以琢磨。

新华社记者表示,在对万科股权进行收购直至成为第一大股东的过程中,宝能系通过技术操作多途径募集收购资金,其中的杠杆风险不容忽视。

尽管此前万科A在7月7日的详实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提到宝能系用于买入万科股票的资金杠杆仅为1:2。同时,姚老板在回应新华社记者时也表示,宝能资金实际杠杆倍数为1.7,最高不超过2,完全处于安全范围以内。

但在这一点上,王石显然并不是这么认为的。与1:2相差甚远,他指出宝能系杠杆或在20倍以上,“用很高的成本集资,再放很高的杠杆来做高风险的股票投资,不断举牌,攻城略地,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新华社的报道中,来自专家的分析认为宝能系的杠杆为4.9,这一比例建立在考虑宝能以11.8亿元净资产撬动前海人寿104亿元的保险资金的基础上。而据参与调查的人士表示,这一比例应该更高。

这些数据背后,带着让人不安的风险。

正如凯石益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仇彦英所说,无论是融资融券,还是银行理财资金、万能险资金,所有的杠杆都依赖于二级市场股价的上涨来实现兑付。一旦万科股价持续下跌,或股市出现趋势性下行,风险可能沿着杠杆资金链条跨市场、跨行业传递。

资金来源之谜

若真为姚老板所言,宝能系的杠杆不及2,那么撬动杠杆所需的资金数额巨大,这一部分钱又是哪里来的呢?

新华社的报道中提到,监管部门聘请的专业机构出具的报告中指出,宝能系在万科停牌前的资金数据为,“自有资金62亿元,杠杆撬动资金262亿元,杠杆倍数4.19,总耗资约430亿元,购入占比24.27%的万科股票,账面浮盈超230亿元。”

这还仅仅是在万科停牌前的数据,根据新华社报道梳理,宝能购买万科股票的资金“金主”经历了三个阶段:

先是由前海人寿的保险资金购买万科A,直至第一次举牌。2015年7月后,除前海人寿外,宝能系旗下钜盛华以自有资金约39亿撬动券商资金约78亿元,以用来购买万科的股票。此后,逐渐又有银行理财资金参与其中,大额资金通过成立浙商宝能合伙基金等方式进入到钜盛华。

而万科复牌这期间,宝能系在债市更是安排了300亿资金。其中,宝能系”公司深圳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宝能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2016年期间,分别通过海通证券、爱建证券和招商证券,承销债券高达310亿元。而这些债券主要集中在今年六月万科复牌前夕密集筹备发行。

值得注意的是,据财新报道,今日在交易所审慎态度下,宝能系26.2亿私募债发行中断。在宝万之争越来越白热化之下,监管层的态度似乎已是很明确。

在新华社《起底宝能系资金链》的报道中,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提出,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的钱要问明来路,尤其是用于大型上市公司收购的钱,特别要清清楚楚交代。因为自家的钱还是借来的钱以及用不同方式借来的钱,内含不同的行为逻辑。

宝能负责人姚振华在提供给新华社记者的书面回复中说,前海人寿投资万科的资金属于保险资金,完全合规合法。钜盛华投资万科的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依法合规的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方式包括两融、资管计划和收益互换。上述资金来源风险可控、合法合规。

万科股权之争绕不过的监管

是不是风险可控,是否合法合规,似乎由监管来说明更让人信服。

据新华社报道称,监管部门的联合调查组,从银证保各自领域来看,没有发现宝能资金的合规性问题。

善于资本运作的宝能集团,必然不会犯不合规这等自毁前程的明显错误,而撇开银行、证券、保险等单一行业角度来看,宝能购买万科A交易的复杂结构涉及的风险尚未有明确衡量。是否就符合监管,并非能够轻易断定。

新华社记者表示,“从跨行业、跨市场的整体角度观察,其交易结构复杂导致风险底数不清,暴露出现行监管体制仍有漏洞。——分业监管导致监管真空,穿透式监管缺失。”

而分业监管导致的真空,不会存在太久。

日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对万科、宝能、华润各方发出问询函,不断督促各方规范信息披露行为,及时、准确披露信息。

何去何从

资本运作本身就蕴含着风险,关键是一旦触发,最终买单的会是谁?

“有些人强调资本的力量,但大股东的权力也不是没有边界的。”王石说,宝能种种意图控制公司的做法,对于中小投资者是一种伤害。当然,万科管理层在处置此次事件时,也有很多不当之处值得反思和检讨。

专家表示,万科事件参与各方出于各自利益,争夺公司控制权无可厚非,但一定要在制度、规则的框架下进行博弈。依法依规,按照法治化、市场化的原则,事件方能得到解决。

截止今日(7月8日)收盘,深指报10611.80,收盘跌幅0.08%,此时距离开板万科A已跌23.25%,中小股东可谓损失惨重,不知此时此刻作何感想。

此前网传万科将变国有控股且王石将实质性退休,而尽管万科紧急辟谣否认了这一传闻。7月8日下午,深交所就万科变国有控股传闻向万科发关注涵,要求其在12日前将相关说明及证明文件书面函告深交所并对外披露。

在整个事件重归于平静之前,关于万科和宝能系的谣言与猜测很难偃旗息鼓。而在如此缠斗下去,或许没有谁能笑到最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