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就像流感一样在传播,“高烧”是否成为楼市常态?

买房就像流感一样在传播,“高烧”是否成为楼市常态?
2016年09月13日 19:27 雪松控股

时至9月,内地楼市也如天气般开启了“秋老虎”模式,就连段子手也是拍马赶到,贡献出“金句”:明明可以靠买房致富,却非要逞强创业。

但从长期来看,投机炒作带来的“高烧”难以持续,楼市重新回归理性健康发展仍是大概率事件。

如《人民日报》所说:“高烧”不会成为楼市常态!

楼市“高烧”在哪?

实体不振,所有的钱都在流向房地产业。

据央行数据显示,中国前七个月个人住房贷款增加将近3万亿元,住房与土地开发贷款将近4000亿元,房地产贷款合计在3.4万亿元,占前七个月中国各项贷款增加额8万亿元的42.5%。

狂热的情绪传导下,人们似乎对数字失去了感觉,再多、再贵的房子推出,总是一抢而空。

在货币宽松的背景下,全国楼市房价仍在继续上涨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8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227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17%,涨幅较上月扩大0.54个百分点。

地王频出、高离婚率、高房价等种种高烧背后的不良信贷及信贷风险已甚嚣尘上。

8月25日,建行2016年中期业绩发布会称:我们给买房的贷款,已经是给卖房的贷款的6倍了。截至6月底,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18万亿元,新增逾4000亿元,同比增幅14.7%。

楼市俨然已面临“高烧”,这个时候,人民日报跳出来说:高烧不会成为楼市常态。

靠谱吗?当然靠谱!

“标本兼治”楼市才能降温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市场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常态,没有哪个市场敢说自己是万古长青的所以高烧并非是楼市的常态。

多位学者分析指出,当前楼市“高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暂时下降,导致追求高回报的资本进入上涨预期较强的楼市之中。

需要看到,炒作之风既不利于楼市自身健康发展,亦有可能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形成牵制。对炒作者自身而言,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投机,便无异于“刀口舔血”。

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权衡表示“当前楼市呈现‘热点扩散’特征,一方面有居民自住消费需求提升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相当多的投资投机资金进入有关。同时,一些中介和房产商违法散布的虚假信息,又助推了市场‘燥热’情绪燃烧。”

在权衡看来,房价上涨过快、涨幅过大的危害有三:

 一是房价持续、过快上涨将引发资源配置扭曲,加剧经济中现有的结构性矛盾;

 二是房价过高会挤压当地居民其它领域的消费支出,进而影响相关实体经济产业的正常发展;

 三是进一步抬升商务成本、人力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降成本’的种种努力,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当地创业创新潜力的释放。

所幸,纵观内地形势,中央政府随时出台调控政策。

我国今年的五大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这是一套组合拳,需要同时开打、同步推进。

因此,各地在大力推动楼市去库存的同时,还必须积极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真正改变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在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先生看来,杠杆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你把杠杆降得太快,可能一下子把经济增长速度又打下来了,甚至可能造成就业的问题。但是如果你在中长期也不降杠杆的话,那么风险就会不断地积聚。

因此要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中长期来讲,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办法,至少让杠杆率的增幅可以降下来,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是具体怎么降下来,要分析各个板块杠杆率的来源等等。

比如在过去十几年当中,杠杆率上升1/3的来源是房价的上涨,因此在房地产领域当中还是需要采取很多措施抑制泡沫过度的加大,抑制过度的金融资源流入到房地产行业当中去。

针对如何进一步规范楼市秩序、遏制炒作风气,权衡建议应从“标本兼治”的角度入手。

权衡表示,目前来看,应该继续坚持打击干扰市场的行为,及时传播真实信息,引导购房者形成理性预期。从根本上看,则应该扎实落实好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部署,积极培育实体经济的新动能,提高资本对这些领域投资回报的预期,吸引资金回流实体经济。

此外,房地产调控政策本身也应该进一步因城施策,该收紧的收紧、该放松的放松。

“房地产市场分化不断加剧,地方政府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这将是下半年楼市政策主线。”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报告分析称,中央层面的房地产政策已开始趋于稳定,地方因城施策力度将不断加大。

“高烧”难以成为中国楼市常态

除了调控政策之外,越来越多的市场信息也显示:“高烧”难以成为中国楼市的常态。美国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日前就发布报告指出,由于政策的支持作用递减、比较基础较高以及土地价格上涨,未来12个月内中国房地产业增速将放缓。

对于国内房地产市场下半年以及未来几年的走势,开发商普遍认为会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区域分化将更加明显。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可能面临调控但前景依然向好,三四线城市仍然以去库存为主基调。

实业派、理论派对房价的预期各有不同,到底未来房价何时能有个合理的调整,还不得而知,想买房的小伙伴们且买且珍惜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