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都是“蠢”的,无一例外——泰勒

人民群众都是“蠢”的,无一例外——泰勒
2017年10月13日 00:20 老晋房产观

微信公众号ID:JJJDTZX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出炉:获得者是美国科学家理查德·H·塞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其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

理查德·H·塞勒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是行为金融学奠基者之一,他的研究挑战主流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在学界负有盛名。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塞勒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争执时说道:“我们模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巴罗认为他模型中的人同他一样聪明,而我则认为他们像我一样蠢。

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人民群众都理性的,他们的行为都是在趋利避害,举例如下:

你告诉群众:来啊,这儿有钱拿!

群众就会跑步过来拿钱!

你告诉群众:有危险啊!快跑啊!要死人了!

群众就会跑步躲避灾难!

不过塞勒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很多时候人们都是非理性的。他们会因为各种心理上的因素,导致有好处不去拿,有危险也不会跑。

他证明了一件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事实:人民群众都是蠢的,无一例外,包括他自己……

简而言之就是说:人民群众都是大傻比!

好了,下面我们开始举例。

举例一:

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种物品之后,对这项物品的估值立刻会大大提升,一个人买了房子的人,立刻觉得房价不贵啊,这房子很值啊。房子的价格前后没有变化,同样都是50万每套,但同一个人购买前和购买后,心理的估值完全不同。所以购房“定金”这个词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举例二:

春运时候的高铁,理应(高峰期暂时)涨价但是却不敢涨价,怕落个趁火打劫的骂名。但是当高铁公司宣布入不敷出连年亏损要求永久涨价的时候,反对的声音就小了很多,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是否真的亏损,或许我们根本不去关心。这就是泰勒的社会偏好理论,帮助企业决定什么时候涨价。所以,开发商延期交房的时候告诉你,为业主升级改造小区绿化,业主明知道是开发商拖延时间,但一般不会去找麻烦。

举例三:

一个人坐地铁去电影院的路上,发生了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你丢失了50元的公交卡,第二种情况是你丢失了50元的电影票。那么这两种情况下你会去看电影吗?当你丢失了公交卡时,你多半会去看电影。当你丢失电影票时,你多半就放弃看电影了,因为你觉得再买一张票等于你花了100元去看电影,太贵了。而实际上,这二者是等同的,你都是丢了50元,但是对人的心理冲击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心理账户理论,人们在进行各个账户的心理运算时,普遍特点是并没有追求理性认知范畴中的“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层面上的“满意最大化”。所以,超市里摆出来几斤特价鸡蛋,为了满足鸡蛋这个心理账户,大妈们就会每天去逛超市,而后买一堆没用的东西。

举例四:

小明今天发了工资20000元,对于工资,他有可能会精打细算其用途。

小明今天发了奖金20000元,对于奖金,他会去吃饭、唱歌、孝敬父母或者把妹。

小明今天中了彩票20000元,对于博彩收益,他会大手大脚花掉这些意外之财。

然而其价值本质却是一样的,三个20000元完全等值,但是由于存在心理账户,个体在做消费决策时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就是心理账户理论,个体在做决定的时候,开支的每一项都单独设类。所以,北京的土著拆迁户,几年后一般都开着奥迪拉黑活。

举例五:

我今天给你一百万,而如果你再要等一个月,到11月11号就给你110万,那你是选马上到手的100万,还是一个月后的110万呢?大部分会选马上拿到100万。

我20年后的10月11号我给你100万,如果你愿意再多等一个月,11月11号给你110万,请问你选哪一个?大部分人会选11月11号的110万。

其实这两种选择面临的情况是一样的,它的区别是等待的时间不一样。这就是双曲贴现,也就是说,人民群众会自觉的选择短期利益,理想什么的东西,都不会想太多,而且想过的也几乎全部没有实现,除了“我要长大”都实现了。所以,每次打开支付宝,不是让你抽优惠券,就是让你抽流量券,让你马上使用……

举例六:

一些网站将比较隐秘的收费项目设置成默认选项,除非你特意删除,等你提交完成时,就会发现,莫名其妙多了一堆你本不愿意支付的账单。好比,携程网站售卖机票时会捆绑出售酒店优惠券、汽车券等。所以,不是携程坏,是人民群众傻。

举例七:

汽车限号可能会成为一个不经济的办法。限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似乎限制力越强,交通就会越通畅。然而,如果市民私家车被允许上路的时间减少了,其中肯定有不少人出于“止损”的目的,要么愿意在允许上路的时间内增加出车,要么会再去买另一辆车。如此一来,反而会出现更多的车在马路上拥堵,资源大量浪费的同时,道路境况并未出现明显改善。所以,我们感觉限号解决了交通拥堵,其实不一定是正确的。

举例八:

限购也不会真正的降低房价,越限购、房子越珍贵,稀缺性补偿。反而会抬高房价。所以,不要被限购吓尿,人民群众很多时候都不是理性的。

举例九:

国家强制规定缴纳社保,不需要个人选择,“帮助”老百姓储蓄防老,如果没有强制性规定,企业会这么干?政府凭什么狂妄自大,对民众收入分配进行指手划脚,难道政府拥有更高理性?所以,生活中看似非常平常的事情,很多都不一定是最优选择。

举例十:

前段时间,环保组织起诉国内三大外卖平台商,指责他们默认为顾客提供一次性餐具。他们要求外卖平台商应改变设置,将默认选项改为“不提供一次性餐具”,以减少环境污染。这就是利用消费者的无意识,施加“助推”。这暴露了商家和政府“助推”的本质区别。商家默认给消费者提供便利,这是自愿行为,而政府参与的每一项“助推”,最终无不以“命令商家”为手段。

市场经济中,“助推”无处不在,典型的就是商家广告,诱导购买。这些无可厚非。表面看消费者被哄骗诱惑,利益受损——实际上,他们握有最终的决定权,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商家,迟早会被竞争淘汰,被消费者抛弃。

至于塞勒、桑斯坦这些经济学家,他们鼓吹的“助推”,鼓励政府“聪明地做事”。他们主张政府利用类的非理性,“温柔推动”想要达成的政策。通过“助推”,棘手事情也变得游刃有余。

就像个人所得税,一开始人们税痛强烈,普遍抵制,后来发明企业预扣个税制度,纳税人税痛减轻,政府也达到“拔鹅毛,鹅不叫”的目的。可是强制真的消失了吗?只不是从个人转到企业头上。这种“助推”大行期道将带来什么后果,这不是应该反思的事情吗?

塞勒的最新著作是《“错误”的行为》,我还未读到,看标题能猜想其大概。行为经济学对所谓“市场缺陷”的解读,和对“有形之手”的迷恋,并非偶然。自由市场主义者有理由警惕,行为经济学为干预主义提供了技术的钥匙。每一个赞成市场经济的人,都应当深深地警惕。

最后,泰勒的研究成果,证明了人民群众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傻”的,都是在被“助推”中,或者说都是在被“利用”中,自己却浑然不觉。当然,我不是说这是什么错。只是希望,不要因为电影票和车票的事情而平添苦恼。当然更不要相信什么限购限售能降房价,短期能降低房价的只有去杠杆。长期能降房价的只有去人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