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中国资本,欧洲足球俱乐部怎么买划算?

进击的中国资本,欧洲足球俱乐部怎么买划算?
2016年07月11日 15:49 DT财经

文/DT财经 王兆洋

先国足一步,中资军团席卷欧洲联赛

时代变了,现在中国球迷看着巴西、阿根廷国家队的主力、欧洲豪门的首发球员、世界杯冠军教练出现在中超各档球队,甚至是中甲球队的阵容中,已经见怪不怪。

这还不算什么。

过去两年,在中国高度重视足球的政治气候下,富豪们除了在以中超为核心的国内足球市场大展身手,还把视线望到了足球世界的商业最为成熟的欧洲:土豪们开始直接入股或购买欧洲俱乐部。

2014年7月,从事体育赛事策划推广业务的合力万盛收购荷兰甲级联赛球队海牙98%股份,成为这一轮中国商人大举进入欧洲联赛的开端。

此后,中资对欧洲俱乐部的投资,一发不可收拾:

一些原本在国内知名度并不高企业或个人,忙着入股或并购顶级联赛中游乃至二级联赛的球队,还因此一夜爆红。

比如,2015年11月,互动娱乐收购西甲西班牙人队约50%股份,并有望在之后增持到90%,将其变成完全中资化的俱乐部,类似的还有香港上市的照明企业莱德斯收购法乙球队索肖,体育商人蒋立章收购西甲球队格拉纳达并担任主席等。

与这样的“小打小闹”相比,资本雄厚顶级富豪们,则是瞄准了欧洲豪门。

2015年3月,万达集团收购西甲豪门马德里竞技20%股份,后者在上个赛季刚刚夺得联赛冠军和欧冠亚军。

同年年底,在习大大访问曼城俱乐部之后,文化集团和中信资本以4亿美金收购了这家英超新贵13%股权。

刚刚过去的6月,刚买了一个中超俱乐部的苏宁,更是干了一票最大的:

以2.7亿欧元拿下国际米兰70%的股权,直接让下赛季的意甲赛场出现了一只“来自米兰的中国球队”。而国米的同城对手AC米兰,在过去大半年里传遍了与恒大、百度和美的等中资巨头的绯闻。

这幅中国金主大举入侵欧洲联赛的场景有多壮观?

DT君为大家总结了一张欧洲联赛的中资军团势力图:

不过,要提醒各位的是:

足球产业是个前期投入巨大,回报周期较长的生意,下手前还是要多研究,了解欧洲各联赛的经营现状十分必要,接下来让DT君结合德勤2016年7月发布这份《欧洲足球联赛财务报告》,为你逐一科普。

英超难,英冠也可以

其实英超很早便对外来投资者开放,在诸多豪门中都有外籍老板的身影。

只是这些投资者比中国富豪去得更早,所以中资现在想要直接进入,尤其是豪门球队会比较困难,像华人文化和中信资本这种入股曼城的机会可能不会多,这不最近英国媒体刚传出中国富豪刘益谦想入股利物浦被拒绝的消息。

不过,放低眼界的话,其他机会还是存在的。

比如阿斯顿维拉,被中国的味精企业睿康集团花费约7000万欧元全资收购,公司老板夏建统成为俱乐部主席。

能够入主维拉这样的老牌球队,其实是因为赶上了维拉遭遇运营危机,在15/16赛季结束后降级。

英冠球队在赚钱能力上肯定不如英超。不过,夏建统刚一入主,任命了曾带领切尔西拿到欧冠的迪马特奥为主教练,可见雄心勃勃。

(图片说明:夏建统和阿斯顿维拉新任教练迪马特奥;来源:CFP)

再加上维拉的“底蕴”,如果一切顺利,维拉一个赛季后杀回英超的可能性很大。届时,夏建统的投入将得到可观的回报:

据德勤数据,如果一只英冠球队在2015/16赛季冲超成功,其收入将增加1.7亿英镑。

想赚钱,投英超

英超是商业化程度最深的足球联赛。根据德勤的分析,英超的盈利能力遥遥领先其他联赛。

图中明显可以看出,英超的盈利在2012/13赛季后大幅提升,在13/14赛季达到顶峰。

在这张图中,德勤对盈利的计算并未包括转会费等,其实若计算进转会费,英超在12/13赛季及此前几个赛季也是亏损的。

当时,随着俄罗斯富豪阿布买下切尔西、阿联酋富豪曼苏尔酋长买下曼城,天价转会费及高额年薪成为普遍现象,整个英超在12/13赛季的20支球队中,就有12支财务出现亏损。

但在12/13结束后,英超在欧足联的财政公平政策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财政公平规定,对各队给球员提供的工资涨幅、营收情况等作出规定。

政策出台之后的13/14赛季,英超的整体盈利便达到了顶峰。

能够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归功于疯涨的比赛直播版权价格。

根据德勤数据,英超的版权收入在14/15赛季占了总营收的53%,且金额也远远高于其他四大联赛。更重要的是,电视转播的收入还会继续增长。

16/17赛季,英超将为俱乐部创造约0.95到1.5亿的价值。

情怀抄底意甲,不如抱紧西甲面向未来

意甲在中国球迷心中代表着一种情怀,国米已经被苏宁买下,而AC米兰的传闻则是一刻不停一直存在。

这也是因为部分中国商人确实有这样的意愿,愿意在情怀的指引下对意甲“抄底”或说接盘。

但是根据德勤的报告,意甲是五大联赛中,盈利最差的,常年处于亏损的状况。

而且,报告显示,国米、AC米兰等豪门球队在整个意甲的营收增长并不突出,反而是拉齐奥以及萨索洛这样的球队在最近几个赛季营收增长迅速。

不过,意甲的一个特点倒是符合中国企业经营俱乐部的做法。

根据德勤的报告,意甲的球员工资占总营收比重是五大联赛最高的。对比苏宁等企业在中超引援和球星工资上的大手笔,他们到了意甲的确可以无缝对接,毫无不适感。

只是,这样的做法让投资意甲透出满满的“接盘”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西甲的中资企业。他们看起来则比较有眼光:

西甲在高价卖出转播权后,迎来收入上的增长,并将成为欧洲收入第二多的联赛。

按照苏宁购买国米的价格,苏宁对国米的估值为3.9亿欧元,而根据万达对马竞的投资价格,马竞的估价仅2.25亿欧元。

但论成绩,马竞最近已两次进入欧冠决赛,而国米连续多年缺席欧冠……这样的价格比对,不知是说明万达的精明还是苏宁的阔绰。

德甲不欢迎外资?办法还是有的

与英超的高调、西甲的崛起不同,德甲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盈利。

根据德勤的报告,其盈利能力是英超之后,欧洲第二。但是,这样一个“金矿”目前对外来资本并不怎么欢迎。

德甲实行的是“50+1”政策,要求“个人或企业至少参与运营俱乐部20年以上,才可控股51%”。这样就导致外来资本很难立刻控制某只球队,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投资。

根据德勤统计,德甲的商业及赞助收入占整体营收的比例为37%,是五大联赛中唯一一个赞助收入超过转播版权收入的联赛。

当然,这里面也是有玄机的。

王健林的万达,就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万达集团10.5亿欧元,买下瑞士盈方体育传媒集团68.2%股权,而后者在去年8越与德甲的美因茨签下一份10年2.6亿欧元的巨额赞助合同,间接实现注资。

通过这样“先赞助+再深入合作的”运作,万达实现德甲的软着陆并抢占先机。有兴趣的土豪朋友,也可以效仿万达的套路。

除了投资,赞助也是一条去欧洲撒钱的路

中资赞助欧洲足球俱乐部这种形式,出现得更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

比如2002年时,中国电子企业科健就成为英超球队埃弗顿的球衣胸前广告赞助商,而且作为合同条款,将中国球员李铁和李玮峰带到埃弗顿。

根据当时媒体报道,当时科健付出的赞助费用约为220万英镑/年。

如果现在想这么干,价格可能要翻近三倍——2016年埃弗顿球衣广告最新的赞助费用,已涨到3年1600万英镑。

作为最早出海的中国企业,科健当时的广告投放目标其实是国内球迷,这家手机企业当时并无开拓海外市场的战略。

(图片说明:2002年科健赞助埃弗顿发布会,来源:CFP)

现在,赞助这种套路中国公司玩得越来越熟。

国产运动服装公司特步2010年成为英超伯明翰的球衣赞助商,2011又为西甲的比利亚雷亚尔提供球衣;华为2013年成为德甲多特蒙德和意甲AC米兰的高级赞助商,2014年又成为英超豪门阿森纳的官方手机合作伙伴……此外,还有无数球场广告、球员广告等商业活动中,都可以看到中国公司的身影。

欧洲杯期间很多人可能都已看到,海信的广告牌在赛场边的项目出现,而巴萨为OPPO拍摄的广告,比赛间歇更是在电视上反复播放。

这不是人傻钱多,玩足球还是为了利益

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入股也好,赞助也罢,中国金主去欧洲的目的,早已不限于讨好中国球迷。

对很多正在开拓全球市场的中国公司而言,积极于借助欧洲足球的影响力快速建立国际品牌形象,乃至打入当地市场。

苏宁在并购国米的发布会上就表示,购买国米的苏宁要做“意大利的苏宁”,要更好地融入意大利。

而夏建统买下的阿斯顿维拉,也是历史悠久,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和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在内,都是维拉队球迷。维拉老板的身份会帮助夏建统更好扩展当地政商人脉资源。

此外,投资欧洲球队的中国公司,有许多并非以体育为主业,投资足球俱乐部只是其布局体育产业的一环。

比如万达在入股马竞后,就继续高调开拓国际足球市场业务,3月宣布成为FIFA的主赞助商,与老牌FIFA赞助商可口可乐公司、阿迪达斯公司、VISA等跻身同一行列。

当然,对于中国足球的提升,这些买买买也有一定价值,比如学习先进俱乐部的青训经验、管理体系。

所以,土豪为足球一掷千金绝不是人傻钱多,他们要的还是实实在在的回报。

(了解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商业数据分析,欢迎关注DT财经微信公众号“DTcaijing”,下载“DT·一财”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