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定增遇冷 大批企业采取非股权融资“自救”

新三板定增遇冷 大批企业采取非股权融资“自救”
2016年07月19日 19:51 新三板府

  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家数逼近8000家时,后挂牌的一众企业没能赶上喝酒吃肉的好行情,甚至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了。目前新三板定增募资趋缓已成事实,众多新三板企业也在积极进行非股权融资。

  进入2016年以来,新三板市场的交易、融资行情趋冷,不少企业的定增方案无奈延期、终止或取消。据不完全统计,新三板已挂牌的7789家企业当中,获得融资的企业仅3100多家,占比近4成,而剩下的近6成的企业从未获得任何的股权质押、定增融资。

  新三板府(ID:xinsanbanabc)注意到,对于新三板企业来说,融资发展是第一要务,但针对二级市场无人认购的情况,企业只能另辟蹊径,采取股权质押、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甚至无奈选择向银行借款。例如,被誉为“新三板白酒生产第一股”的九华山酒(831799.OC),在挂牌一年半以来,已经四度发布借款公告。

  九华山酒:融资基本靠借

  九华山酒历史悠久,始建于1952年,前身为贵池县杏花村酒厂,建厂时间仅比贵州茅台(600519.SH)晚一年。资料显示,九华山酒主要从事白酒生产与销售,先后研发了九华山、牧童、杏村等三大品牌80余款高、中、低档酒产品。

  2015年1月21日正式挂牌新三板的九华山酒,并未能复制贵州茅台的“辉煌”。虽然贵为新三板白酒第一股,但九华山酒在二级市场至今没有发生任何交易。其市价与估值也早已被茅台甩至九霄云外,有数据显示,九华山酒的估值仅茅台的1/6000。

  除此之外,九华山酒的业绩也难以突破,产品销售囿于安徽省内。新三板府注意到,其酒品的主要销售区域仅池州市。财报显示,九华山酒2013年-2015年营收分别为5764.50万、4073.58万、4258.85万,净利润分别为160.34万、-480.45万、-582.08万元,营收增长乏力,业绩陷入亏损泥潭。

  在此背景下,九华山酒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之路,也可以说是步步艰辛。

  2015年4月20日,九华山酒发布定增公告,定增对象则是公司3名在册股东及其他核心员工;于8月3日认购成功,最终募集金额1008万元。此后,九华山酒并未成功在三板上融过资,缺钱只能向银行借款。

  2015年7月13日,九华山酒向银行申请借款3000万元,公司拟以公司厂房及土地使用权及作抵押,公司全体17名股东为此次借款提供保证担保;

  7月30日,九华山酒再次向银行申请借款900万元,以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11月9日,九华山酒再向银行申请760万元的借款;

  2016年7月18日,九华山酒公告称,拟向银行借款3500万元。

  这意味着,在挂牌后一年半的时间里,九华山酒共向银行申请借款金额达到8160万元,而通过定增,还是向内部人士发行的定增,募资金额则仅为1008万元。

  九华山酒也在2015年年报中坦诚,公司盈利能力依然较弱,主要原因是公司扩产后的折旧、利息支出增加了成本及财务费用,而同期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产能持续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

  当然,九华山酒也在积极改变企业困境。2015年度,九华山酒还跟茅台展开了合作,双方共同签订了《品牌开发合同书》,公司与茅台共同研发“森林生态酒”,九华山酒负责全国总经销,年销售目标为500万元。不知道,九华山酒能否借助茅台的知名度扭转“门口罗雀”的局面呢?

  定增遇冷,非股权融资频发

  进入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新三板企业延长定增打款时间、取消定增计划。新三板府此前就曾指出,今年以来,尤其是4月以来,新三板上的定增融资确实遇到了困局。即便在分层制度正式出台后,新三板的融资市场也未有改观。

  有专业人士认为,新三板定增市场遇冷,其核心原因还是增量资金不足,不是说没有资金,也不是资金不愿意去买,而是这些资金进不去。新三板缺长期资金,比如说社保资金、信托资金、保险资金。

  出路1 选择借款

  在此背景下,融资需求强烈的企业只能另谋出路。比如,像前述的九华山酒一样选择借款,其中包括向银行、股东或关联方借款等。

  新三板府统计发现,今年截至7月18日,新三板共发布了363份借款相关公告(包含补发、对外借款等),其中涉及33家创新层企业。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有8家创新层企业是对外借款,例如淘粉吧(834805.OC)、智途科技(832282.OC)、中天羊业(430682.OC)、掌上纵横(833416.OC)则是对外提供投资;仁新科技(833310.OC)向全资子公司提供借款、盈谷股份(830855.OC)向参股子公司提供借款、地源科技(831355.OC)向控股子公司提供借款、蓝怡科技(834099.OC)向员工提供购房借款。剩下的其他企业就是向银行或股东、关联方借款了。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淘粉吧(834805.OC)。淘粉吧原名为雷讯网络,其满足创新层的三条标准,是新三板为数不多的“三好学生”。更名后,淘粉吧发布了两条对外借款的公告。今年7月份,淘粉吧共进行了两次短期对外借款,一次是向向杭州爱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额度为700 万元人民币的短期借款,另一次则是向其有限合伙企业提供1500万的短期借款。

  截至2015年底,淘粉吧的现金流为970.05万元。在不影响公司业务的前提下,公司通过对外提供借款还能赚点利息收入。

  出路2 股权质押

  除了向银行借款,不少企业还选择了另一融资渠道:股权质押。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新三板股权质押融资公告1281起共出质109.70亿股,涉及公司全部数目约650家,与往年数据相比,2015年全年涉及股票质押的公司一共275家,出质频次1038笔,共出质112.63亿股,而2016年上半年出质频次已超去年全年总数量,而出质股票也接近去年总数。

  随着新三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扩容的速度从2015年爆发式增长进入一个相对缓和阶段,涉及股权质押公司总数也呈稳步增长态势,目前占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比例已达8%,预计全年可达10%以上。

  不过,鉴于新三板市场行情整体不佳,新三板股权质押环境并不好,很多银行或信贷并没有放开新三板股权质押业务,已开通业务的银行对股权质押融资的态度也明显收紧。

  并且,由于流动性限制,新三板企业的股权质押率颇低,一般在2-3折,新三板企业的股权质押融资成本较高。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三板企业未能实现融资,以及目前股权质押、定增趋冷,除了市场交易不活跃、导致退出难度增加外,最重要的原因则还是企业自身状况不佳导致企业难以吸引投资者热情,更难获得银行信任。

  出路3 融资租赁

  新三板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募资也悄然兴起。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7月19日,2016年共有35家新三板企业采取融资租赁方式,合作融资租赁公司16家,累计融资7.5个多亿。

  新三板府注意到,除芝星炭业(832740.OC)未披露具体的融资金额外,其它34家企业均已披露具体租赁融资合同内容。根据梳理,企业融资租赁募资500万以上的公司12家,占比36%,其中民祥医药(834738.OC)更是通过平安租赁、中关村租赁两家公司分别融资874.4万、750万,融资总额达1600多万。

  值得关注的是,豫新科技(836728.OC)通过中广核国际融资1.6亿,万峰电力(832648.OC)租赁融资1.2亿,丰汇租赁(834086.OC)租赁融资1.2亿,居2016年至今新三板融租租赁融资金额前三甲。众多融资方式中,融资租赁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渠道。

  在前述35家通过融资租赁融资的新三板企业中,协议转让23家,占比66%;做市企业12家,占比34%。而在新三板所有挂牌企业中,做市企业占比仅2成,这也意味着,采取融资租赁的做市企业比例更高。

  新三板府并注意到,在35家融资租赁企业中,也不乏创新层企业。根据统计,包括德泓国际(834086.OC)、佰惠生(835409.OC)、欧赛能源(836058.OC)康沃动力(832540.OC)等9家创新层企业采取了融资租赁方式。

  如前所述,在新三板定增募资趋严的情况下,众多的企业开始采取非股权融资的方式“自救”。府爷认为,在暂无实质性利好的前提下,新三板定增情况预计短期内很难改善,那些登陆新三板希望凭借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的企业们,可能还得苦练内功、多攒钱过冬啊。

  更多新三板资讯,请关注新三板府新三板频道(www.x3bf.com

  和微信新三板府(ID:xinsanbanabc)

  本文为新三板府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