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把共享雨伞半月全不见 创始人:这就是初衷

30万把共享雨伞半月全不见 创始人:这就是初衷
2017年07月07日 18:35 新三板府

继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后,又出现了共享雨伞!

虽然借着共享单车的东风横空出世,但在上海、深圳、广州、南昌等多个城市投放的共享雨伞,均遭遇了全部消失不见的尴尬。

这是一桩亏本买卖?

晴天借车,雨天借伞,恰逢前几月南方连连阴雨,共享雨伞出现的很及时。

7月3日,据南昌当地媒体报道,“共享e伞”投放的3万把共享雨伞在半个月后,已经难寻踪影。市民接受采访时称,“投放了没几天就全部不见了,全被人拿回家了。”

据悉,南昌共享雨伞丢失在全国范围内并非孤例,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在上海、桂林等地接连发生过共享雨伞丢失的事件。对此现象,网友的反应并非义愤填膺,却有几分调侃意味“Excuse me?三万把怎么会够?三千万把、三亿把都不够!”

对于雨伞丢失,共享e伞创始人赵书平却一脸淡然的回应“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藏伞于民是初衷。”这是无奈的自嘲还是梦想破碎之后的嘴硬?

根据报道,共享e伞最开始是从深圳开始投放,不到两个月,就已经向华南共计十余城市投放近30万把。

据介绍,每把共享雨伞的成本在60元左右,每把共享伞只配备一个密码,而用户在借伞时,只需下载APP,注册后缴纳19元押金,使用时按照0.5元/半小时来收费,押金和充值金额随时可以退还。

这也就是说用户只要记住密码,最少只要花费5毛钱就可以永久使用这把雨伞,19元的押金根本不能抵消丢伞的损失。怎么算这买卖对于投入者来说都是亏本!

共享雨伞盈利模式成谜 或是伪风口

此外,对于赵书平“藏伞于民”的言论,诸多网友不买账、质疑这是不是公司变相炒作。

对此,赵书平表示:“市民总有忘记密码的时候,或者对雨伞新奇感消失再放回的可能。现在在投放的11个城市中投放最早的广州、深圳、福州已开始盈利。”

从共享雨伞目前的市场规模和分布看来,市场上相关创业项目有10余家,多集中在雨水相对较多的南方城市。由于这是个新生行当,前期参与者在探索盈利模式的同时,也在遭受业内人士质疑。

据赵书平介绍,共享e伞的盈利来源并非雨伞共享,他们着力把共享雨伞变成移动广告媒体,通过伞面、伞柄、伞袋来获得广告收益。共享e伞目前已经跟湖南滴滴签订了广告置换合同,为其提供20万把雨伞;同时还跟华为建立了合作,在其园区几百辆大巴上进行了投放。

另外,后期还可以进行APP广告植入,之后就可以跟大型的金融机构合作寻求更多盈利机会。当然,设想的前提是达到一定规模的流量。因此,即使在30万把共享雨伞难寻踪迹的当下,赵书平仍表示将会扩大共享雨伞的投入,在他眼里快速做大才能获得更多资本青睐,这比思考如何追回丢失的伞更重要。同时赵书平还透露将在用户注册量达到500万时,启动A轮融资,规模在3~6亿元。

对于这种乐观的态度,立马就有冷水迎面泼来。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共享经济可行,共享雨伞不可行,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雨伞租赁,这是一个伪风口。现在各个城市出现的共享雨伞项目,结局都不好,项目本身的问题加上现实的残酷,会直接导致共享雨伞的美梦在大爷大妈等市民面前变成美丽的泡沫。

治理难 共享经济乱象频发

其实共享单车并不是首个共享概念,应该说,当顺风车出现或更早,将私人的东西放在大众面前分享时,就要做好被“践踏”的准备。国内出现的共享经济乱象是基于国民素质不高、管理跟不上导致的,而且这种乱象在短时间内并不能消除。

#共享雨伞“被盗”#

 

#送餐员私改小黄车#

为图送餐方便,煲仔饭店员毁坏小黄车二维码,并将它改装成外卖配送车,非法占有小黄车,后警方将涉嫌毁坏小黄车二维码并非法占有小黄车的店员治安拘留。

#单车藏针#

有网友称,“最近发生各种在共享单车车座上藏针事件,大家以后小心点啊,这些人太恶毒了,连共享单车都不放过!这种人抓住就应该一顿暴打! ”

#共享单车被扔入河#

 

#顺风车司机怒怼乘客#

顺风车司机搭载一名带着1岁多孩子的男乘客,到达目的地后,乘客匆忙下车,稍后司机才发现,车后座的真皮沙发座椅被损坏,损失估计约两千元。他回忆,孩子上车后双脚一直踩在后座上,或因此导致磨损。目前滴滴公司介入调查,但涉事乘客否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