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海润打响资产保卫战 独董提请罢免董事长

*ST海润打响资产保卫战 独董提请罢免董事长
2017年07月13日 19:18 新三板府

万科股权纷争刚落下帷幕,一场新的股权争夺战已吹起号角。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上一直被控制权争夺的烽烟笼罩着,企业股权争夺最直接的后果是控制权不稳定,管理层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日常经营方面,从而导致出现几败俱伤的局面。

独董提请罢免董事长,上交所出具监管函

7月10日,*ST海润(600401.SH)突然发布一则“弹劾”公告,独立董事徐小平提请该公司董事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解除公司董事长孟广宝总裁、董事长、董事职务的三项议案,后三项议案均以6票赞成、1票反对获得通过。三项议案唯一反对票,均由孟广宝本人投出。

徐小平给出的罢免理由有两条:一是,该公司的2016年年报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导致否定意见事项包括董事长孟广宝有关联的多家公司与*ST海润之间存在股权转让、资金往来等,孟广宝作为董事长对此负直接责任;其次,孟广宝作为*ST海润董事长却长期未深入公司主营业务基本面及日常管理,大部分董事会及股东大会也未现场出席,未尽到勤勉义务。

 

此公告发布的后一天(7月11日),公司又发布后续公告,称收到了上交所下发的监管函。对此,上交所要求*ST海润董事会、董事长孟广宝及第一大股东杨怀进发表对该事项的意见,并说明理由;另一方面,还要求董事会尽快就上述提案事项确定相关的后续处理安排。由于*ST海润目前处于属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上交所要求公司密切关注控制权事项的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披义务。

亏损加剧 上市公司千疮百孔

2016年初,*ST海润因连续两年亏损已走到退市边缘,后公司筹划了定增方案,引入孟广宝及其控制的华君电力及保华兴资产成为第一大股东。如今看来,当初*ST海润将“保壳”的希望寄托于“华君系”也许是押错了宝。在孟广宝任职期间,*ST海润2016年亏损11.8亿元,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又续亏2.8亿元。

对于这位后入主的董事长,某位接近*ST海润的人士在接受相关采访时表示,其对孟广宝的印象是“涉及领域较广,似乎不像一个实业家”。这对于主营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的*ST海润来说似乎并非好事。

孟广宝除了任职*ST海润现任董事(长)兼总裁,同时还是华君控股集团的实控人,因行事低调也被冠以“隐形富豪”之称。但因手下公司支系繁杂,难免会发生“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对于徐小平质疑的“资金往来事项”,其中包括*ST海润与孟广宝的“华君系”公司发生多项实质关联交易,甚至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公司进行巨额借贷担保。

值得注意的是,*ST海润此前四位高管曾因涉内幕交易被证监会采取监管措施。今年2月17日,证监会通报,时任海润光伏董事长任向东,公司高管杨怀进、周宜可、张永欣,作为公司2014年度业绩预亏这一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任向东减持1240.62万股,杨怀进减持250万股,周宜可减持54万股,张永欣减持78.40万股。因此,证监会对四人分别处以60万元罚款,并采取三年至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的处罚。

无论前任高管或现任董事长,都难逃逐利之心,很难踏实经营,*ST海润已经千疮百孔。那么,未来谁来主持公司的沉浮呢?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ST海润的第一大股东是杨怀进,其持有公司3.12亿股,持股比例为6.61%。

并购重组导致股权争夺频繁爆发

随着资本快速发展,企业股权日趋分散,大股东平均股权占比逐步下降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控股权对于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创始人失去控制权,对于创业者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对控制权的“渴望”导致近年来,资本市场上频繁爆发争权“白刃战”。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称,“获得实际控制权的股东可以较大程度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而公司的发展方向将会对有实际控制权的股东有较大益处。”

著名经济学家、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股东之间除了争夺“壳资源”,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并购重组现象的增多,“目前并购重组愈演愈烈,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就能够控制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按照大股东的意愿对上市公司进行改造。”

财经评论员叶檀则认为,“并购重组中涉及到控制权转移问题,要吸纳新的资金进入,而一般股东股东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弃股权,即便引进了战略投资者。而转移股权过程非常困难,所以才会出现股权争夺的情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