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收紧、转板难落地 新三板企业上市仍需挤独木桥

IPO收紧、转板难落地 新三板企业上市仍需挤独木桥
2016年11月08日 20:01 新三板府

 IPO之路道阻且长。继今年6月首次集中公布1至5月终止审查的17家首发企业相关情况后,证监会11月4日再次集中公布了今年6至9月的56家终止IPO企业。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1月7日,已有27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拟通过IPO转板,占挂牌企业总数的2.87%;其中64家企业已经向证监会申报了IPO上市材料并获受理,206家挂牌企业正处于券商上市辅导阶段,江苏中旗(831233.OC)作为IPO重启后首家过会的挂牌企业。

 族兴新材打响新三板撤单第一枪

 今年4月份首次披露IPO的族兴新材(830854.OC)在今年10月13日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审查”,成为新三板IPO大军中首家“撤单”企业。

 族兴新材2014年7月挂牌新三板,主营金属铝颜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族兴新材2013年至2015年营收分别是2.01亿、2.07亿和2.08亿,公司近三年净利润分别是2128.42万元、2103.43万元和3229.26万元。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21亿,同比增长18.21%,净利润2254万,同比增长66.11%。作为新三板基础层企业,族兴新材冲刺目标是创业板,从发布IPO预报后,公司一直停牌至今。

 同时,还有一家挂牌公司海纳生物(831171.OC)也在同期中止IPO审核。作为新三板创新层做市企业,海纳生物今年6月7日通过广东证监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验收,并于6月17日在证监会首次披露招股书。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在动物肠道健康领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近日公布的2016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海纳生物营收1.79亿,较上年同期增长48.35%;净利润2030.97万,较上年同期增长42.22%。

 就中止审查原因,两家公司并未作出回应,相关投行人士表示,在上市过程中可能受到外部阻力,比方财务状况不佳、高管变动等原因,企业会提出暂停,在稳定后还会接着上市,并非“终止”。

 IPO口袋收紧,73家企业百亿梦碎

 据证监会统计,今年1至9月份共终止审查首发企业73家。其中,主动申请撤回企业55家,财务数据超期3个月自动终止审查的企业18家。

 证监会解释,终止审查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报告期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24家企业因此原因终止审查,占比42.86%。

 二是报表项目异常变动,不能合理说明原因。3家企业因此原因终止审查,占比5.36%。

 三是未能回复审核中提出的问题。1家企业因此原因终止审查,占比1.79%。

 四是未及时更新申报材料,导致财务资料过期三个月自动终止。18家企业因此原因终止审查,占比32.14%。

 五是经营战略及上市计划调整。6家企业因此原因终止审查,占比10.71%。

 六是合规性问题未解决,影响发行条件。4家企业因此原因终止审查,占比7.14%。

 在证监会如此强严监管下,新三板挂牌企业要通过IPO转板实现上市并非易事。鉴于转板政策短期内难以实施推进,IPO成了挂牌企业通向上市企业的必经独木桥。

 IPO是新三板企业上市的独木桥

 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再次提及新三板企业转板,引起了新三板市场的广泛关注,《意见》指出正在研究股转系统挂牌公司转板创业板相关制度。

 现阶段,新三板企业转板仍必须按照停牌、重新排队申请IPO的流程进行。对于等待IPO的队伍,广证恒生研报指出,2016年上会企业平均排队时间1.86年。而正常程序排队也需要2-3年时间,对于企业来说时间成本相当高。

 新三板本身流动性不足,难以满足挂牌企业融资需求,另方面转板制度的靴子迟迟不落地,所以排队仍然是最大众的选择。对于转板机制的出台预期,天星资本研究所副所长王晨表示“转板的前提是制度完善,等新三板估值水平修复、流动性增强之后,再讨论转板的问题,到时候转板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也就会有有绿色通道对接主板市场。”

 更多新三板资讯,请关注新三板府新三板频道(www.x3bf.com

 和微信新三板府(ID:xinsanbanabc)

 本文为新三板府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