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6”时代 未来的主题

经济“6”时代 未来的主题
2016年09月23日 17:50 Alice金融思享汇

二季度,GDP的增长率在6.7%,与一季度的GDP增长率持平,总体来说第一产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比增长率较一季度低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比第一季度高出2.5个百分点,预示着我国工业产业开始复苏。而第三产业基本与一季度同比增长率持平为10.64%,因此,总体来看第二产业的复苏抵消了第一产业的衰弱,整体的GDP增长率保持平稳。

一、二季度GDP分析

二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诸多变化。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产品产出量减少,造成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大量减少成。在进出口贸易上,第二季度的出口额总量比第一季度有所增长。尽管诸多指标不利,但是4、5、6月份,一些指标也逐步向好,比如PMI、PPI指数,这些指数下调的幅度收窄,且在第二季度基本处于最低临界点(50)之上,第二产业发展呈现利好趋势。而且在供给侧改革上,我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初战告捷。具体方面:房地产库存下降,企业负债率下降。但是,随之而来的代价是政府债务率在上升。

目前,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投资仍然是中国经济第一增长动力。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表示,“投资下降局面即将终结,政策通过PPP托底投资态势明了;由于投资结构改变,当前的投资回落,并非意味着资本形成会有同比例下降,经济平稳运行的状态仍将延续。”

投资是在我国现阶段产能过剩情况下最好的消费出路,要把大量的过剩产能去掉,一是依靠出口,二是依靠国内的大型基建,而出口这条路从二季度的数据来看是不可行的。因此,只能依靠国内的渠道来大量消费这些过剩的产能。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预计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至7.8%。8月极端天气的影响逐渐消退,且基建投资大幅回落,大概率属于短期扰动。预计财政政策仍将继续加码,基建投资有所反弹。受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影响,制造业投资仍将继续承压。而前期地产销售回落以及近期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地产投资仍有下行压力。预计8月当月投资会有所恢复,但总体投资下滑的趋势仍难以改变。”

具体数据统计: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来看,2016年中国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长仅为6.7%,低于去年同期的7%增幅水平,为2009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二季度数据。从2015年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一季度GDP同比增幅为7%,二季度为7%,三四季度分别为6.9%和6.8%。对于我国一、二季度的GDP增长率均低于去年各个季度的增长率,6的时代已然形成,我国经济的放缓从一季度来看是由于国内产能大量过剩引起的,二季度与一季度GDP增长率持平,这是否意味着产能过剩已然终止。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二季度我国第一产业GDP增加值为13239.7亿元,第二产业为73268.2亿元,而第三产业为93364.7亿元,GDP总量为179926.6亿元。我国三大产业在GDP比重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而第一产业是最少的。二季度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各地夏季频繁出现涝灾,造成农产品作物产量大量减产。

二、二季度GDP维稳得益于第二产业的小幅回暖

从宏观数据来看,若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二季度第一产业名义GDP同比增长了6.45%,而第二产业增长了3.52%,第三产业为10.64%。与一季度相比:第一产业的GDP同比增长率为13.27%,第二产业为0.97%,第三产业为11.13%。从数据上来看,虽然第一产业二季度GDP同比增长率比一季度低了约6.7%,但第一产业占总的GDP比重较低,因此,第一产业的实际作用不大,它的减少被第二产业的增加所抵消。而相比基数较大的第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增幅较一季度来说是约2.5%,而基数最大的第三产业基本和第一季度的增长持平。 

第一产业的萎缩、第二产业的回暖以及第三产业的停滞是二季度我国GDP增幅难以上涨的主要原因。各个行业此消彼长的发展方式不能让中国现有经济在任何一个产业都有所突破,停滞或者是后退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下半年经济将保持平稳,资金流由脱虚向实。随着政策再度向稳增长回摆,财政政策将保持积极,而货币政策将加大信贷社融投放速度,推动实体经济在下半年保持平稳。预计三、四季度GDP增速将继续保持6.7%水平。

三、PMI、PPI回稳,制造业数据下降放缓

从工业上,二季度我国各类工业指数开始复苏。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来看,二季度,我国的采购经理指数均在50以上,这表现了我国的工业采购稳定,相比于第一季度,工业具有一定的回暖。而生产指数也从今年2月份的谷底(50.2)上升到了平均水平(52)上。此外,新订单指数虽然从今年3月份开始有所下滑,但是较2月份订单指数已然高出许多,且后期八月份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结合以上的数据来看,我国各类工业生产指数二季度的回暖对我国第二产业的增加值贡献巨大。虽然我们任处于产能过剩阶段,但是新订单指数的回升给我们的去产能道路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消化渠道。

企业层面2016年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0 %,这个数字是最近两年来的最低点,比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2%,比上月加快0.02个百分点。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分三大门类看,7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制造业增长7.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4%。

分经济类型看,7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集体企业下降1.5%,股份制企业增长6.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1%。

分行业看,7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0%,纺织业增长5.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6%,汽车制造业增长22.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9%。

分地区看,7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6.7%,中部地区增长7.6%,西部地区增长6.6%,东北地区下降0.7%。

分产品看,7月份,589种产品中有347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钢材9594万吨,同比增长4.9%;水泥21410万吨,增长0.9%;十种有色金属439万吨,增长0.7%;乙烯146万吨,增长0.3%;汽车197.8万辆,增长25.4%;轿车89.4万辆,增长26.6%;发电量5506亿千瓦时,增长7.2%;原油加工量4532万吨,增长2.5%。

7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6%,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76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

从细分主要原料产品以及能源来看,我国工业中三种最基本的能源以及原料(原煤、原油、天然气)的产量继续整体下滑,焦炭在我国各行业中应用广泛,是基本的化工、冶炼、航天、医学等行业的原材料。焦化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常规机焦炉生产高炉炼铁用冶金焦、以热回收焦炉生产机械铸造用的铸造焦和以立式炉加工低变质煤生产电石、铁合金、化肥化工等用焦、以及生产超高功率电极、航空航天和医用高技术高附加值炭素制品用针状焦等世界上最为完整的独具中国特色的焦化工业体系。总的来说焦炭用途有以下行业:高炉炼铁、机械铸造、电石生产、加工铁合金、化肥化工制气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等。

而天然原油运用领域更为广泛,主要可以用于提炼原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等主要动力原料,工业上可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建筑上原油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管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轻工、纺织工业是石油产品的传统用户。农业上,原油制作氮肥以及农用塑料薄膜。因此,工业上的黑色黄金一度在后工业时代成为一国工业的命脉,即使在今天众多可替代能源的情况下,它也是衡量一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发电量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出一国的工业发展状态,除了民用电以外,我国大多数电力被应用在工业当中,如果一国的工业蒸蒸日上,那其耗电量也随之增加,反之将有所降低。2016年7月份发电量增速为7.2%,高于6月份的2.1%。2016年1月至7月我国发电量增速下降,除了日常用电的减少外,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国由于产能过剩而造成大量企业停产致使工业用电急剧下降。

综上,我国基础原料和能源产量上升直接反映了我国第二产业的总体发展受到重大影响,受产能过剩以及出口贸易顺差减少等因素影响,我国第二产业第一季度同比处于后退发展状态,第二季度有所回转。鉴于它对我国GDP贡献程度,第二产业的回暖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第二季度的GDP增长率,避免因第一产业的下降而导致整体的下降。

二季度企业生产回稳,市场整体处于缓慢回暖的过程。二季度工业生产提速,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2%,比5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回稳迹象明显。工业生产回暖带动第二产业增长阶段性提速,二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3%,比第一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二季度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2.5%,比第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在降税清费、三去一降一补等政策的作用下,企业经营成本得到降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生产提升。年初以来工业产品价格整体回升,PPI降幅持续收窄,工业通缩压力逐渐减弱,反映出市场需求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四、第三产业中其他行业的衰退

受我国股市以及投资环境影响,我国大量流动性资产疯狂聚焦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2016年3月,我国房地产施工面积为617975万平方米,增长率为5.8%,到2016年7月份,施工面积为685606万平方米,增长率为4.8%,增长率不断下降。从第二季度开始,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每月都在增加,3月份为130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率为37.66%;4、5、6月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713、11942、163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率36.5%、33.2%、27.9%。房地产回暖为我国GDP贡献带来了巨大贡献,但是,仅靠房地产来拉动GDP增长造成我国经济结构单一。地方政府财政多源于房地产开发,卖地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在三、四线城市中,人口密度较小,大量房地产开发造成供需不平衡,去库存化问题愈发严峻。再者,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光靠房地产拉动经济没有可持续性。

房地产之所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此重大,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几乎是中国唯一一个同时具备产业链长、资金密集、消费和投资功能合二为一、市场化程度较高、民间资本无障碍投资的特性的行业。

而在我国消费品市场上,我国的消费品零售额从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去年12月,我国消费品零售额为28634.6亿元,今年7月份为26827.4亿元,6月份为26857.4亿元,7月份比6月份的零售额略有下降。但是,从销售额和累计增长率上看今年二季度数据略高于一季度数据。作为人口最多的消费品大国,商品零售业贡献了最大的GDP份额,同时,提倡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本质也是鼓励人们消费,以消费刺激内需。但从数据来看,我国消费零售业的同比增长率已经呈现阶梯下滑的趋势,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消费品行业的疲软。

综上,虽然房地产市场蒸蒸日上,但消费品零售业和金融服务业却在下滑,总体来说呈现此消彼长的状况。因此,数据上显示我国第二季度第三产业的产值增长率基本和第一季度持平。

进出口贸易,20116年1~3月份我国的贸易差额分别为632.87、325.92和298.57亿美元,环比增长率为6.28%、-48.51%和-8.39%;4~6月份的贸易差额为455.58、499.80、479.09亿美元。贸易虽然还处在顺差阶段,且二季度顺差额略高于一季度,但是进出口额的当期值的同比增长率均为负值,出口的同比增长略高于进口的同比增长,因此二季度贸易顺差值略有提升。出口值的减少直接影响我国的工业订单,这对我国工业的复苏带来巨大的影响。

结语:

 二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诸多变化,其中主要表现是第二产业有所回暖,第一产业由于南方洪涝灾害的影响产值有所降低,而进出口贸易和证券市场也不容乐观。尽管诸多指标不利,但是6、7月份,一些指标也逐步向好,比如PMI、PPI指数,在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略有提升。且在我国经济报告中提到的“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初战告捷。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的向好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就此企稳向好,仍尚需观察。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Sheng Laiyun表示,“结构调整造成的经济压力下行不容忽视”。后势,我们还需关心国家后续是否还采用激进的货币政策来保证我国后半年的经济发展。牛津大学商学院教授们预测,“由于房地产泡沫巨大,中国不太会再采取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刺激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之,中国经济的L型筑底仍未完成,下半年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存在。用总理李克强在座谈会上的话说就是:经济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主编:宋奇(曾任《理论与现代化》常务副主编)

更多内容,请关注Alice金融思享汇:Alice_FIC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