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维权“大捷”之反倾销胜诉

贸易维权“大捷”之反倾销胜诉
2016年11月02日 16:49 Alice金融思享汇

世界经济仍在复苏的道路上步履蹒跚,贸易保护主义频频抬头。特别是美国,常常以咄咄逼人的姿态高调“反倾销”,使中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是19日,世贸组织(WTO)宣布,支持中国主要诉讼请求,裁定美国13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标志着我国针对美国13起反倾销起诉的胜诉。给美国在内的贸易保护主义以重重的回击。

一、什么是反倾销

(一)倾销与反倾销

1、倾销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是与政府对出口的建立制度相联系的。

构成要素:

① 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② 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

③ 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反倾销

反倾销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反倾销实施条件:

① 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

② 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

③ 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中国遭受的反倾销历史

中国首次遭遇国外反倾销是在1978年。1978年,中国产品糖精钠遭到欧共体反倾销立案调查。不过此时,由于中国外贸并不发达,因此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平不算多。从1979年至1995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国外对华反倾销案总数仅为66件,平均每年只有6.6件。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中国外贸越来越发达,贸易出口量越来越大,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数也急剧增加。

从1995年到2001年,国外对中国反倾销数量总共264件,平均每年37.7件,而同期世界反倾销调查数1920件,平均占比13.75%。而2001年入世后,至2009年6月中国遭遇对华反倾销案件数为551件,平均每年61.2件,几乎达到1979-1995年的总和。到了2010年,虽然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同比下降了43.59%,但依然有44件之多,而且从2010-2013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呈现出不断上涨趋势。虽然2014年有小幅度回落,但2015年依然达到了63件。而且,从2010年至2015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年均也达到了56.5件。

在1995-2015这21年间,我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件逐步增长。与1995年相比,2015年我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件上涨了2.15倍,且年均值也已经达到了52.3,高于2001年以前任一年度遭受的的反倾销案件数量。

到了2016年,仅上半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就达到了45件。而且7月后,自土耳其对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开始,先后又增加了数起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如印度对华彩涂板发起反倾销调查,越南对中国彩涂钢板发起保障措施调查,巴西对华高碳钢丝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等。

自开始对外贸易至今,中国已经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那么,为什么中国会遭受如此之多的反倾销调查?

(三)中国遭受反倾销的原因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发达国家希望保护其夕阳产业发展,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现代化,保护国内相关产业,都纷纷利用被WTO所允许的反倾销手段,来限制进口。

从1995年至2014年我国出口总额在不断增长,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渐渐占领了大部分产品份额。由于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为劳动集密型的低端产品,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具有竞争优势,可以很快占领市场。因此,许多发达国家为了夺回市场份额,复苏本国经济,开始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各种措施,禁止中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2)对中国贸易存在歧视性 

一些国家和地区无视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主观地认为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不以我国企业实际生产成本和国内售价计算正常价格,而是采用所谓市场经济第三国同类产品的正常值替代。但是,这些替代国的选择标准模糊,而且自由量度权太大,所以常常具有随意性,使得我国在替代国问题上遭受着严重的歧视。 

(3)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以宪法为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为核心的外贸法律体制,但对如何应对国外的反倾销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在开始受到反倾销起诉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在面对国外反倾销时都是反应迟缓,力不从心,或者是各自为战的。这样一来进一步助长了反倾销诉讼过盛的气焰,使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低位。

(4)出口秩序混乱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企业存在过度竞争、各自为战的现象。在开拓国际市场上缺乏长期规划,一旦发觉某个产品有利可图,便蜂拥而入。由于中国企业数量众多,行业管理及协调力度不够,一些企业不但不提升产品质量来获得市场份额,而且还通过降低质量减少成本来压低产品价格抢夺市场份额。以低价的策略来夺取市场不仅获利空间低,而且很容易被认为是在进行倾销,或是因质量问题受到其他贸易壁垒的阻拦。因此,低价竞争的最终结果不是被进口国实施反倾销,就是被当地消费者投诉。

二、反倾销对中国的影响

(一)引起反倾销连锁反应

当一国对我国某企业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制定最终反倾销税时,企业需要将大量的产品转移到新的市场,而其他国家则担心大量低价的中国产品涌入本国会对本国的企业产生冲击,也会纷纷制定一些规章限制中国的产品的进入,这将会影响到中国产品向这些国家的正常出口。甚至会面临着丧失全部海外市场的危险。

例如,1991年欧共体对我国自行车发动了反倾销后,加拿大在1992年也发动了对我国自行车的反倾销。1993年墨西哥也加入对我国自行车的反倾销行列,1994阿根廷等国也开始对我国自行车发动了反倾销,最终又导致美国在1995年对我国自行车发动了大规模反倾销,涉及到的中国自行车企业多达200多家。

(二)出口量下降

遭受反倾销后最直接的损失就是对投诉国的出口急剧下降,甚至丢掉该国市场,遭到反倾销指控的国家很有可能面临对该国出口的全面萎缩。在该国遭受反倾销的商品将不受欢迎,进口商将很少或不去向遭受反倾销的出口国进口这类商品,而且,在征收了高额的反倾销关税以后,我国的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就会失去竞争力,这样将会使我国对这种商品的出口量减少,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缩小了在进口国的市场或退出该国市场。实践证明,凡是经常遭到反倾销的产品,即使对其他国家不存在倾销或没有产生危害,也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感,对其进行反倾销调查。

例如在1998年美国对华浓缩苹果汁反倾销之前,陕西共有17家企业对美出口苹果汁。而在反倾销发生后,仅有参加应诉的5家获得零税率出口,而其他未参加应诉的10多家陕西企业则面临51.74%的基本税率,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对于中国的苹果汁出口贸易来说,这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三)冲击国内市场

首先,外国对中国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所确立的税率非常高,多半在100%以上,甚至有的高达300%-600%,即使有的案件中国企业能够胜诉,但是由于反倾销调查的周期过长,在这期间对中国企业征收高额的临时反倾销税使得中国企业负担过重,成本大幅度升高,失去与当地企业进行竞争的优势,造成销量下降甚至完全退出该地区的市场,中国彩色电视机退出欧盟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自1988年开始欧盟就对中国彩电进行反倾销限制,并于1991年起对中国小屏幕彩电征收15.3%的反倾销税。而且为阻止中国彩电进一步深入欧洲市场,1995年欧盟对中国实施了长达40个月的反倾销调查。1998年12月起,欧盟开始对国内彩电业征收44.6%的高额反倾销税。至此,中国彩电出口欧洲市场之路基本上被封杀。

其次,面对欧美带有歧视性的反倾销指控,中国应诉企业胜诉率低,严重打击了中国应诉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出口市场多元化方略的实施,对我国产品出口和国内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同时,因为中国的产品屡遭反倾销,不少国外投资者不得不抽回或重新考虑对中国的投资,从而也挫伤了国外企业对中国投资的积极性。

三、中国美反倾销诉讼事件

(一)事件概述

世界贸易组织2016年10月19日发布中国诉美国反倾销措施案专家组报告,裁定美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的多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报告指出,在对进口自中国的石油专用管材、铜版纸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的过程中,美国商务部在判断中国企业是否存在“目标倾销”行为时所采用的部分方法,以及美国拒绝给予中国出口企业分别税率的做法等违反了世贸组织《反倾销协定》有关规则。

此次反倾销诉讼历时3年,其实早在2008年美国商务部就开始大规模调查“目标倾销”行为,之后的反倾销调查几乎都认定调查对象存在“目标倾销”,并以此调查结果作为计算倾销幅度的依据。专家认为,美国的做法实际上导致原本不存在倾销的正常商业交易也被贴上“倾销”标签,原本较低的倾销幅度被人为提高。因此,世界贸易组织支持中国主要诉讼请求,裁定美国13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

此次此次反倾销诉讼历时3年,涉及机电、轻工、五矿等多个产业,涉案产品既有工业产品,比如油井管、铝挤压材、金刚石、铝片等,也有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能源产品。这些产品的年出口金额约84亿美元,因此,此次反倾销胜诉堪称中国对外贸易维权“大捷”。

(二)中国胜诉的意义

1、缓解出口压力

2010年4 月,美国商务部开始对进口自中国的油井管征收29.94—99.14%的反倾销税,导致我国出口竞争力大幅下降,油井管在内的无缝管出口至美国的数量出现了严重下降。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美的铝材贸易中,美国反倾销税的征收也是我国铝材出口量严重下滑。而此次反倾销诉讼的胜利,有望使美国相关反倾销税进行调整,油井管、铝材对美国的出口压力将得到缓解。

2、改善出口企业竞争环境

反倾销胜诉后,首先将会巩固我国在出口贸易中的地位,给故意反倾销的国家一个警示作用。其次,反倾销诉讼的裁决结果将有助改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容易使中国在未来国际贸易争端中遇到同类问题时占据优势和主动。最后,反倾销诉讼的胜利将给中国企业更大的信心,有助于提高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在面对反倾销诉讼中,主动接受、积极应对,而不是放弃应诉。

3、促进出口发展

中国由于成本较低,在向国外出口时很容易受到恶意的发倾销调查。此次胜利或将使其他国家不再轻易对中国出手,中国的出口市场将因此而进一步扩大。出口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出口的扩大不仅是贸易顺差的进一步扩大,贸易收入的进一步增长,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

随着数以万计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贸易摩擦早已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据统计,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如此多的反倾销事件不仅给中国出口造成了巨大损失,还冲击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地位,引起了国内出口企业的恐慌与外资的流失。因此,中国此次反倾销的胜利不仅改善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环境,还促进了外贸事业以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主编:宋奇(曾任《理论与现代化》常务副主编)

更多内容,请关注Alice金融思享汇:Alice_FIC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