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大学教育值不值?学生支付高额学费换低薪工作

澳洲的大学教育值不值?学生支付高额学费换低薪工作
2017年10月26日 04:25 澳洲财经见闻

本篇共1396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

教育产业一直是澳洲本土重要的出口产业,据《澳洲财经见闻》先前报道,澳大利亚目前的教育业已经作为继铁,煤矿业后的第三大出口产业,教育出口产业2016-17财政年行业实际总值达到288亿澳元,增幅较上一年高达19%。

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和国人心中自古以来的教育观念,留学早已不仅仅是中国富裕人群的选择,正在逐渐向工薪家庭延伸,低龄化趋势更是不可阻挡。

澳洲统计局(ABS)最新数据显示,在2016年,新南威尔士州的留学生的总数增长了11.1%,达到27万人次,这一比例占全澳洲留学生数量的40%。

在各国的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人数则占留学生总数的1/3,继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在2016年,近7.4万名中国留学生在新州学习。

不过近段时间来,不少关于留学生回国之后在就业市场表现挣扎的报道层出不穷,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人民日报》就曾发表一篇社论表示,当前随着海归数量的井喷,企业在挑选人才方面有了更大的选择权。此外低龄留学生归国之后普遍存在环境适应和人脉缺失现象,因此导致了大量“海带”现象的出现。

以上都是从留学生本身和就业市场的角度来分析,那么作为承载着培养人才重任的高校,是否该为这一现象负责任呢?

据澳洲政府官方指定的咨询机构-生产力委员会的最新报告,目前澳洲的高等教育存在过分偏向科研,而忽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一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以下两个方面:

1

就业起薪过低

目前澳洲大学毕业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就业困难,据统计2016年澳洲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高达20.5%,而在10年前这一比例仅为9%。此外毕业生的起薪水平也在不断降低,早在1989年澳洲大学毕业生起薪为平均收入的近九成,而2015年这一数字下降到75%。

不少本地的毕业生尚且如此,大量的中国留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也不难理解了。现在不少的国内中产阶级出售房产供子女留学,可到头来换来的回报却是一份低薪水的工作。

2

学校重视声誉 轻视教育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争论的重点可以说就是教师过分追求科研成果,其实这个问题在澳洲同样存在。生产力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澳洲大学大部分的经费都用于发展各种类型的研究机构,而非教育本身。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是一目了然:在联邦政府削减教育预算的同时,高校为了发展必须吸引新的生源(国际学生),因此学校方面尤为看重学术机构的排名,因此鼓励格外重视教师团队的研究能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