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最常见的坑,你或你的父母都被忽悠过

理财最常见的坑,你或你的父母都被忽悠过
2017年02月20日 20:31 新钱NewMoney

这两年,大家是越来越重视保险了。

前两天,保监会发布了一组数据:2016年,全国健康险保费增长67%,寿险保费增长31%。几乎是爆发式增长。

这也很正常,大家有了财富积累,开始重视家庭保障了嘛。

但是保险经纪的口碑不是很好,大家不是特别信任;而且因为单价很高,购买之前总要查很多资料,那叫一个头大。

在评论区,在咱们的教育群里,菜鸡也不断收到大家的问题。今天菜鸡就重点写下几种最容易碰到、也比较隐蔽的套路。它们其实利用的都是大家的信息盲点,以及认知误区。

误区一:返还型保险比消费型保险划算。

很多保险销售喜欢推销返还型保险,除了具备保障功能,还可以每年拿分红。

菜鸡想说,保险公司就是利用了大众喜欢贪小便宜的心理。

返还型保险里,你交的保费会进入两个账户:一个是风险账户,用来购买人身保障;另外一个是储蓄账户,这部分钱保险公司拿去投资,然后每年给你分红,本质上就等于你在保险公司存钱。

那么动辄存几十年的钱,利率多少呢?2.5%。 

你没有看错,利率只有2.5%!比很多银行定期、国债还要低,比余额宝还差一大截!

宝宝们看明白了吗?返还型保险的陷阱就在于:一样的保障,花更多的钱;说是返还本息,实际上自己理财能赚更多。

这种产品,咱们小财迷肯定不会上当的,但很多公司喜欢忽悠咱爸咱妈。身边好多朋友中招的,咱们得提醒下长辈。

误区二:既有保障又有高收益,一举两得就是好。

说到这类产品,一般指的是万能险和投连险。

它们的确既含保障功能,又包含投资功能。但是——

保障功能几乎可忽略不计。例如某公司的一款万能型的终身寿险,年缴费5万元,寿险保额才1万。

很多人会说,我买投资型险种是为了高收益去的啊。但是——

菜鸡又要给大家泼冷水了!

先说万能险,2016年被保监会几次大动作整治,光环早就不比前两年了。2015年很多此类产品能有7%~8%的收益,但到现在,已经普遍降到4%~5%。

看着貌似也比银行理财高,但保费中有一部分会作为“初始费用”被扣除,再加上管理费、手续费等,会拉低收益率。

而且,前两年险资大佬们拿着投保人的钱去炒股,实际上是把低风险预期的资金投入了高风险领域,估计对万能险的整治还将继续下去。

再说投连险,压根连保底收益率都没有,只有预期收益率。也就是说,即使保险公司拿着你的钱投资亏损了,你要自担风险,保险公司可不帮你兜着。

菜鸡根据华宝证券1-12月投连险报告计算出,2016年投连险的年均收益率为-4.76%。

不赚净亏!就问你怕不怕!

其实只要稍微懂一点点理财,你就不需要去碰这些险种。

误区三:什么都保的产品就是好。

什么都保意味着什么都保不好。看似保障责任很多,但单项保额都非常低,起不到什么作用。

比如,某意外险既保障身故残疾、又保障意外医疗,甚至还包括地震、海啸、航空意外等等几百万的保额,看似什么都有了,但是风险最大的意外医疗保额却只有500块,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这里面,保险公司是利用了大家怕麻烦的心理,毕竟保险产品很复杂,很多人也懒得看,看也看不懂。

但实际上,菜鸡去年就和大家讲过。普通家庭,首要配置重疾险,其次再考虑意外险和医疗险就可以。那些花里胡哨的保险项目,不要也可以,就算要保,也根本不需要那么贵!

有个大公司的著名爆款就属这种,菜鸡后面会扒一扒!

误区四:多投保就能多收益。

经常有财迷在后台问菜鸡,我买了两份某类保险,万一出了保险事故,能不能重复赔付啊?

这倒是问到点子上了:不同产品是不一样的,多保不一定多收益。

对于人身保险,赔付的方式是定额给付型。也就是说,只要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就会赔钱,不管你买了几份保险以及损失多少金额。

能够重复赔付的有重疾险、寿险、意外险中的意外伤残或死亡等。

可财产保险就不行了,它的赔付方式是报销型、补偿性,如果出现重复投保,各家保险公司按照比例责任分摊制,赔偿的总额不超过实际损失的额度。

再如,医疗险是凭发票报销,就算投保多个医疗险,也不能重复理赔。

上面4个误区,菜鸡身边的朋友和长辈,多多少少会被保险销售忽悠过。

菜鸡觉得,要避免被坑,还是要让保险回归到本质上来。保险的本质,就是对冲未来风险,而不是获取收益。

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保险市场有个别不规范行为的存在,就一棍子打死所有的保险;也不能矫枉过正,盲目购入很多不需要的保险,抱有“通过它发财致富”等不切实际的想法。

以上四种,只是比较常见的套路。大家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在这里留言,菜鸡尽量给大家解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