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稳根眼里的湖湘文化 ——人文气质与侠义精神

梁稳根眼里的湖湘文化 ——人文气质与侠义精神
2017年03月05日 18:40 香帅的金融江湖

“革命军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争,是非常的战争,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是湖南人做出来的。”   

——孙中山

香帅如是说

        作为地道的、土生土长的长沙妹坨,我记忆中的故乡是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魏源、黄兴、宋教仁、陈天华、蔡锷、毛泽东、彭德怀……

        一部中国近代史和湖湘文化交织纠缠,几乎无法分割。故乡是思辨的、革命的,甚至是彪悍的,但是故乡从来缺乏世俗的商业文化。 湖南人骨子里太浓厚的“家国家天下”情怀,注定了这不是一个盛产普通商人的地方。我童年的记忆中,除了长沙烟厂,常德烟厂,(已经倒闭的)770工厂,叫得响名号的企业很少,一个是“中意冰箱”,另外一个叫“远大空调”。如今中意似乎人去楼空,远大也渐渐声名寂寥。

        直到2004年,我正离家万里念硕士的时候,一家湖南企业以出人意料的、但“很湖南”的方式闯入我的视野:有总统俱乐部之称的凯雷资本要以3.75亿美金的价格买下老牌的中国机械工程的老大,徐工集团,当时营收60亿左右的湖南三一集团要求参与投标,报价4亿美金,却遭遇了闭门羹。一旦凯雷的收购计划成功,对于正在上升期间的本土机械制造商三一,中联而言,这将会是致命的打击。然而对手是体量巨大的老牌国企和超级无敌的全球私募机构,所有的官方的、商业的通道都关闭了,看上去民营企业三一处在黑暗隧洞中,没有任何出路。

        然后我惊奇的发现,新浪博客上开始了一场巨大的舆论战—(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开始以笔作伐,在民族主义的悲情牌下,i.e., 外国资本廉价收购中国国有资产,中国民营企业被排挤在外,这场论战很快星火燎原,激发了国有产权改制中很多敏感问题的全民讨论和高层关注。这一场看上去毫无胜算的商业战争居然这样被生生地扭转了战局:凯雷收购流产,而“三一”这个名字,尽管有人欢呼也有人鄙视,但是无可争议的进入了公众视野,带上了热搜体质。

        在网上对三一的评价呈现出非常矛盾的态度:国有产权的问题太复杂,国际资本和民营资本的争议也太过复杂,三一作为“利益中人”,利用舆论的动机是忧国忧民还是唯利是图,这种揣测仍然太过主观和复杂,作为旁观者,很难一言以蔽之。但回头看历史,三一、中联无疑是幸运的,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也是幸运的。在2004年之后的十年,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三一、中联、和徐工都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翘楚。2004年营收37.67亿(利润0.37亿元)的徐工集团在2012年实现营收321.31亿(利润24.66亿元),成为全球工程机械企业排行榜上的第十一名,而曾同室操戈的三一和中联也分别占据了这个排行榜的第六名和第七名。

        在遥远的2004年,正在加拿大啃汉堡薯条的我并没有预见到未来十年的“历史”将在怎样的方向波澜壮阔的展开。作为一个骨子里流淌着“霸蛮”血液的湖南姑娘,我只是不禁莞尔,忍不住对这家来自故乡的、“霸蛮”的企业充满好奇,并想起了孙中山说过的一句话:

        “革命军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争,是非常的战争,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是湖南人做出来的。”

        后来这家企业的新闻逐渐常常见诸于报端: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吃螃蟹者,具有“狼性文化”的营销策略,和中联重科的同城德比、恩怨情仇……

        等我2010年回北大任教的时候,三一已经成为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头羊。2011年,这家湖南企业风头一时无二:集团创始人和董事长梁稳根以700亿的身家加冕(福布斯和胡润)双料“中国首富”;七名执行董事集体登上福布斯富豪榜400强,其中联合创始人唐修国和向文波分列榜单的68位和79位。

        到2012年初,三一收购了全球混凝土工程机械的“爱马仕”,德国的普茨迈斯特。在这之前的半个世纪中,这家欧洲企业曾是全球所有工程机械人的偶像与梦想。然而在经过十多年奇迹般的增长后,来自中国的三一成功迎娶普茨迈斯特——这个标的不算太大(3.6亿欧元)的并购案引起了商业世界的哗然——在历史的翻云覆雨中,来自中国民间的资本已经登上了舞台,并开始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偶然的机会中,我和哈佛的金李老师聊到了这家彪悍的湖南企业,以他多年对商业案例的敏感度,金老师马上嗅觉到,这是全球企业篇章中一个有趣的转折点,也是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一个缩影,建议我们见微知著,去捕捉这个企业背后的中国故事。因此,我们开始了对三一的系列访谈:儒雅稳重的唐修国,激情四溢的向文波,以及参与到这个故事的大大小小的人物……限于篇幅,我们将所有材料裁剪成了2万字的哈佛案例,但是案例背后,这个非常“湖南” 的企业以一种鲜活的,有血有肉的面目出现了在我的世界里。

        再后来,中国经济下滑,工程机械行业遭遇冬天,尽管仍然保持了工程机械行业中国第一,全球第五的地位,三一增长的速度降了下来,也经历着所有大型制造业企业所经历的痛苦转型和蜕变:全球布局,海外扩张,进入金融领域,向产业金融领域纵深发展,在智能制造上挖掘潜力……我在很多很多次访谈中一再感受到的一点是,尽管已经是一家2000亿的大型跨国集团,可是这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仍然保持着“非常湖南”的血脉。

        和很多80年代的创业企业家类似,梁稳根他们保留着红色年代走过的那种理想主义和集体主义;但是和浙商,粤商,徽商又不太一样,在浓重的湘音背后,他们看上去缺乏商人的精明,反而有点戆直和天真: 在一桩海外投资案中,三一认为自己被曲解和误伤,倔强地、螳臂挡车般起诉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幸运的是,这个没有过先例的诉讼后来取得胜利);2013年十八大代表的记者招待会上,梁稳根谈到自己的入党动机,又一语惊人是觉得 “共产党员娶的老婆比较漂亮”。

        在媒体的描述中,这些碎片被放大,引起群体性的兴奋和毁誉半参,然而在现实的世界中,这个曾背负着“首富”枷锁的中年男子只不过想做他自己而已。

2017年三一集团大会上梁稳根的照片

        他少年时代经历文革,22岁考上中南工大,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他和班里年龄最小的唐修国畅谈理想,鼓励他“趁着年轻,好好努力,跑步去华盛顿,读哈佛”——很明显,70年代末的农民子弟大学生梁稳根和唐修国并不清楚哈佛大学不在首都华盛顿,而在波士顿,那时候的他们大概也只是将这个伟大的、不可触及的目标当做诸神山顶的桂冠——然而30年后,梁稳根的儿子考进了哈佛肯尼迪政治学院,以一种意味深长的方式完成了父辈的梦想——说起来,这样的故事更像是大时代的一个小缩影,也是个人命运与历史风云的因缘际会。

        而梁稳根,尽管29岁就从体制里出走,但他从来不是体制的叛逆者。他笃信的是老乡曾国藩的“立德、立功,立言”,也和那个时代大多数大学生一样,他骨子里渴求某种方式的“为生民立命”和“为万世开太平”。在80年代末那样风云激荡的时刻,他选择的“产业报国”既像召唤,也像宿命。这种“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谁为天下士,饮酒上楼头”的使命感从始至终贯穿着他的生活和生意,忠于时代和集体等同于忠于自己的内心——这似乎是湘籍商人的某种共性,或者,在更为“个人主义”的商业时代,这也是人杰地灵的湖南却没能像潮汕人或者浙江人一样,形成一个数量庞大、特色鲜明的商帮的原因吧。

        人文情怀,历史感,使命感——和这片土地一样,这是湘籍商人特有的气质。和每个复杂故事一样,我们无法对其简单以“好坏优劣”来评价,只能说,这是历史的馈赠,只能等待历史的演化和回答。

        2016底,在北京清河的三一总部梁稳根和他的伙伴们长舒了一口气,30岁的三一第一次经历周期剧烈变化,经过五年的调整后,工程机械制造,能源,住宅产业化,金融几个板块重新布局完成,海外板块开始全面发力,恰逢下半年中国经济开始回暖,机械制造行业已经出清,开始了另一个小阳春。

        笑起来眼睛弯成一条缝的梁稳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走路一阵风一样,说话干脆有力,没有任何冗余。和一个行业龙头企业所应该有的高度一致,他的思考都围绕着全球政经局势、国家宏观政策、宏大的海外投资计划,以及企业战略布局展开。直到晚餐快结束的时候,无意中有人提起,他那毕业于哈佛的儿子,低调稳重,而且,比父亲英俊。

        这个一直利落如风的男子突然柔软下来,语速慢下来,声音里透着笑意的谦虚着,也嘟囔着抱怨着儿子“这么大了,还没结婚”。

        那一刻,我转头看见的,是所有的光芒褪去后,一个骄傲的、操心的普通父亲。

注:梁稳根的《人文气质与侠义精神——有温度的金融江湖》一文,由北大光华金融系博士生程坦配音。

    文/梁稳根

        2012 年,我第一次读到北大唐涯教授和哈佛金李教授撰写的哈佛案例《三一收购普茨迈斯特》。这些年写三一的企业案例不少,也不乏佳作,但是这篇案例给我印象特别深:对于三一崛起的宏观背景和团队文化分析透彻精准,数据翔实,文笔还特别流畅,充满历史的厚重感和画面感。

        1989 年,我们在湖南的一个偏远小城涟源开始创业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那个小作坊式的“湖南涟源焊接材料厂”会变成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集团”,更没有想到自己会成长为一家千亿级的跨国集团。在唐涯的笔下,这一段风云际会的历史与鲜活的现实交错穿行:从涟源到长沙,从长沙到北京,从电焊条到工程机械,从加工组装到自主研发创新,三一筚路蓝缕的征途正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涅槃蜕变。历史扑面而来,现实如影随行,让我们这些过来人不禁抚今追昔,怀想中又充满期待。

1989年,小作坊式的“湖南涟源焊接材料厂”

        2012 年以后中国增长速度迅速下滑,两位数的超高增长年代逐渐成为历史。尽管城市化率尚未全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也尚未达到完善的水平,但是粗放投资的年代已经过去,中国制造业和中国经济一样,面临着从体量到质量的转型升级。三一作为中国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恰逢这个网络信息经济时代,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当今世界是经济信息化、金融化的时代,产融结合日益紧密,各个产业、各个市场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在经济转型成为必须、科技创新成为引擎的当下,三一要怎么重新界定自己,重新界定“中国制造”?要怎么把产业和金融结合,攀登中国“智能制造”的新高峰?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到,理解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事件的来龙去脉,理解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历史渊源,是企业家大局观中重要的一点。

        2015 年开始,我们三一高管群中常常会有人转唐涯博士的微信公众号专栏文章,从A 股市场股灾的成因,到万科宝能案例背后的企业治理问题、股权结构问题以及市场规则问题,到互联网金融的逻辑——她对微观世界的观察细致入微,分析鞭辟入里。她也写商业金融史,从商人的历史地位到现代金融市场的东西方制度渊源,再到改革开放历史中的“世俗理性”——她擅长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经济环境和历史演进的角度去推演故事。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一位海归的金融教授,她并没有被严肃学术的象牙塔所拘泥,反而是用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字,对各种经济金融现象做“有趣有料”的专业解读,使得非经济金融背景出身的读者也得以轻松理解这些故事中的经济金融要义。

        唐涯博士笔下的金融市场和经济现象都是有温度的,其实商业世界就是如此,江湖熙熙攘攘,有金钱,有情感,有朋友,有古道热肠,也有陷阱。我得知她是湖南妹子后,倒是不诧异,人文气质和侠义精神,从来都是湖湘文化的精髓,而家国情怀,更是湖南人灵魂深处的追求。唐涯博士笔下,不管是什么样的故事,总是流露出深深的国士情怀。

        在我的眼里,这位年轻的湘籍海归教授同我们三一一样,都怀着一份执着,长长久久地在各自的土地上勤恳耕耘。我们的土地是中国制造——二十多年前,我在涟源小城那间破旧的厂房前说要“心存感激,产业报国”,用二十载的时间,我们证明了那不是年少轻狂的妄言。而唐涯教授的土地是教育,年轻的她仍然在践行着教书以育人,写书以育世的理想,做最严肃的金融学研究,梳理最直白的金融学逻辑,也写下最武侠的金融学故事。我希望唐教授的这本书能为“金融”被普罗大众认识发挥作用,也衷心期待她的更多佳作。

梁稳根

三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2011年福布斯榜“中国首富”

 2017年1月

哈佛案例(中文版)《历史在变换中前行:三一收购普茨迈斯特》,2万字长文,明天重磅推出,敬请期待。

由中信出版社推出

香帅无花的第一本书

《金钱永不眠》上线预售

当当网独家首推亲笔签名定制版

柳斌杰、林毅夫、梁稳根、蔡洪滨、陈龙

联袂力荐

武侠气质的资本市场故事

直白简单的金融学逻辑

人文情怀的经济历史长轴

金融、人文、历史与武侠精神的完美融合。

        书中没有深奥的公式、模型,但是在对现实经济世界的生动描述中,无不闪烁着理性的睿智和光芒,细细咀嚼,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已经脑补了很多金融理论知识。作者就像一名斗士,用犀利的笔触直捣事件本质,为我们拨云见日。

——柳斌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此书收集的文章从中国经济转型和东西方对比的角度,聚焦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中的诸多现象,文笔流畅,观点鲜明,诙谐生动,充满智慧,是一位自小熏陶于中国武侠文学、受过西方现代金融学规范严谨训练的青年学者——唐涯教授深入观察思考后的心得记录,篇篇都是佳作,很值得一读。

——林毅夫

著名经济学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她擅长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经济环境和历史演进的角度,做最严肃的金融学研究,梳理最直白的金融学逻辑,也写下最武侠的金融学故事。她并没有被严肃学术的象牙塔所拘泥,反而是用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字,对各种经济金融现象做“有趣有料”的专业解读,使得非经济金融背景出身的读者,也得以轻松理解这些故事中的经济金融要义。

——梁稳根

三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一个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必然面临很多复杂的重大经济金融问题,我们北大光华金融系的唐涯老师用生动的语言、理性的声音直击热点。她笔下的金融与经济,有人文的底蕴,也有武侠的情结,还有几分俏皮灵动。严谨的学术研究,也可以是有温度、有态度的。

——蔡洪滨

著名经济学家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在她看来,金融不是枯燥的数字,历史也非黄纸,金融是生活的江湖中蔓延的血脉,所到之处,既有柴米油盐,也有国家兴亡、人性善恶。她感兴趣的并不是赚钱的秘笈、金钱的光环,而是尽力和读者沟通金融背后的逻辑,我觉得透露的是一种学者的善意和入世的良心。金融既影响到每一个人,又是人性的放大。

——陈龙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

独家预售的签名限量版

《金钱永不眠》已上线

数量有限,扫二维码可直接在当当网购买

《金钱永不眠》普通版(非签名)

京东购买地址

《金钱永不眠》普通版(非签名)

天猫购买方式:

长按以下淘口令,复制后进入淘宝客户端

【预售 3月上旬发货】金钱永不眠:资本世界的暗流涌动和金融逻辑 香帅无花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畅销书 正版书籍】http://c.b3wq.com/h.W5Haui?cv=RZoPkVWRHC&sm=6d4a66 点击链接,再选择浏览器打开;或复制这条信息,打开手机淘宝¥RZoPkVWRHC¥

《九万里风鹏正举-三一收购普茨迈斯特案例》——点击阅读原文看香帅的北大EMBA通识课讲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