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破5亿,《长城》为何成为陷入沉默的螺旋?

四天破5亿,《长城》为何成为陷入沉默的螺旋?
2016年12月19日 22:56 娱乐独角兽

《长城》自开拍以来就一直话题不断,上映前因景甜担纲女主而备受诟病,上映后又因差评不断而出现“倒张风波”,最近一次“张昭手撕影评人”(张昭系《长城》出品方之一乐视影业CEO)事件又再次将《长城》推到风口浪尖上。

影片时间设定在宋朝,讲述了来中国寻觅黑火药发财的欧洲雇佣兵威廉·加林(马特·达蒙饰),在被囚禁期间发现了一个关于长城的秘密:其存在是为了抵御六十年集结一次的饕餮。这种怪兽以围城攻势为掩护,暗中挖开隧道潜入皇城掠食,眼看人类即将遭遇灭顶之灾,箭术精湛的威廉受林梅(景甜)感化,决心加入精锐骁勇的无影禁军,与中国人共同抵御饕餮入侵。

该片上映后豆瓣评分5.4,共64834人参与评价,仅好于10%的奇幻片、12%的动作片。此前张艺谋的三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5.1)、《十面埋伏》(5.2)、《三枪拍案惊奇》(4.6)豆瓣评分均徘徊在5上下。

那些拥有巨大粉丝量和话语权的影评人,在客观上制造了一个“沉默的螺旋”——很多看过《长城》的人觉得它并不像影评文章说的那样差劲,但迫于舆论压力不敢公开表达对影片的肯定;他们甚至会加入调侃、嘲弄导演、主演的队伍,最终导致差评的声音越来越大。

顶着“第一部真正意义上中美合拍的全球化电影”的帽子,《长城》会成为张艺谋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危机”吗?

1

未上映先被黑,《长城》为何被频频“开炮”?

有人认为豆瓣这个文艺青年聚集的平台,素来对心向商业化的张艺谋存有敌意,因此评分有失公允。国内另一家与之地位不相上下的电影论坛——“时光网”,给出的评分(7.3分)则显得中肯多了。

早前更有业内人士在微博爆出,部分影评人对《长城》采取“未映先黑”的态度。电影尚未上映,某国内知名电影票务网站的影评俱乐部的成员就已备好两千字抹黑长文,表示要像黑爵迹一样,给他“黑出翔”来。

到底《长城》真的有传说中那么不堪么?目前看来,电影被黑主要集中以下几点:

1.故事过于简单。电影《长城》作为一次走出国门的尝试,整体上比较保守,没有突破但也并不出线。时光网邹四平也表示,长城不烂,只是设定“俗”。张艺谋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对风险有所忌惮。

高度简化的情节或许很难满足国内观众的口味。但放眼全球,这样的故事或许是最“安全”的,它符合一部“爆米花”电影的定位,更顾及了《长城》全球化的出路。张艺谋尝试用一种全世界都听懂的语言,输出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些符号。如由“五禽戏”演化而来的五色“无影禁军”,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年兽饕餮,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孔明灯和秦腔战鼓,极具特色的“刀叉剑戟”等冷兵器,以及贯穿始末的世界奇迹长城等等。

张艺谋对“物”的渲染已经接近极致,但是并没有加入太多人文的东西。唯一一处中国式精神的演绎,便是那首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言明了古代将士以身报国的“忠君”思想。这在国人眼里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但国外的观众可能就理解不到“家国”这一层,也更愿意接受字面上,军人抵御怪兽决心的说法。也就是说,当电影牵扯到具有“地方”色彩的价值观时,能否博得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认同是个未知数。

2.明星脸成人物背景板。有影评人表示,张艺谋镜头下的小人物并不立体。也有观众吐槽,人物没有故事,一群明星拉过去跳了个团体操。但娱小兽觉得,真正让人物立体的不是故事,而是性格;明星配角也和其他配角一样,只是个配角,说到底主线只有一条,这不是个群像电影。

电影《长城》里的角色有没有性格?大部分角色让人一目了然,马特达蒙饰演的威廉,在财富和信仰之间挣扎;景甜饰演的林梅颇有“花木兰”神韵;张涵予饰演的殿帅统领十万大军不怒自威;刘德华饰演的军师则更像时不时整点黑色幽默的“诸葛孔明”;林更新饰演的鹰军统帅时常挑衅友邦也直率坦诚;鹿晗饰演的小兵经历了从贪生怕死到果敢献身的转变;郑凯也凭借沈大人亦奸亦邪的角色怒刷存在感。这样看来《长城》选角还是以“服务于电影本身”为判断标准,人物形象基本符合角色设定。

而关于明星脸没有故事的问题,这部电影的主线只有一条,并不是一部群像电影。除了景甜、马特达蒙分别为男女主角;张涵予、刘德华、鹿晗和佩罗·托瓦尔、威廉·达福则分属东西方主要配角。而剩下的彭于晏、林更新、陈学冬、黄轩、郑凯、王俊凯等,在国人眼里是明星,但在外国人看来,也不过是有头衔的群演。正因为这一点张艺谋没有让步,才保证了整个电影的协调。但尽管如此,部分配角的演技也都不如背景板自然。

2

首周末票房4.6亿,《长城》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盗墓笔记》?

《长城》是张艺谋自《归来》后重新出发的商业大片,汇集马特·达蒙、刘德华等中外一线明星,自立项开始就被寄予厚望,在今年影市表现欠佳的情况下,它更被看作是年末救市的一剂强心针。照目前的情势看,《长城》表现符合预期。对比今天的表现,《长城》气势不减,继续以45%的排片居首,截止19日7点,周一单日票房3539万,总票房累计5.04亿。

不过,对比《盗墓笔记》,《长城》表现还是有些许不足。就破五亿的速度来看,《盗墓笔记》在上映第四天下午三点达成目标,而《长城》比它晚了三个多小时。以《盗墓笔记》最终10亿上下的体量来看,假如《长城》的票房后劲乏力,很可能最终会收到10亿上下,但这与30亿才能保本的票房预期依然差距巨大。

与昔日同样打着中外合拍大片旗号的电影相比,《长城》到底能不能成为突破口?有影评人表示,“张艺谋必须一个人赢得一场前人从未赢过的战役”。坚持在故事上去个人化,但整体的风格依然极具张艺谋的风格和特色。

在画面和视效上,《长城》将成中国电影的里程碑。人海战术、全景视觉、雄奇的中国景观、大红大绿的饱和色系等典型的张艺谋元素在电影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大批将士以方阵形式所呈现出的仪式感,明月映照下长城上放起无数盏孔明灯,仿佛让人身临“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战争现场。张艺谋将其摄影美学注入《长城》画面的同时,也令中国风大放异彩。

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影评人很草率的给予《长城》极端的差评。外界的解读也是构成完整电影作品的一部分。导演程耳就曾表示,他在电影中不喜欢表达得没有死角,而是习惯给观众留白,故事在观影者头脑里的外延或许才最精彩。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究竟什么样的解读才配得上这部作品?

1995年上映《大话西游》,曾经以惨淡票房收场,若干年在北大论坛被重新解读,众人恍然顿悟,那是一部真正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在你心中,评价一部电影的标准是什么?导演陆川曾说,时间会给你答案。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